【警惕】如東人請記住這些人,就是他們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2021-02-14 如東網

臨沂一家境貧寒的準大學生徐玉玉近日因接到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事後鬱結於心,最終導致心臟驟停去世。本以為僅僅這一件事就足以讓社會難以承受,沒想到徐玉玉屍骨未寒,還是那個叫臨沂的地方,一名大二男生遭電信詐騙猝死。

資訊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

而最容易出賣的也是信息

「國內學校有一半數據我都有」

這句話出自騙子口中

讓人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滿滿惡意

是誰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  ◆

案例一:

2014年1月初,四川某學院成人高考辦副主任代某收了銀行職員的好處,未經過學校許可和學生本人同意,通過QQ郵箱將3萬餘名學生的個人信息發給了某銀行曾某、李某。

案例二:

2015年7月,山東單縣信用社臨時工作人員董某,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登陸中國人民銀行徵信查詢系統,查詢他人徵信信息1629條,並將查詢結果出售給李某某,先後收取李某某支付的好處費4萬元左右。

10起案例5起有內鬼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他們獲得了信息

隨後開始了布局

案例一:冒充公檢法電話詐騙

2016年8月25日,孫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自稱孫先生涉嫌幫他人非法洗錢構成了犯罪,要求孫先生馬上將銀行卡或存摺內的存款匯入到指定專用帳戶上,待民警進行審查完畢後,這筆錢會自動退還至孫先生的銀行卡裡。


見招拆招:公安機關不會電話辦案,司法機關也不用電話開展資金審查的業務!還有一點,公安、檢查、法院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不會相互轉接電話,更沒有所謂的「安全帳戶」

案例二:包裹藏毒電話詐騙

3月18日,常州杜女士接到一個手機來電,是「郵局快遞」的自動語音服務。電話稱,常州郵局有杜女士的包裹,內有毒品,並提供了郵局的聯繫電話,杜女士打該電話核實。


見招拆招:騙子除了自稱郵局還會自稱公安,通常聽到這種情況的人都會心急如焚,按提示撥號,然而騙子正是抓住這種心理讓人一步步落入陷阱!

案例三:醫保社保詐騙

4月25日,王先生接到一個電話:「您好,我是上海社保局的工作人員。您的醫保卡使用異常已經被鎖卡,如有疑問請撥9轉人工服務……」一旦按了9,對方就會要求王先生提供姓名、身份證號、醫保卡帳戶等信息。


見招拆招:除了異常鎖定,還有盜刷透支、購買非法藥品、洗錢這幾種騙術,無論真假,可以到最近的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刷卡驗證,也可撥打社保服務熱線12333或直接到所屬社保機構進行諮詢。

案例四:補助救助獎學金詐騙

8月19日,剛剛被南京郵電大學錄取的山東臨沂女孩徐玉玉遭遇電信詐騙,9900元學費被騙走。


見招拆招:這種自稱教育、財政等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等時,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繫,以證實真偽。同時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等相關信息。

案例一:電話欠費詐騙

騙子群撥電話,說你的電話已欠費要求上報個人資料,簡單一點的手段就是讓你把錢打到指定帳戶


高級一點的騙子會步步誘惑,先告訴你電話開通國際長途功能,而且名下有一張銀行卡作為自動扣款業務。而稍微有一點警惕心的人,騙子會說這是被偷辦,機主完全不知情,再建議你報案,再假裝好心幫你轉到公安局,假扮公安機關人員套取個人信息。


如果是簡訊通知注意看網址

見招拆招:電信用戶撥打10000移動用戶撥打10086聯通用戶撥打10010即可查詢話費餘額及欠費詳情。記住不是上述電話號碼的無論如何都不要提供個人資料

案例二:電視欠費詐騙

2012年11月27日,廣州海珠區一位名叫阿平的市民接到電話,是電話錄音,大意是阿平家的有線電視欠費,如果不馬上補交,當天下午4時半電視會接收不到信號,錄音提醒阿平按「0」轉人工服務。


只要事主按提示回撥,就會與不法分子繼續通話,接下來會有多名騙子冒充警察、檢察官等虛構事主身份被冒用、涉嫌犯罪等,誘騙事主將錢款匯到對方的帳戶。

見招拆招:遇到類似情況,市民可撥打正規客服電話諮詢,騙局自然就會拆穿。

案例一:冒充客服等退款詐騙

12月23日,神灣市民陳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淘寶客服」人員打來的電話,說訂單沒成功,讓陳先生申請退款,還發給陳先生一個退款網址


