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位化轉型,運營人員如何構建數位化運營能力?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為了順應消費者需求,重新進行資源配置,以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業務運營人員需要提高自己的數位化運營技能,做一個複合型的運營人才。

疫情期間,從職工復工延期到商業租金減免的渴望,再到企服企業的獲客計劃被打亂、甚者還有說這是協同辦公產品的增長機會等,無一不說明2020註定是特別的一年!

全民「坐月子」期間,觀望了運營社群內對獲客的一臉懵逼,看到了抖音短視頻的爸媽圈層的覆蓋,也看到了信息流真偽的朋友圈PK,我們不去爭論武漢疫情與美帝的關係,也不是爭論雙黃連口服液是否真的可以預防,當然也不是想在這裡爆錘紅會,然則我只想說明一個事實——現如今消費者幾乎完全在線

消費者在線後,就會引發一系列的思考與應對,對於零售行業,終端門店的用戶不在是只有商圈三公裡內的人群。對於2B企業,數位化獲客的比例也會逐步高於地推與面銷。疫情之下,數位化技術如何協助智慧政務,如果協助企業協同?甚至也看到了「數位化疫情管理」這樣的新鮮詞彙。

那麼對於消費者的完全在線,企業本身是否需要進行數位化轉型呢?運營人員又該如何進行針對性的數位化運營能力提升呢?

一、為何要數位化轉型

首先我們要共識兩點:

不論是什麼樣的商業環境,快速增長抑或增長放緩,不變是人-貨-場,不變的是買&賣,供&需,流量&轉化

隨著商業世界的變革,我們從渠道為王,產品為王,到現在的消費者為王。口號人人都可以喊,但是面對著宏觀層面,中國經濟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與行業層面,增長放緩的趨勢更加顯著的背景下,過去經營管理的經驗集體失靈,具體來說:

  1. 市場失焦:客戶似乎一夜間改頭換面,不知道客戶是誰?客戶在哪?客戶喜歡什麼?如何跟進與反饋?
  2. 營銷失語:營銷效果每況愈下,不知道營銷對誰講?講什麼?營銷的效果如何追蹤與評價?
  3. 管理失衡:企業內部組織低效、僵化,橫豎部門出現集體「炎症」,是抓市場、運營、技術、產品誰來祭天?

那麼是否是出了問題了就一定要數位化轉型?消費者在線後,背後是什麼原因導致企業必須要進行數位化轉型呢?

我們來嘗試勾勒下數位化轉型的本質:

1. 洞見企業競爭的本質

什麼是企業?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什麼?對於數位化轉型,這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企業是一種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是將技術、資本、人才、土地、機器設備等資源組織起來,以更高效、更低成本滿足客戶需求的組織。

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什麼?企業競爭的本質就是資源配置效率的競爭。

企業的本質屬性是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如何決策,對於企業來說,新品開發是決策,客戶定位是決策,營銷策略是決策,研發組織是決策,供應鏈選擇是決策,庫存管理是決策。科學決策的背後是資源優配置效率的提高。

在淘寶、天貓上的服裝、化妝品商家來說,他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發現客戶的需求?如何找到新產品的最佳代言人?是選擇電視廣告還是網絡廣告?今年夏季流行什麼款式、什麼顏色、什麼尺碼?何時備料、備多少?如何定價?所有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一系列決策。

2. 順應變化的消費者需求

在過去,消費者追求的更多是性價比、產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訴求;而今天,年輕的消費者不僅僅關注功能性訴求,而且關注內容、服務、參與度、社交體驗、分享與交流等體驗訴求。消費者的需求已變化,我們的供給能否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面對客戶需求的變化,企業如何適應和跟上這一快速的變化,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這是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原因。

當需求變得很複雜的時候,就會給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帶來一系列的挑戰。

3. 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抗不確定性、尋求人類命運發展確定性的歷史,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和對確定性的追求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演進。

