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率大於百強整體平均水平8.82%的行業有6個,其中金融為21.01%、網際網路服務為14.77%、建材為10.91%。
近日,財富網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名單是以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為排序標準的。然而企業收入越多就代表越強嗎?如果只有收入,沒有盈利不是一年白辛苦了麼?所以,企業的盈利狀況如何,以什麼樣的投入代價獲取盈利,才能反映企業運作資本的能力,才能體現企業內在的強。
金融行業是最賺錢的行業
從公布的數據看,前100強企業中,除京東一家企業虧損外,其餘企業全部盈利,盈利總額27622億元,佔500強企業盈利總額36250億元的76.2%;戶均盈利水平為276億元,是500強平均水平的3.8倍。這就是百強企業整體盈利水平的強!
根據財富網對上市企業的分類信息歸集,百強企業涉及20個大類行業。分行業看,戶均盈利規模大於百強整體平均水平276.22億元的行業有4個:金融為745.6億元,通信和通信設備為364.93億元,網際網路服務為352.23億元,石油、天然氣、石化為349.21億元。
以利潤和營業收入計算利潤率,利潤率大於百強整體平均水平8.82%的行業有6個:金融為21.01%、網際網路服務為14.77%、建材為10.91%、煤炭為10.39%、通信和通信設備為9.66%、房地產為9.43%。
從盈利總規模、戶均盈利和利潤率3項指標來看,金融行業都獨佔鰲頭,是最賺錢的行業。21戶金融企業,盈利15657.65億元,佔到500強企業整體盈利額的43%,百強企業的57%。百強中有21戶金融企業,從行業壟斷和市場競爭關係分析,金融行業都弱於網際網路、石油石化和通信,但其利潤率依然高達21%,確實是比較獨特的暴利行業。人們常說房地產行業暴利,與金融行業相比,弱得不是一星半點,利潤率不足金融行業的一半,戶均盈利規模低於百強平均水平。
大家通常以為,關係國計民生的一些行業多為國有企業,有價格壟斷,會產生暴利,但從實際數據測算下來看,利潤率都不是很高。如電力為1.02%,交通運輸、倉儲業為2.22%,石油、天然氣、石化為3.08%。其利潤率較金融行業差之甚遠。
再就是一些最終消費環節,盈利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批發零售的利潤率為1.48%,醫藥、生物製品、醫療保健為1.98%,食品飲料為3.05%。表面上看,這些數據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利好,商家沒有暴利,但其實這些生產創造價值、服務民生行業的利潤早已被融資環節中的資金成本平均化的機制侵蝕掉了。
電器行業和房地產行業是玩資本的高手
那麼哪些行業是玩資本盈利的高手呢?可以看一下企業淨資產回報率。以企業淨資產去除利潤,可以計算出淨資產利潤率。數據反映,百強企業整體的淨資產利潤率平均值為11.82%,大於這一平均值的行業有8個,分別是電器22.46%、房地產21.97%、網際網路服務18.31%、建材17.08%、汽車及零配件13.93%、專業連鎖銷售12.48%、金融11.93%、綜合貿易11.92%。
電器行業的淨資產利潤率是22.46%、房地產是21.97%,若以這個速度推進,用不了5年時間,企業的淨資產就可以翻番。百強企業中,從盈利能力來看,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才是最強的企業。
以上數據突出地說明,金融是最賺錢的行業,房地產是最會賺錢的行業。所以,畢業生找工作,往往都是到最賺錢的行業去,期望的是平均工資水平可能會高些;有錢人搞投資,往往都是到最能賺錢的行業去,期望用最短的時間讓自己的投資翻番!
看到行業間盈利狀況差異如此巨大,人們可能難以理解。市場機制的作用、市場平均利潤的規律都去哪兒了?追逐高回報的投資驅動,商家怎麼就看不到呢?追逐的效果應該早已抹平這種差異才對呀,難道市場失靈了?
我國的市場經濟,是一個亟待發展完善的市場經濟。要想進入某些特定的市場,有諸多要求限制,除了市場競爭基本要素實力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資質,特別是金融市場,如果不具備某些資質條件,不得從事金融業務。金融市場良莠不齊的現象,既說明很多投機人看好金融市場,又說明投機者魚龍混雜,亟待嚴格管理。好在隨著網絡數字經濟的發展,科技金融正在引領金融市場的縱深發展,但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壟斷,進入這一領域參與競爭,尚需更新的創新內容和措施。
(作者系中國稅務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