由於對方準確地說出自己的信息,陳先生便信以為真,點開對方發過來的網址,輸入了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還將手機驗證碼告訴給了對方。沒過幾分鐘,陳先生就收到銀行發來簡訊:銀行裡10萬元存款被轉走。


見招拆招:大型電商的退款指令均由系統自動完成,無需人工介入。可以上網查看訂單,與客服溝通查實真偽,或者在網上查詢了一下這個號是否有詐騙記錄。

案例二:冒充航空公司退票改籤詐騙

近日,市民劉先生兩天前在網上訂了一張機票,結果收到一條航班取消通知改籤的簡訊,劉先生立即和簡訊上的客服電話聯繫,自稱「客服」的人員告訴劉先生改籤先交20元改籤手續費,交手續費需劉先生提供銀行帳號,由公司操作。

急於改籤的劉先生沒多想,將銀行帳號、密碼都說了出來。隨後「客服」告知改籤已經辦理好,並將有一條驗證信息會發到劉先生的手機,需要劉先生告知驗證碼確認改籤,殊不知驗證碼實則為轉走金額。

見招拆招:請牢記,不管哪個航空公司因天氣原因或故障原因,臨時取消航班,都是免費進行改籤的。也可以與航空公司客服確認此航班是否真的取消。密碼和驗證碼萬萬不能告訴任何人。

案例三:冒充保險公司辦理理賠詐騙

8月8日,劉小姐稱其接到某保險公司理賠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以理賠成功為由要求劉小姐到附近櫃員機核實資金是否到帳。劉小姐按照對方要求在櫃員機選擇英文界面輸入保單號(實為對方銀行卡帳號),轉帳13123元。直到收到銀行發來簡訊,劉小姐才發現上當受騙。


見招拆招:發生交通事故向保險公司報案時,會有專人對申請的材料進行審核、定責、定損,待結案後,方才會通知領取賠款或其他書面形式通知,如有自稱是客服或者理賠員聯繫,應記下對方姓名、工號以及來電事由,然後撥打官方客服電話查詢確認;另外,ATM機不存在與保險業務銜接的功能,任何告知前往ATM機查詢或辦理保險業務的都是詐騙分子。

案例一:「猜猜我是誰」「我是你領導」

李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你回家了嗎?你沒聽出我是誰?」

李某想了一下,覺得聲音有點像三叔的兒子說:「小明啊?」

對方答道:「是的,我換號了,告訴你一聲,我在外地呢。」



第二天,李某又接到「小明」的電話:「大姐,你給我匯1萬塊錢。」

收到錢後,對方接著問:「大姐,你卡裡還有多少錢?」

「兩萬。」

李某毫無戒備再將2萬塊錢匯了過去。

直到下午李某打小明原來的手機號才發現自己被騙。

同類現場:虛構車禍、手術詐騙;冒充黑社會詐騙;冒充社會名人詐騙;冒充房東詐騙


見招拆招:匯款前向相關人士核實確認。

你有沒有收過這樣的簡訊?

豔照門哪會說有就會

與其懷疑丈夫出軌

不如心平靜和講道理

公開信

家長會

在校表現

檔案資料

體檢結果


見招拆招:很多簡訊裡的不明連結會下載病毒,收到這樣的簡訊,千萬別點開,直接刪除!凡是陌生人涉及到匯款的,幾乎都是騙子,也不要隨便回撥170、171、400開頭的電話。

儘管徐玉玉的案件已經告破

然而中國還有許多像徐玉玉一樣的家庭

寒門的孩子

他們不是為了當貴子

他們只是想讓父母及家庭有更好的生活

聽人說古代攔路搶劫偷盜都有一規矩

趕考的秀才不搶

如今的騙子

他們的心就跟科技一樣變成了冷冰冰的

無所不用其極

簡直喪盡天良

電信詐騙這個東西就好像一把把飛刀

我們需要使盡全身力氣才能躲開這些惡意

卻不知道多少人被插了個血流滿面

以前有個笑話:

自本人擁有手機以來,簡訊一直沒刪。

昨日得出不完全統計:中獎137次,資金總額7260萬元, 各種iPhone手機168部, 筆記本電腦136臺轎車27輛, 中過電視臺一等獎56次,被大學錄取15次,兒子被拐13次,女兒43次,被法庭傳召31次,銀行卡異常231次,兒子嫖娼在外被抓103次…

大聲告訴我我這一生是不是傳奇!