不確定性源於信息約束條件下人們有限的認知能力,應對不確定性,是人類永恆的挑戰。只是這樣的不確定性,需要被逐步化解到最小。

分享一段個人覺得很有哲思的話:

「在過去幾千年裡,每一個個體、族群、部落、企業、國家等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如戰爭、衝突、災害、競爭等。人們都面臨著如何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進行決策,這些決策正確與否會導致事情的成敗、得失、利弊、對錯、好壞、優劣等結果,決策結果又會影響個體的幸福、部落的興衰、企業的成長、國家的繁榮、歷史的走向。」

那麼如何化解市場的不確定性呢?

第一:理解和認知世界運行的規律(道)

第二:理解運行規律之後需要預測將會發生什麼(術)

第三:管理與控制,是將決策付諸行動的具體路徑與要求(行)

來自阿里-安筱鵬

對於不確定性的認知,從哲學開始一直到現在的科學。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進行決策是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從基於經驗的決策到基於數據+算法的決策,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根本模型

二、數位化運營能力

這裡我們暫不談企業宏觀的數位化轉型,正如阿里談的「新客」、「新品」、「新組織」,那是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的動力。數位化增長動力公式,是在ONE商業大會上印象深刻的一Part。

寡頭來聊宏觀,那我們來聊聊微觀的執行層面,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作為業務運營人員,如何進行數位化運營?

1. 數位化運營流程

(1)確定產品的不可或缺性

企業增長企業增長最重要的基礎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數據,有人說是埋點,有人說是分析。其實,公司實現迅速、持續增長的基礎是好產品。

因為如果數位化增長策略是一個放大鏡,你的產品是一個鑽石會變大,一坨shi也會變大,變大的shi是沒有價值的。

話說回來,那麼如何判斷產品是否具有「不可或缺性」呢?

產品的「不可或缺」可以通過客戶調研,用戶訪談,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等方法來確定產品的不可或缺程度從而定義是否到達了PMF。如果沒有,那就需要產品及運營團隊持續改進產品,直到產品對早期用戶群「不可或缺」為止,才能進入到下一步:確定增長槓桿。

(2)確定數位化增長槓桿

巴菲特老爺子說:最厲害的人是一直對機會say NO,更多的時候,不選擇什麼,比選擇什麼更加重要。

在搞清楚真正的目標和性價比最高的機會之前,盲目的實驗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效率低下,也很難達到很好的效果。

——給我一個槓桿我就能撬動地球。

這個槓桿就是「北極星指標」,是產品數位化增長的核心數據指標,也是唯一重要的數據指標,其他一切都是為了這個指標服務。例如:得到App的北極星指標是付費訂閱人數,天貓的北極星指標是總銷售額,平安金管家的北極星指標是MAU。

數位化轉型通常需要與原業務系統並行,幹擾項與阻礙自然會很多,正是這樣,我們才需要找到業務運營的北極星指標來尋求業務突破!

那麼數位化運營槓桿的核心是什麼?

數位化是為運營服務,數據倉庫,乃至所謂中臺也是為業務運營服務。杜邦分析法在零售行業應用的比較廣泛,其實那就是抓住了運營的核心。我們舉例:某個app的北極星指標是日活躍用戶數DAU,就可以拆分成新增活躍用戶加已有活躍用戶,而新增和活躍又可以進一步拆分如下圖所示。

通過這個簡化的增長等式或者增長路線圖,我們可以看到構成北極星指標的核心因素,從而制定合適的指標體系。

(3)快節奏的工程試驗

這裡我就不展開講,重點分享下關於Idea的提出與評估。Idea的提出的背後邏輯是,顛覆式創新與微創新直接的博弈。

任何事物都終將走向消亡,只有不斷微創新,才能抵抗衰退期。

基於分析找到待優化的點之後,就需要發揮大家的專業與經驗。產品、設計、技術、營銷等不同方向的專業人員對於同樣一個優化點的想法可能是不同的。如今的技術發展,導致商業競爭需要更加創新的策略來引領消費者心智。

