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前局長新書,最好看的不是爆料川普的謊言

2020-12-12 騰訊網

  Lens按:

  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出了一本書叫《至高忠誠》。出版前,普遍認為這是一本「爆料川普」的書——可打開一看,直到最後幾章,科米才提到了川普。

  拋開媒體對這本書的刻意渲染,科米在這本書中討論了一個略帶哲學氣質的問題:生而為人,我們究竟應該忠於什麼?忠於權力?金錢?還是其他什麼東西?下面這篇文章做了一些分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遠讀重洋」

  (ID:readabroad)

  4 月 17 號,在美國發售了一本新書,書名叫A Higher Loyalty,翻譯過來叫做《至高忠誠》。

  幾天之內,這本書就殺到了亞馬遜暢銷書排行總榜的第一名。實際上,這本書還沒開售就已經排到了預售榜的第一名,上市之後更是在所有榜單上高居榜首。

  媒體對這本書的報導也是鋪天蓋地——《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所有美國主流媒體,就像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瘋狂追逐與這本書相關的一切報導。

  那麼,這本書憑什麼這麼火呢?

  這得從本書作者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說起。

  誰是詹姆斯·科米?

  詹姆斯·科米於 1960 年出生於紐約,1985 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的法學博士,1987 年進入美國司法部工作,2013 年被歐巴馬點名擔任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成為了 FBI 歷史上第七任掌門人。

  在科米職業生涯的 30 多年裡,他見證了 5 位美國總統的更替,並與 3 位總統有過直接的共事。其間更是經歷了無數事件:剷除紐約黑手黨、911 恐怖襲擊調查、追捕蓋達組織成員……當然,其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希拉蕊的「郵件門」和川普的「通俄門」事件。

  在科米擔任 FBI 局長的 4 年裡,他一直如常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直到 2017 年 5 月 9 日——當天,科米正在洛杉磯參加FBI 探員的招募活動,就在他發表演講的時候,電視新聞裡突然出現了「科米辭職」幾個大字。

  科米愣住了,他還跟臺下的人打趣說,自己並沒有想要辭職。但很快,電視裡的字幕就變成了「科米被解僱」。而科米和隨行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收到任何來自司法部門或白宮的通知。就這樣,他被莫名其妙地炒了魷魚。

  當然,如果科米一直在 FBI 擔任局長,也不會有這本書的出現了。

  被解僱一年之後,科米帶著這本新書《至高忠誠》重新站在了輿論的暴風眼,以雷霆萬鈞之勢向美國政壇投下了一枚原子彈。書中曝光了「郵件門」、「通俄門」、美國大選、以及川普的諸多內幕,內容之勁爆,引發了美國社會上下的熱切關注。

  書中到底講了啥?

  這本書出版之前,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本「爆料」川普的書——因為科米是在被川普開除之後,才寫下的這本《至高忠誠》。

  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裡,有一本在美國狂銷了 100 萬冊的暢銷書,叫做《火與怒》(Fire And Fury),書中充斥了川普的各種爆炸性猛料,把美國總統扒了個體無完膚。

  比如在《火與怒》中,作者寫道:川普身邊的所有人都認為他不適合擔任總統,連財政部長和前幕僚長都把川普叫做「白痴」。

  書中還說川普的婚姻不和,長期和老婆分床睡;另外,川普經常吃麥當勞,並不是因為他喜歡,而是他覺得吃其他食物會被人下毒,等等。

  這些勁爆內容後來被美國的各大媒體轉載,氣得川普在推特上一通怒罵。

  但罵歸罵,《火與怒》這本書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作者麥可·沃爾夫(Michael Wolff)只是一名白宮記者,並不是和川普共事的政府官員。書中的很多內容,也都是他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打探到的八卦和小道消息。

  但科米就不一樣了,他是被川普一腳踢走的「內部人士」,而且還是「FBI 前任局長」這麼位高權重的內部人士。所以在這本《至高忠誠》上市之前,媒體就認為科米是想借著出書來扒一扒川普的猛料,並藉機報復。

  換句話說,大家都認為這本《至高忠誠》就是《火與怒》的2.0 升級版。

  川普本人在提前讀到書中內容之後,也大發雷霆,連發好幾條推特,咒罵科米的新書簡直是「一派胡言」(many lies)

  所以,這真的是一本為了報復川普,故意爆料抹黑他的政治八卦讀物嗎?

