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西二環75畝別墅群爛尾23年 皇家園林變垃圾場
工地門外懸掛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牌匾。
院內的聯排爛尾別墅,攀爬植物已爬上了屋頂。
12月9日,西二環白紙坊橋西閒置了23年的爛尾別墅群,這裡的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也隨著別墅項目爛尾而荒廢。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
新京報訊 西二環白紙坊橋西的廣外南街上,一片被鐵柵欄和圍牆圈起的工地內,20棟雜草叢中的爛尾別墅,仍保持著23年前的模樣。西城區國土局一工作人員稱,這塊商業用地此前因土地轉讓發生問題,導致出現爛尾別墅,「這塊地的問題很複雜,無法詳細告知。」她說,目前已與新接手的開發商取得聯繫,爛尾別墅群將會拆除。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這塊約75畝的爛尾工地中,還包含金中都皇家園林太液池遺址,雖屬市級文物,但隨著爛尾工地一起荒廢多年。
山羊遊蕩荒廢別墅區
與南側嶄新的考拉社區居民樓相比,這片被鐵柵欄和磚牆圈起的別墅區,就像個荒廢的貧民窟。
白紙坊橋西這片約75畝的別墅區內,20棟或聯排或獨棟的別墅,均未完工。東側的六七座已建起三層,白瓷外牆、紅瓦屋頂。中間五六座則只建起一層,紅磚水泥裸露在外,西側的一排四層樓只是建好了主體結構。
所有別墅均無門窗,其中三層別墅內部有8間房,面積超過300平米。屋內地面上已長滿野草,牆壁上充斥著內容不雅的各式塗鴉。
別墅群東側荒地上,散布著許多深約兩米的大坑,坑內長著齊人高的野草,一隻山羊遊蕩在野草叢中。而在別墅群南側則是一處深約3米,面積十多畝的大凹地。凹地中央的八角涼亭被雜草遮蔽,只能看到頂部。
在臨近鴨子橋北裡社區居住數十年的賈老先生稱,這片凹地曾是一處人工湖,湖水早已乾涸。「別墅修建之前,這裡整片地都是湖,是金中都太液池的遺址,皇家園林。」
工地東側大門外,一塊北京市文物局的掛牌印證了賈先生的說法,銅牌上稱,「此處是金中都城內的苑囿遺址」,「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皇家園林變垃圾場
附近多位老住戶回憶,太液池也被叫做魚藻池,上世紀50年代末期曾因北京組織青年學生前來疏浚,改名為「青年湖」。
「1988年前後,這塊地被賣了,一多半的湖面被填土,開始動工修建別墅。」賈先生說,「這麼多年過去了,已沒人知道當時是誰開發的。」
他稱,1991年時,正在修建中的別墅群突然停工,一直停到了如今。而別墅群也一直保持著23年前的樣子,「現在看起來都是老掉牙的建築樣式。」
「別墅群停建了,太液池文物遺址也沒人管了」,賈先生稱,無人管理的工地很快變成野草比人高的荒地,此後一度成為流浪人員聚集生活的場所,「別墅的門窗也被他們和附近居民毀壞或拿走了。」
2003年曾有媒體報導稱,因別墅區工程爛尾,工地和太液池成為隨意傾倒廢棄物的垃圾場,湖水乾涸,遍地狼藉。
追訪 1 爛尾別墅群何去何從?
西城國土局:已聯繫開發商近期拆除
工地大門處的一名保安稱,這片爛尾別墅並非無人管理,目前這塊地屬於一家名為「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的企業。
離工地不遠,一棟三層簡易樓貼有「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標誌,樓內房間多已出租,只在三層有兩間房掛著金中都置業公司「行政部工程部」和「經理室業務室」的標誌。但記者數次前往,辦公室內均無人辦公。
該企業工商註冊信息顯示,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3月,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銷售、物業管理、出租辦公用房等。據媒體報導,2010年,在「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行政令下達後,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將其80%股權掛牌轉讓。
周邊多位老住戶稱,爛尾別墅群最初的開發商是誰並無人清楚,還猜測因西側緊靠鐵路,不適合居住才未完工。
西城區國土局一名工作人員稱,這塊地皮曾幾經轉讓,正是因轉讓出問題,才造成爛尾,「問題很複雜,我也沒辦法說。」
這名工作人員還稱,國土局工作人員兩個月前曾去過金中都太液池遺址處的爛尾別墅群勘察,並就空置用地、蚊蟲雜草等問題與該地開發商金中都置業聯繫,「目前開發商的相關土地建設手續已補辦完畢,爛尾別墅群在近期就要拆了。」
關於拆除爛尾別墅後此地將會建什麼?該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情,「該地皮屬商業用地,早年已被商家買走,只要不違背法規,開發商會自己安排。」
追訪 2 如何保護太液池遺址?
西城文保所:正制訂遺址保護方案
停工23年中,爛尾別墅群與變為荒地的太液池也曾多次受到關注。太液池遺址變成垃圾場的現狀也曾得到政協委員的密切關注,建議將遺址重新規劃,恢復建設成公園,一方面可以保留下歷史遺蹟,另一方面可以給附近居民帶來休閒的場所。
有北京「申遺」第一人之稱的侯仁之院士曾委託學生朱祖希呼籲,稱魚藻池的千年文物是京城最早的「生命印記」之一,建議將其開闢成魚藻池遺址公園。2004年,93歲的侯仁之還實地探訪此處遺址。2010年,朱祖希先生還表示將繼續呼籲拆除爛尾樓,修建魚藻池遺址公園。
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研究員曾撰文指出,「應該像保護圓明園遺址公園一樣對待魚藻池。將魚藻池遺址確定為『金中都皇家園林遺址公園』,拆除建築,恢復水面」,給子孫後代留個千年古都的念想。
今年12月10日,西城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稱,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始建於金代,是北京作為都城之始建立的第一個皇家園林,與中南海在故宮所處地位相同。
她稱,遺址是在土地賣出後才確定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那時土地已被出讓,文物局便掛了一個牌子,並與當時的開發公司制訂了金中都遺址保護方案。「文物局曾在裡面挖過,但沒發現文物。」
後來該地段成為爛尾別墅群,保護方案便一直沒有落實。但該工作人員稱,目前文物局正在制訂自己的方案來保護金中都遺址,需要開發商的大建設項目配合,實施時間未能確定。
■ 連結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廣安門外南銜。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即海陵王)正式遷都,從黑龍江來到北京,改遼南京為金中都,北京就此成為一代王朝的首都。
只有皇宮裡的池子才能叫「太液池」。金中都太液池是今天的廣安門鴨子橋青年湖一帶,為北京市現存唯一金代皇宮遺址。據說在太液池遺址內,闢治了瑤池、蓬瀛、柳莊、杏村等名勝。在歷代地圖上這裡標有一個馬蹄形的水面。現在這個馬蹄形水面的北半部已被填平,建起了別墅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