一次次對這種行為的耳濡目染

導致了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

以為販賣他人資料就是這個社會的客觀存在

直到命案發生

我們才明白原來

這並不是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

被騙的人心情大都是一樣的

第一反應不是對罪犯的痛恨

而是對自己的悔恨和羞愧

自己怎麼會被騙子騙了呢

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也會感到心力交瘁

這時候應該努力發洩情緒

和朋友訴說,該哭哭

不然會被憋死的

(來源:北京潮生活)

相關焦點

  • 記住他們,就是這些人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資訊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而最容易出賣的也是信息「國內學校有一半數據我都有」這句話出自騙子口中讓人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滿滿惡意是誰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同時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等相關信息。案例一:電話欠費詐騙騙子群撥電話,說你的電話已欠費要求上報個人資料,簡單一點的手段就是讓你把錢打到指定帳戶。
  • 到底是誰出賣了我們?誰能遏止他們的監視?
    我相信不止是我,幾乎所有人都會時不時的收到類似的電話,騷擾還是其次,可怕的是他們對你幾乎了如指掌,住的位置、是否有孩子、孩子多大、車牌號……感覺我們一絲不掛的暴露在那些騷擾電話之下,監視無處不在。到底是出賣了我們?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失去隱私,我們就是在危險的裸泳
    作者:劉潤來源:劉潤(ID:runliu-pub)這兩天在央視看到一則新聞:「截至目前,警方共立案偵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2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8人,繳獲公民個人信息4.68億多條,涉案金額9400多萬元。」
  • 如東人做好心理準備!最難熬的一個月來了…
    如東人做好心理準備! 這些天雨雨雨的天氣 已經無力吐槽了 翻看下未來7天的天氣 下周二繼續下……
  • 警惕!剛被洪山警方查獲,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就是這幫人賣的
    楚天都市報8月27日訊(記者葉文波 通訊員羅維舟 實習生劉澤宇)租住在別墅,開著寶馬轎車,約半年時間獲利上百萬元,僅家中保險柜存放的現金就超過100萬……只不過這些都是不義之財,等待他們的將是鐵網高牆。今日記者獲悉,武漢洪山警方近日打掉一個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夥,他們將信息賣給境外詐騙分子非法獲利,五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 反詐總結的這些詐騙套路,請您用心記住!
    ③ 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申請貸款,不要隨便在網絡上提供個人信息!,防人之心不可無;② 不要輕信網友口中的「投資」「賭博」「掙錢」,切莫被對方的掙大錢、掌握操作規律的說法迷惑,只要談及金錢問題,一定要提供警惕,天上不會掉餡餅;③ 不要心存僥倖,發現疑似騙局的苗頭,應立即止損,一旦發現被騙,及時報警;
  • 套取個人信息、騙取財產… 新加坡收到這條簡訊千萬要警惕!
    昨天(3月27日),衛生部在Facebook上發布文章提醒民眾,一定要警惕有人冒充衛生部官員竊取個人信息!騙子利用居家隔離追蹤套取信息衛生部表示,在新騙術裡,騙子會假裝自己是政府部門的僱員或聯絡追蹤小組成員。
  • 又一大學生疑遭電信詐騙後離世,誰出賣了他們的信息?
    記者注意到,此類以辦理助學貸款或資助準大學生為掩護,電話詐騙準大學生學費的案件,現以下幾個特點:記者採訪多位準大學生和高中老師,發現很多師生在不經意間就透露了個人信息。  不少臨沂高中生表示,他們在高考報名、填寫不作弊保證書等材料時,都寫了家長的手機號。
  • 到底是誰出賣了我們的信息?
    記者注意到,此類以辦理助學貸款或資助準大學生為掩護,電話詐騙準大學生學費的案件,現以下幾個特點:記者採訪多位準大學生和高中老師,發現很多師生在不經意間就透露了個人信息。不少高中生表示,他們在高考報名、填寫不作弊保證書等材料時,都寫了家長的手機號。
  • 不想遭人出賣,做好這五個準備,就能轉危為安
    被人出賣,說明兩件事,第一件就是你還有被利用的可能,第二件就是你沒有更好的做出防備。今天我們就說一說第二件,就是該做出什麼樣的準備,才不會遭人出賣,或者把人出賣的情況轉危為安:一、低調---減少別人對你的注意都那麼高調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就不會被別人出賣。