  還真不是。

  雖然科米在書中描述了他和川普的幾次接觸,也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不滿,但川普並不是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是科米一生的回憶錄,書中有他從小到大的種種經歷。比如,小時候遭到入室搶劫,被劫匪用槍頂在頭上的瀕死經歷;高中時期被同學霸凌的遭遇;職業生涯早期與紐約黑手黨鬥智鬥勇的故事;因為醫生的失誤,痛失幼子的悲劇,等等。

  直到書的最後幾章,科米才提到了「郵件門」和川普。所以,想看熱鬧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這本書的第十章。不過,我並不建議你這麼做。因為如果你這麼讀這本書,就實在太暴殄天物了。

  其實,這位FBI前任局長想要在這本書裡探討的,不是他的個人經歷有多麼傳奇,也不是要去打擊報復川普,而是在討論一個略帶哲學氣質的問題:

  生而為人,我們究竟應該忠於什麼?忠於權力?金錢?還是其他什麼東西?

  不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從大家最關心的內容入手。讓我們把時間倒回 2016 年的「郵件門」事件,看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希拉蕊「郵件門」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後,希拉蕊寫了一本書,叫做《發生了什麼》(What Happened)。在書中,她說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輸掉大選居然是因為郵件。

  2015 年 7 月,FBI 接到線人舉報,說國務卿希拉蕊很可能在使用私人郵箱的時候,錯誤地處理了一些機密文件。美國的機密文件分好幾個等級,如果最高級的絕密文件(top secret)被洩露,將會對國家安全帶來災難性的打擊。

  在希拉蕊的郵件裡,有 8 封涉及到最高級的絕密文件。不過,郵件的發送者和接收者都有相應的安全許可,有權知道郵件的內容。所以,在科米看來,除非 FBI 找到確鑿證據證明希拉蕊洩密了,否則這件事根本不會被立案調查。

  但誰知道,《紐約時報》突然發表文章,稱美國司法部已經正式立案,就希拉蕊郵件洩密一事展開調查。

  文章曝出來之後,全美輿論迅速炸開了鍋。如此一來,勢必會影響到總統大選。於是,FBI 不得不接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

  FBI 迅速成立了一個 20 人小組,專門調查這次「郵件門」。調查人員進行了地毯式搜索,閱讀了所有的郵件,找來了所有與這件事沾邊的相關人員,還盤問了國務院裡所有和希拉蕊有過交集的人。

  但一直到 2016 年的年中,FBI 都沒有找到任何確鑿證據,他們甚至把希拉蕊請到了 FBI 總部進行了一場長達 3 個半小時的盤問。

  在盤問結束 3 天之後,FBI 召開了一場發布會,科米表示:雖然沒有找到任何可以起訴希拉蕊的證據,但希拉蕊的行為太過粗心,是對國家機密文件的不負責任。

  希拉蕊認為,科米的發布會對她的競選之路簡直是滅頂之災。

  而對科米來說,他也是兩頭不討好。FBI 並沒有找到任何證據,召開這場發布會也講不出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他在書裡說,發布會一結束「兩個黨派都非常憤怒:共和黨認為這是一個必須被告上法庭的案子,而民主黨則認為科米是在惡意抹黑希拉蕊。」

  所以,科米為什麼要這麼幹呢?

  在書裡,他是這麼說的:

  「

  這不是一個政治決定,而是一個關乎道德的決定。多年來,我一直都在談論 FBI 和司法部的信譽問題,我們如實地告訴法官、陪審團和國會我們看到和聽到的事實。我想強調,他們不是從共和黨或者民主黨的人嘴裡聽到的,而是從一個獨立機構的口中聽到的。

  聯邦調查局必須是這個國家的『局外人』,否則我們就會一敗塗地。FBI 必須是獨立的,和政治劃清界限的,美國人民需要明白這一點。

  」

  也就是說,科米選擇召開發布會,是他認為美國人民有重大信息的知情權;而作為 FBI 局長,他「有義務這麼做」。不僅如此,為了保證發布會的絕對獨立性,在召開之前,科米沒有跟任何人透露他要在發布會上說什麼。

  不過,如果事情到這裡結束,也就罷了。但「郵件門」卻並沒有因為這次發布會而結案,反而在美國大選日前夕再起波瀾,直接扼住了希拉蕊的咽喉,斷送了她的總統之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2016 年 10 月 27 號,FBI 「郵件門」調查小組突然發現,在一個前國會議員的私人電腦上存儲了上千封來自希拉蕊的郵件,而這些郵件都是 FBI 之前未曾檢查過的。這其中很可能就有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的絕密文件。按照流程,FBI 需要馬上簽署搜查令,來審查這些郵件。

