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學、幼兒園(含民辦)、教研室:
現將《鏡湖區2020-2021學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印發給你們,請按照文件要求,認真落實培訓工作,制訂好本校的校本培訓計劃,同時做好上學年培訓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其中,2020年度我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培訓、學時認定將由市人事考試院承擔。按照市人社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培訓工作的通知》(蕪人社秘〔2020〕115號)文件規定,必修課為《新時代專業技術人員新理念素養提升》,總學時為30個學時。各校在實施計劃時,要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根據各類培訓項目的特點,精心組織,周密安排。
2020年12月7日
鏡湖區2020-2021學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計劃
根據蕪湖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20-2021學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通知》(蕪教人【2020】135號)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我區2020-2021學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培訓目標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全面落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強化重德養德和持續專業發展,切實提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理論修養、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保育教育)能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
二、培訓對象
各中小學幼兒園(含民辦)在職教師,區教研室工作人員。
三、培訓實施
全員培訓按照學年度組織,實施周期性遞進式的培訓,促進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一)項目啟動。各校要基於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學校年度發展中心任務和教師發展需求,開展培訓調研活動,找準教師培訓需求,確定培訓主題,研製本學年度教師全員培訓計劃。
(二)組織實施。2020年12月至次年6月份實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原則在雙休日進行;在職教師崗位培訓的集中培訓環節在寒暑假或分散在雙休日進行;骨幹教師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訓和教師網絡研修、校本研修和行動研究等環節安排在學期中進行。
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集中培訓,委託具有相應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承擔。教師遠程培訓,由市教育局公開遴選的相應遠程培訓機構承擔。
四、培訓內容
(一)師德教育與法治教育
落實師德建設新要求,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四有」好教師為核心內容,把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的講話作為重點,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五部門《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引領全體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加強法治教育,重點研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將依法治國理念、原則作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切實增強教師依法治教、依法執教的意識與能力。加強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教育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等。
(二)業務培訓
1.新任教師專項培訓。以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法律法規、基礎教育改革政策與動態、教師專業標準、國家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教育教學常規和學生管理規範等為重點內容,幫助他們儘快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培訓時間不少於120學時,培訓周期為1學年。
2.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推行「專題+自主」式全員培訓制度。圍繞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我區2020-2021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模塊2020-2021學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模塊,各校園根據實際,在省廳規定的模塊中自主確定。
除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參加試點的學校(幼兒園)外,其他學校(幼兒園)的教師應參加相應學段的教師崗位培訓。
每學年培訓時間不少於72學時(包含師德教育),其中集中培訓不少於18學時,遠程培訓不少於24學時,校本培訓不少於30學時。
3.骨幹教師研修提高。中小學骨幹教師研修內容包括基於考試招生評價改革背景下深化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管理改革,重點學習研究考試招生評價改革政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評價、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深度融合等。幼兒園骨幹教師研修內容包括學習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政策、幼兒學習與幼兒問題解決、幼兒園工作規程與保教行為改進、學前教育改革與幼兒發展核心素養、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活動深度融合等。
實施名師梯級培養培訓。開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及研修教師」和骨幹教師專項培訓,培養本土化的專家型教師,發揮名師的師範引領作用。
五、培訓要求
(一)優化培訓實施保障
整合區級教師培訓、教研和電教等部門的資源,建立區級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區域內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和教育信息化等的政策諮詢、組織實施、服務指導和管理評價。按比例要求建立培訓團隊,遴選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學校。
切實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中小學校教師培訓經費的政策規定,建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管理機制和制度,明確經費使用範圍,強化專項經費管理。加強經費使用審計監督,完善項目預決算,嚴格經費報銷,確保專款專用和資金使用規範、安全、有效。
(二)統籌設置培訓項目
要統籌設置培訓項目,科學制定全員培訓規劃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實施績效目標。要以促進教師持續發展專業能力為根本,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實施混合式培訓,強化基於教育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推行名師講學、觀摩學習、工作室(坊)研修、實踐研修(影子學習)和名校訪學等多種方式。
(三)細化培訓實施方案
要堅持問題導向,落實「教師因需選學,機構按需施訓」,推進教師培訓供給側改革,通過優化培訓項目規劃,擴大優質培訓資源供給,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和基層學校課堂教學、學生管理等實際問題,以改進教學行為為基礎,提升教學能力為重點,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核心,深入學校和教育教學現場,開展需求調研與診斷,找準教育教學突出問題,明確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培訓需求,建立相對應培訓需求「菜單」,並根據「菜單」細化全員培訓實施方案,提高教師培訓實效性,增強教師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四)強化培訓過程管理
各校要嚴格按照培訓計劃落實培訓,制訂好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區教育局將採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方式,對各校培訓落實情況進行有效管理,確保實現全員培訓績效目標。
附件:安徽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模塊與專題
2020年12月7日
附件:
安徽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模塊與專題
一、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模塊與專題
(一)中學(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專題1:中小學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
專題2:中學(小學)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
專題3: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知識與能力
專題4:中學(小學)教師發展願景規劃與終身學習策略
(二)國家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
專題1:國家課程方案與學科課程標準解讀
專題2:學校課程方案與學生選課走班
專題3:新課程組織實施與學校管理變革
專題4: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指導
專題5:新課程與評價改革
專題6: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與管理
(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專題1: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解讀
專題2: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
專題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路徑與策略
專題4: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評價
(四)考試招生評價改革:
專題1:深化考試招生評價制度改革背景意義及政策解讀
專題2:學業水平考試改革
專題3:綜合素質評價改革
專題4:中考中招改革思路與實踐探索
專題5:高考綜合改革與高中育人模式改革
(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專題1:教育信息化推進與實施策略
專題2:教育信息化平臺管理與使用
專題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路徑與策略
專題4: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與應用
專題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評價
二、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模塊與專題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專題1:幼兒園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
專題2: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
專題3: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知識與能力
專題4:幼兒園教師發展願景規劃與終身學習策略
(二)學前教育改革與幼兒發展核心素養
專題1:學前教育改革動態
專題2:《指南》與幼兒發展核心素養
專題3:《指南》與幼兒教育理念變革
專題4:家園共育與家庭教育指導
(三)幼兒園工作規程與保教行為改進
專題1:幼兒園工作規程
專題2: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專題3:幼兒教育保教實踐創新
專題4: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銜接
(四)研究幼兒學習與幼兒教育問題解決
專題1:幼兒學習與發展研究策略與方法
專題2:幼兒為本的優質環境創設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策略
專題3:幼兒為本的一日生活組織與保育
專題4:幼兒為本遊戲活動支持與引導
專題5:幼兒園區角遊戲設計與指導
(五)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活動深度融合
專題1:教育信息化推進與實施策略
專題2:教育信息化平臺管理與使用
專題3:信息技術與教育活動計劃
專題4:信息技術與教育活動實施
專題5:信息技術與教育活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