  • 兩千元就能買720個身份信息,這些網絡強盜,真的太可惡
    這不,最近如東人張某就因為販賣微信號,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如東法院判了刑。張某是如東人,平時靠倒賣微信號等個人身份信息掙錢。去年初,一個姓陸的人找到了他,想跟他交易。陸某實際上是從事網上賭博的,專門建了一個群聊來發紅包,來拉更多的人員入群從中獲利。
  • 7種最容易洩露個人信息的途徑,請務必小心!
    剛在銀行辦完業務,就接到理財推銷電話;剛在網站瀏覽了買房信息,就接到房產中介公司的騷擾電話;剛給孩子報了課外班,就收到類似機構邀約簡訊…… 當我們在網上留下痕跡時,個人信息也許正面臨著被竊取甚至被利用的風險。提升個人信息安全意識,養成良好操作習慣,是降低風險隱患的重要手段。
  • 我縣出現數起冒充領導詐騙案,請警惕
    ,盜取群眾手機通訊錄上所有聯繫人的聯繫方式,隨後精準發送信息,導致最後出現「一人信息洩露,全單位遭殃」的情況。由於單位內部通訊信息洩露,騙子對單位組織架構、人員組成、聯絡信息等了如指掌,一番偽裝後,便通過微信大面積「撒網」添加相關工作人員為好友。
  • 誰在偷看我們?誰又在出賣我們?
    或是誰出賣了我?這樣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可能都有我這樣的困擾。不知有多少app在無時無刻地偷窺著我們,我們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個個脫得一絲不掛的人,不知不覺地成了他們賺錢的工具。從法律上講,這些行為顯然是非法的,甚至是犯罪,但現實中,那些企業就是這麼得肆無忌憚。
  • 人際關係中,請記住:永遠都不要從一個人嘴裡去認識另一個人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人際關係中,或許我們要記住一個忠告,那就是永遠都不要從一個人嘴裡去認識另一個人
  •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
    現今,數據洩露漸成常態,在此種環境下,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並為之採取措施的問題。但是很多企業在數據保護上所做的工作存在缺陷,時常會有用戶信息洩露事件發生,對於我們普通用戶而言,無法幹預到企業的採取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只能從己方著手,儘可能少地暴露自己的用戶信息。
  • 這些案例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請您記住……
    這些案例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請您記住…… 2020-12-02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你做韭菜、你中招就因為這個
    截至報導,警方共立案偵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29起,繳獲公民個人信息4.68億多條!抓獲犯罪嫌疑人288人,涉案金額高達9400多萬元。 蜜姐發現,這次被曝光的公司當中,不乏「老油條」,此前曾被檢察機關提起過公訴。 不知道蜜友們,是否有中招?如果我們的信息被洩露,要如何防範成為別人準備下手的「韭菜」?
  • 長春家長,班主任你,聊天群別發這些,小心個人信息洩露
    我們帶你一起了解↓↓↓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各類單據洩露信息快遞包裝上的物流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網友收到貨物後不經意把快遞單扔掉導致信息洩露;火車票實行實名制後,車票上印有購票者的姓名、身份證等信息,很多人在乘坐完火車後,會順手丟棄火車票,不法分子一旦撿到,就可以通過讀票儀器竊取車票中的個人信息;在刷卡購物的紙質對帳單上,記錄了持卡人的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隨意丟棄同樣會造成個人信息洩露
  • 警惕!不管網上怎麼吹,請記住新冠肺炎還沒有特效藥!
    有些人在社交媒體上建議你使用天然產品,如精油,但這些可能對新的冠狀病毒無效。美國CDC提供了如何進行清潔以消除新冠病毒的建議,包括哪些產品是已知的有效的。Ratzan博士表示,我們應該認識到政府在保護人們免受健康欺詐方面的作用,無論是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虛假治療,還是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Ratzan說:"美國FDA和FTC在警告人們警惕詐騙產品方面做得很好,但是我們需要準備好在社交媒體供應商造成危害之前智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