  但問題是,當時離總統大選日只有 12 天了,而審查這些郵件可能需要好幾周。

  而且更要命的是,這種消息一旦被外界知曉,一定會干擾大選的結果。美國政壇長期以來有個秘而不宣的潛規則,那就是:不要在大選前60天再「搞事情」。

  科米在書裡說:

  「

  我的面前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打破沉默,我要告訴國會,FBI 之前做的結案陳詞並不準確。FBI 的名聲可能會因此被抹黑,而且還會影響到大選的結果,但做這個選擇我們問心無愧。

  第二個選擇是隱瞞此事。但我之前在全美國人面前做了結案陳詞,如果 FBI 在背地裡重新展開調查,那我們就是欺騙了國會和美國人民。

  」

  所以,FBI 面對的是一個極度尷尬的境地:如果他們隱瞞此事,之後希拉蕊當選了,他們要怎麼告訴美國人民,他們的新總統正在接受 FBI 調查?但如果他們這個時候宣布重新啟動對「郵件門」的調查,是不是就等於助攻川普,幫他勝出?

  面對兩難處境,科米做出了最終的決定:FBI 必須是一個獨立的機構,他們不能從政治的角度來思考問題。FBI 要做出對美國人民最負責任的決定,而不是對某一個黨派最有利的決定。

  就在第二天,10 月 28 號,FBI 宣布重啟對希拉蕊「郵件門」的調查。不出所料,美國輿論瞬間炸開了鍋,在外界排山倒海的壓力之下,科米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決定。

  此刻希拉蕊的心情,當然是極度崩潰的。之前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預測希拉蕊會獲勝,但 FBI 在如此敏感的時刻宣布重啟調查,無疑將對希拉蕊的名譽帶來重創。

  希拉蕊不明白:「為什麼科米要在沒有任何把握的情況下,在這麼關鍵的時間點,宣布這麼重要的事情?」

  終於,在大選日前夕,FBI 完成了所有郵件的審查,他們得出結論:沒有找到「郵件門」事件的新線索。也就是說,FBI 什麼都沒有找到,希拉蕊沒有問題。

  但是,此刻距離大選只有 36 個小時了。

  而最後,川普真的當選了美國總統,這個意外的結果,讓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科米。輿論的壓力讓科米備受煎熬,而最讓他感到難過的是,有人說他是沉浸在自以為是的所謂「正義」當中。

  科米在書裡說:

  「

  我問過自己很多遍,是不是影響了大選的結果?我不知道。如果我說沒有任何影響,那肯定是自欺欺人。但比起川普當選總統,如果希拉蕊當選總統不合法,哪個會讓我更難受?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希拉蕊一定會怪我。

  」

  但難過歸難過,科米很清楚,就算再重來一次,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決定。他在書裡說:「我努力想要做到的,就是誠實和透明。」

  大選結束之後,歐巴馬和科米做了次一對一的談話。科米知道歐巴馬是支持希拉蕊的,也知道他為希拉蕊參選做出了很多努力,他本以為歐巴馬會怪他。

  但歐巴馬卻告訴科米:「我當時選你當 FBI 局長,就是看中了你的能力和正直。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事情改變了我對你的看法。」

  但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科米的確幫了川普的大忙。所以,科米喜歡川普嗎?

  一點都不喜歡。

  有媒體記者採訪科米:川普是不是不適合擔任美國總統?科米的回答是:對,他的確不適合。

  那川普喜歡科米嗎?曾經喜歡——至少在炒掉他之前,是非常「喜歡」,甚至可以說是「討好」。

  川普「招妓疑雲」

  2017 年 1 月 5 日,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國家安全局、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四大部門匯聚在白宮,和歐巴馬總統一起,探討俄羅斯是否幹擾了 2016 年的美國大選。

  討論的內容,還包括了一起未被證實的醜聞。根據情報,川普 2013 年曾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進行了嫖娼交易,並且很有可能被俄羅斯政府掌握了視頻證據。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決定,讓科米單獨和川普見面,並通知他這件事。

  科米很清楚這次見面有多麼的敏感微妙,所以他盤算著:如果川普一直追問,他就準備這樣來安撫他:「我們目前並沒有調查你」。

  科米和川普團隊在川普集團的一個會議室裡見面。科米寫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川普,除了比電視上看起來矮一點,他和電視上那個人幾乎一模一樣。他的西服外套敞開,領帶很長,有著一雙比我稍微小一點的手。」

  討論完俄羅斯幹預大選的問題之後,科米和川普進行了單獨的交流。川普一上來就誇了科米,說他解決希拉蕊「郵件門」的手法值得稱讚。

  他說,希望科米能夠繼續擔任局長的位置。這麼說雖然是在示好,但科米說自己感覺還是有點怪,因為在FBI ?歷史上,此前只有一位局長是被「開除」的。

  等川普的開場白結束之後,科米向他描述了 2013 年他在莫斯科嫖娼的事件。但科米還沒說完,川普就粗暴地打斷了他,說這些指控都不是真的,甚至還反問科米:「我像是那種需要找妓女的人嗎?」

  緊接著,川普又開始自顧自地說曾經有多少女人指控他侵犯她們,而且越說越起勁。最後,科米實在受不了,只能對川普說:「先生,我們並沒有調查你。」於是,科米與川普第一次見面就結束了,歷時 5 分鐘。

  十天之後,美國媒體發布了一份長達 35 頁的文檔,內容關於「通俄門」事件。

  緊接著第二天,川普就給科米打來電話。科米在書裡寫道:「在我和歐巴馬總統共事期間,我從來都沒有和他通過電話,見面也只有兩次。但在短短幾天之內,我就和川普進行了兩次私下談話。」

  川普在電話裡再次表示:「希望科米能夠繼續擔任局長一職」,並對俄羅斯文檔洩密表達了他的擔心。

  科米說:「我不確定川普是不是在暗示有人告密,但我向他解釋了,這個文檔並不是政府文件,而是由私人的第三方提供,很有可能是他們把文檔給了媒體。」

  緊接著,川普又開口了,他說自己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莫斯科的事情,也和同事聊了聊。他想起自己在 ?2013 年根本就沒有在莫斯科過夜,只是在酒店換了個衣服就上了飛機,根本沒有什麼嫖娼事件。

  科米聽了什麼都沒說,只是微微一笑。他在書裡寫道:「我沒有指正他,嫖娼不需要過夜也能進行。我只是看著窗外,覺得當下的情景非常可笑。FBI 局長和未來的美國總統正在電話上談論俄羅斯妓女這種事情。」

  而這一切的荒唐,才剛剛開始。

  兩個男人的親吻

  在川普的就職典禮兩天之後,白宮為當天提供安保的部門舉辦了感謝會。FBI、特警部隊、特勤局都受到了邀請。

  雖然科米覺得辦感謝會是好事,但他本人很不願意跟川普一起在媒體出鏡。畢竟,很多人認為是他幫助川普贏得了大選,而他並不想加深這樣的誤會。但最後,科米的同事還是說服他去參加了,否則 FBI 就顯得姿態太高了。

  當天,川普帶了很多媒體進入會場。科米試圖站在離川普最遠的地方,躲開大家的視野。他站在了特勤局局長身邊,靠著窗戶。

  很巧的是,他當天穿了深藍色的西服,正好和窗簾的顏色一樣。科米心中一陣暗喜——如果他的衣服能和窗簾融為一體,或許川普就不會發現他。

  科米在書裡寫道:「這簡直太棒了,我怎麼這麼走運!於是我緩緩地蹭到窗簾那邊,想從總統的視線裡消失。」

  結果呢?川普還是發現了科米,並大聲喊出了他的名字,他說:「這個人比我還有名!」這麼一來,科米就只得在無數相機前和總統握手,甚至擁抱。

  但 FBI 從來不站隊,這是規矩。科米很清楚他作為局長的角色,他會和總統握手,但只是握手而已。而川普抓住了科米的手,一把就想把他拉過去,順便在鏡頭前來個擁抱,科米當時心想:「不行,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所以,搞笑的一幕就出現了:科米收緊了身體右側的肌肉,用上了多年練就的核心肌群,穩住了自己的右手。(I tightened the right side of my body, calling on years of side planks and dumbbell rows.)他在書裡寫道:「除非川普強壯如牛,否則他休想從我這裡得到擁抱。」

  事後證明,川普確實沒能成功;但沒成功的結果,反而更糟。因為這麼一來,川普不得不向科米靠近,他主動探出身體,在科米耳旁輕聲說道:「我很期待與你共事。」

  但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的是:因為攝像機角度問題,電視機前的人,包括科米的家人,都以為川普親吻了科米。而在公眾眼裡,科米又是那個疑似幫助川普贏得大選的人。

  科米在書裡寫道:「天哪,還有比這更糟糕的事兒嗎?」

  「我需要你的忠誠」

  在科米看來,川普想要營造出一種類似幫派的氛圍:這些執法部門都是他的「小弟」,他們得像供著「大哥」一樣,一個個走上前去,親吻川普手上的戒指。

  這讓科米感到無比困擾。他在書裡多次提到,他得沒完沒了地向川普團隊解釋:FBI 和白宮不能有任何親密、頻繁的接觸,FBI 屬於美國人民,並不是誰家的小弟。

  結果,科米越是排斥,川普就越是變本加厲地想要拉攏他。

  2017 年 1 月 27 日,科米接到川普的電話,說晚上要和他一起吃飯。科米別無選擇,只能答應。

  在飯桌上,川普開門見山地說:「所以你打算怎麼做?」這種沒頭沒尾的問題頓時讓科米愣在了原地,他還沒來得及回答,川普就自顧自地說開了——他說,很多人都想當 FBI 局長,但他個人很喜歡科米,很多 FBI 的人也非常崇敬他。

  但川普也表示:如果科米想「離職」,他也能理解,畢竟過去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作為總統,他能決定 FBI 的人事變動,但他並不想這麼做,而是想聽聽科米的想法。

  科米聽完之後,心想:「美國總統邀請我來吃晚飯,而菜單上寫的是我的飯碗。」科米向川普解釋了自己是值得信賴的,他不會在別人背後搞小動作;但同時,他也是絕對獨立的,FBI 也一樣,他們並不是總統的工具。

  顯然,科米的說法並沒有讓川普滿意。

  川普隨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需要的是忠誠,我期待的也是忠誠。」(I need loyalty. I expect loyalty.)

  科米說,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徹底懵掉了:「很難想像,歐巴馬會跟 FBI 局長私下吃飯,還要求 FBI 對他表忠心。」他說,那一刻自己明白了一件事:「這位新總統根本不明白 FBI 對於美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他一丁點兒都不明白。」

  晚飯的最後,川普再一次向科米強調:「我需要忠誠。」

  話說到這份上,科米只得打破沉默,他說:「你可以一直從我這裡得到誠實。」(You will always get honesty from me.)

  顯然,誠實(honesty)和忠誠(loyalty)不是一回事。川普繼續試探:「我要的就是這個,誠實的忠誠。」(That’s what I want, honest loyalty.)

  科米不想跟總統當場撕破臉皮,於是搪塞了一句:「我會給你的。」(You will get that from me.)川普以為,兩人已經達成了共識,但科米卻明白——這將是一切分歧的開始。

  晚餐結束之後,科米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詳細記錄了當晚發生的所有事情。而且這個習慣被科米一直保持了下去——他每次和川普單獨接觸之後一定會做記錄。每次見面的筆記他會複製好幾份,一份給他的參謀長保管,一份給 FBI 的高管團隊,一份備案在家。

  他預感這些筆記未來會幫到他和 FBI,因為直覺告訴他,川普並不可信。

  「滾出 FBI,不許你再踏進來一步」

  之後的幾個月裡,科米經常會接到來自川普的私人電話。科米在書裡寫道:「每次電話只有幾分鐘,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尬聊。」換句話說,川普一直在試圖拉攏科米,但科米並沒有答應川普任何事情,而是每次掛了電話之後默默回去做筆記。

  3 月 30 日,川普在電話裡告訴科米,FBI 對「通俄門」的調查就像烏雲一樣在他頭上盤旋,讓他很難專心。川普明確表示,希望科米能讓這朵「烏雲」消失。科米則說,他會向司法部長轉達他的意思,並加快調查速度。

  誰知沒過兩周,川普又打電話了,他再一次強調,希望科米能幫他擺平這件事。他甚至說:「你懂的,我一直都把你當自己人。咱倆感情這麼好,你知道的。」(Because I have been very loyal to you, very loyal. We had that thing, you know.)

  但科米仍然沒有承諾任何事情,他只是告訴川普,會讓白宮律師聯繫司法部長來商量怎麼處理這件事。而這,就是科米最後一次與川普的對話。

  之後發生的事情,就是前面提到的:科米在洛杉磯參加 FBI 探員招募活動時,從電視媒體上得知自己被解僱的消息。

  2017 年 5 月 9 日,科米在洛杉磯被就地解職,他當場失去了 FBI 局長的所有特權,包括乘坐 FBI 交通工具的資格。但接替科米的 FBI 執行局長卻決定,允許科米搭乘 FBI 專機返回華盛頓。

  看到新聞的川普暴跳如雷,他馬上聯繫了 FBI 的執行局長,要他立刻調查是誰允許科米乘坐 FBI 專機的。執行局長說是他本人同意的,這讓川普更是大為光火。

  科米在書裡寫道:川普下令他永遠都不能再踏上 FBI 的領地,辦公室裡的東西由他的前參謀長打好包,寄回科米家。而且,因為這道突如其來的命令,讓科米沒辦法和自己的同事們道別。

  什麼是「至高忠誠」?

  至此,科米與希拉蕊、川普的「美國大選往事」,就告一段落了。如果你是來看爆料的,那你想看的內容我們都已經講完了。

  但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之前我們說過這本《至高忠誠》是在探討一個略帶哲學氣質的問題:生而為人,我們究竟應該忠於什麼?

  或者換個說法——我們至高的忠誠,到底是對誰的忠誠?作為政府官員,科米的忠誠是給總統的嗎?是給權力的嗎?答案:都不是。

  康德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讓我敬畏,一個是我頭頂的燦爛星空,另一個是我心中永恆的道德準則。」在這本《至高忠誠》裡,科米反覆提到了一個詞——「富有道德的領袖」(ethical leader)。

  科米寫道:「很多人說川普精神錯亂,不能當總統。但在我看來,川普精神上沒有問題,但他有道德問題。」在科米看來,一個沒有道德的領袖,在他的治下,只會出現更多沒有道德的民眾。

  那麼,一個富有道德的優秀領袖,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呢?

  在書中,科米回憶了自己從小到大遇到的優秀領袖,他們謙遜、追求真理、充滿正義感,同時尊重他人、從善如流、不懼批評,這些也讓科米本人受益匪淺。

  比如,「極度透明」就是科米在 FBI 一直呼籲倡導的事情。在他擔任局長的 3 年零 8 個月裡,只要有空,科米就會走到 FBI 總部的食堂,排隊買一杯咖啡。排隊的時候,他會隨便找個人聊天,了解局裡每個人的故事,還有他們對 FBI 的意見和看法。

  而這一點,和他曾在橋水基金工作的經歷不無關係——你沒看錯,科米擔任 FBI 局長之前,曾經在《原則》一書的作者瑞·達利歐(Ray Dalio)的橋水基金擔任總顧問。而達利歐在橋水內部不斷強調的「極度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就對科米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一個優秀的領袖需要足夠開放和透明,但對於一個不稱職的領袖來說,則是完全反過來的——在後者眼裡,一切批判他們的反饋都是負面反饋,甚至會引來他們的反戈一擊;但在一個優秀領袖的眼中,沒有所謂的負面反饋,所有的反饋都是正面的——因為坦誠相待、直言不諱,才會讓一個人獲得真正的成長。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之前那個問題:我們心中至高的忠誠,到底應該留給誰?

  科米用這本書告訴我們:至高的忠誠,應該留給人類最高的道德準則。這些準則,可能取悅不了你的上司,取悅不了你的組織,甚至取悅不了大多數人。

  就像科米,他激怒過川普,惹惱過希拉蕊,還同時得罪過兩個黨派,他的內心不是沒有過掙扎。但他沒有忘記,自己心中至高的忠誠,到底應該留給誰。

  當然了,這本《至高忠誠》並非完美無缺:它仍是一本帶著強烈主觀色彩的政治類書籍。從白宮記者麥可·沃爾夫的《火與怒》,到希拉蕊親筆撰寫的《發生了什麼》,再到這本《至高忠誠》,幾乎全都是一邊倒地批判川普。

  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聽到太多來自川普一方的聲音,也鮮有人站出來為川普說話。

  我們並不清楚川普是怎麼想的,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因此,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提醒自己,不能隨便相信他人預設的立場,必須懷疑一切。

  因為,無論是作為領袖還是普通人,客觀公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素質。但拋開政治上的種種,我對科米書中有一樣東西是堅信不疑的,那就是:對心中至高忠誠的堅持。

相關焦點

  • 指控遭川普律師死亡威脅,CISA前局長怒提告!
    美國網路安全暨基礎設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CISA)前局長克瑞布斯(Christopher Krebs)日前指控,川普律師迪傑諾瓦(Joseph diGenova)針對他發出死亡威脅,並聲稱已提告
  • 投票機公司計劃立即起訴川普前律師,是否起訴川普由法律團隊決定
    《紐約時間》原創文章,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編輯:新約客前川普競選律師西德尼·鮑威爾來源:國會山編譯:文婉秋Dominion 投票系統執行長約翰·普羅斯(在我們看來,她是迄今為止對 Dominion 公司最惡劣、量最大的謊言傳播者。她的言論造成了真正的傷害。它們是顯而易見的錯誤的言論。」
  • 川普侄女新書爆料:童年被忽視和打壓塑造了總統的世界觀
    中新社·華輿訊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據《華盛頓郵報》獲得的的副本,總統川普侄女即將發行的回憶錄描述了遭受一系列創傷折磨的一家人,一個打壓川普「發展和體驗人類情感的全部能力」的令人生畏的家長「摧毀」了唐納德·川普。侄女瑪麗·川普(Mary L.
  • 投資專家:為什麼一半美國人瘋狂愛川普,而左派卻拼命詆毀川普?
    四年來,民主黨人和其左翼媒體僕人一直在撒謊,散布詆毀川普總統的虛假謊言。川普的支持者現在怎麼可能相信他們呢?被川普總統譴責為騙局的「通俄門」調查,是虛假宣傳的鼻祖,導致任命了一名特別檢察官進行了無休止的調查,摧毀了退休的弗林(Michael Flynn)將軍和他的兒子等無辜人的生活。
  • 《川普的黑名單》之川普與媒體的撕X史
    正值美國大選決戰的緊要關頭,一向熱衷向媒體開炮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依舊沒有和解之意。6月中旬,川普發推宣布撤銷《華盛頓郵報》參與自己競選活動的資格,而這已不是他第一次放出封殺大招。
  • 2016年網際網路最危險人物!「網絡魔頭」川普攜普京榮登榜首
    )】12月26日報導(編譯:直樹最愛湘琴)不久之前,川普憑藉網絡的力量給我們上演了一場年度顛覆大戲,此前在網際網路上最「危險」的人物幾乎都是具有「造反之心」的人,他們藉助網絡的力量川普曾經有媒體把川普列為2015年網際網路上最危險的人物,當時對他的形容是這樣的:煽風點火愛好者,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相比,更喜歡製造恐慌,並將美國人的偏見發揮到極致。今天,這一形容仍然非常準確。川普至今都還沒有正式拋棄禁止穆斯林移民的承諾,也從未就貶稱墨西哥移民為強姦犯而作出道歉。眼見著,再過幾周川普就該正式登臺了。
  • 川普一句話惹怒紐西蘭人:美國這是要明搶呢?
    但不是你的,你不能明搶啊…… 對於川普的言論,有網友指出:紐西蘭人Ernest Rutherford,他才是裂變原子的發現者。 還有網友貼了Ernest他老人家的凝視圖:哦?你說啥?!
  • 原創 | 四面楚歌的川普還能連任嗎?
    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川普只要三季度綁著美聯儲再搞一輪貨幣放水,美國大選投票前是可以將經濟數據拉上去的。真正最麻煩的是共和黨內部有分裂的傾向。其中最有影響力,對川普攻擊最兇狠的是前國務卿鮑威爾,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指責川普不但滿口謊言,而且偏離了憲法。為啥這票共和黨大佬在這個時刻與川普過不去?在我看來,所謂的共和黨大佬臨陣「倒戈」就是一個笑話!
  • FBI和司法部在調查亨特,川普:為何大選前不說,我還是贏了大選
    唐納德川普(川普)總統隨即做出回應:為什麼不在大選前宣布這一消息?!「為什麼假新聞媒體、FBI和DOJ沒有在大選前報導拜登事件?」總統在周四(12月10日)晚間的推特上說:「哦,沒關係,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贏得了大選——75,000,000票!!!」
  • 川普胡亂造詞又把美國網友氣壞了…
    前兩天我們說到,揭露「水門事件」的傳奇記者Bob Woodward在新書中爆料,川普在2月份就已知新冠的危險,卻選擇了淡化疫情的危險程度。在3月19日的採訪中,川普承認,他對公眾隱瞞了情況,「我一直想把它淡化,我現在還是想把它淡化下去,因為我不想製造恐慌。」
  • 川普為什麼被叫川普?川普是什麼意思?
    外省人認為的川普,也就是廣義的上川普意思大致和前面說的差不多,就是「帶有四川話的口音的普通話」但是川普在我們那裡有另外一層意思,多數是用來一些搞笑的場合,是指「故意將四川方言發音夾在普通話裡一起說」。
  • 川普發動了史無前例的信息超限戰
    在川普像祥林嫂一樣喋喋不休喊冤訴說大選勝利果實被系統性舞弊竊取的時候,我們看到華爾街金融大鱷、華盛頓深層政府、司法和行政機構,基本上全都抱著消極怠工的看客心態。而傳統主流媒體、新型網絡平臺、國外在美國大樹下乘涼的各國政要,則紛紛站到了川普的對立面。 但是川普和他的支持者們,包括鮑威爾、林伍德律師等等,採用的就是一招:信息公開,不斷地公開。
  • 加州飛鴻:總統來信……川普電視購物大甩賣!
    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兩個競選人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籌款和拉鐵桿粉絲。一個美國人的郵箱,每天能收到十幾封郵件,是的,每天十幾封郵件。其中川普每天少時3、4封,多時10多封。拜登要少一些,少的時候兩封,多的時候4、5封。這些郵件由競選團隊通過統一的郵箱發出,經常以不同人的名義發信。
  • 川普讓我笑彎腰,我為川普獻大招
    因為川普這隻煮爛的鴨子,那張硬死的嘴居然開始變軟了。說只要12月14日選舉人團投票結果是拜登贏,他就會離開白宮。顯然,這是目前為止,川普最接近可能會承認敗選的一次表態,至少主流媒體的主流評論是如此。不過,川普隨後公開喊話選舉人團,說把票投給拜登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隨後接受狐狸臺訪問又再次宣示,他不會承認敗選。這又是幾個意思呢?
  • 就等川普卸任!梅蘭妮亞爆鐵了心離婚!
    美國總統川普的妻子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近日被爆料,在總統大選過後就要和丈夫離婚,消息一出讓外界相當驚訝,沒想到,近期卻有外媒加碼透露,梅蘭妮亞離婚時間點會選在川普卸任後
  • 原創 | 川普劍走偏鋒
    川普不停的看手機主要就是為兩件事。一個是發推文。川普與其他國家首腦最大的區別就是靠「推特治國」。比如,任免官員在任何行政機構都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至少也要通過組織程序發個文件——川普不是,川普任免官員有時直接發一條推特就萬事大吉。
  • 川普借300萬重新計票反被打臉,川粉瞬間粉轉黑:還錢!
    五天前,川普政府正式宣布,將按照GSA的建議,把拜登作為總統候任人進行交接。而後,美媒開始爆出傳聞,川普的三位親信密友爆料:川普準備放棄了,如果他在法律上推翻大選結果的努力失敗,他就準備在拜登的就職典禮時宣布,參加2024年的競選活動!休息四年,然後回來!按照川普的習慣來說,他還真說不定會這麼做。
  • 川普是川普嗎
    在中國,因為一筆一畫的方塊漢字,不像西文那樣由拉丁字母拼寫而成,所以這位總統閣下的尊名Donald Trump,也被譯得怪怪的——很多摩登媒體叫他「多納爾德·川普」,官媒卻叫他「唐納·川普」。這就令一些受眾頗為迷糊——這尊大神,咋連名字都這麼花樣迭出呢!
  • 為什麼把川普叫川普 川建國川普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川普為什麼叫川普,難道川普這個名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嗎?最近還有很多網友都在問川建國川普是什麼梗?是什麼意思?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很好奇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川普為什麼叫川普?川普的英文全名為:Donald John Trump。Trump的音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床鋪,為了符合人名的叫法,我們就將Trump音譯為川普。
  • 唐駁虎:拜登兄弟和兒子都被FBI調查,川普要大翻盤?
    CNN分析稱,最高法院駁回這一訴訟請求的舉動是迄今為止最明顯的跡象,即表明川普沒有機會在法庭上推翻選舉結果。這些都激發出許多純起鬨或者不死心的看客,覺得川普還是有可能翻盤。但是,這真是沒勁透了啊。川普在總統辯論中對拜登說:「你的弟弟在伊拉克賺了幾百萬美元。」拜登對此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