如果團隊成員提出了很多創新的想法,那這時,還需要為想法排定優先級。很多關於增長的書籍都提到了ICE評分體系,ICE分別代表Impact(影響力)、Confidence(信心)和Ease(簡易性),可基於這三個指標來為想法進行打分並計算平均分,再進行排名。(要注意的是:ICE不是唯一準則,可以根據不同的團隊及企業現狀進行自定義)

2. 用戶生命周期理論(AARRR)

「用戶行為」、「生命周期理論」、「消費者洞察」等概念,在傳統營銷系統中其實也並不新鮮。隨著消費者的在線化,消費者在產品上或終端上的行為,也逐步重要起來,也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消費者的畫像。

而馬上要談的AARRR模型和其相應的指標體系,近年非常火熱也有較強的實踐意義,作為運營人員,這是當今必須要知道的必考點,但並不能說這個模型就是完美的是帶來效果的,依然要保持空杯的心態,持續學習新東西, To be a lifelong learner。

其實我不知道它為何叫海盜模型(偷笑臉..)?所以我找了下度娘:

「AARRR模型是矽谷的一個風險投資人叫戴維·麥克魯爾在2008年提出的,將用戶分為獲客、激活、留存、收益、推薦的5個階段。因為在英語裡這幾個單詞的首字母可以連成aarrr,連起來讀就是「啊——」,就像海盜的聲音,戴維本人也是傑克船長的粉絲,所以AARRR模型也叫海盜模型!」

這裡我就不展開聊AARRR了,因為——

理論始終只是理論,理論支持實踐落地才是重要的。

3. 數位化運營技能

做好一個運營人員比較簡單,但是做好一名合格的增長型的數位化運營卻很難。

2019年最新的T型數位化運營技能樹-歐洲增長學院

作為一個增長型的數位化運營,需要大體了解第一層紅色模塊的技能,包括前端代碼、基本的Coding、設計、心理學、金融甚至區塊鏈。

第二層黃色模塊是技能的核心,需要深刻理解並進行實踐的,包括行為分析、轉化率優化、實驗設計、運營漏鬥、營銷回溯等等。

底層綠色模塊分兩部分,左邊是主要的獲客渠道,一名優秀的數位化運人員至少要精通其中的1到2項。右邊的綠色模塊體現生命周期營銷所需要的技能,比如用戶留存、調研、著陸頁的設計等等。

這個T型圖一方面再次說明了數位化運營是一種複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包括營銷、數據、心理、金融等知識。

19年年底,我表明了兩個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超級個體U盤化生存,其次是我發出了一個倡議:「2020年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單向縱深且複合型的非標人才!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一個人,能力再強,學習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精通每一個技能。只能做到基礎技能的熟悉,同時有一個核心能力,能夠獨當一面,採用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產品的系統化數位化運營。

最後在疫情之下,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理性的頭腦,不僅要保護好自己,還要管好自己。每個人保持理性參與,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

沒有什麼困難,難得了英雄的中國人民!

 

作者:海鯉先生;公眾號:海鯉(Haili_8)

本文由 @海鯉先生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騰訊雲啟數位化轉型計劃」南京站開啟,助力企業構建數位化設計思維
    但知易行難,中小企業轉型面臨"不會轉"、"不敢轉"兩大難題,只有掌握數位化轉型方法論,構建企業自身的數位化DNA,建立適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才能成為真正的數位化企業。12月3日,繼珠海站和瀋陽站後,"騰訊雲啟數位化轉型計劃"培訓第三站在南京啟動。
  • 「數位化」成2020年度熱詞 傳統行業如何看待企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數位化」成2020年度熱詞,傳統行業如何看待企業數位化轉型?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企業數位化轉型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對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更是要從商業模式、研發模式、製造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和決策模式等方面搭建全新架構,讓其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  12月19日,以「智變·創變」為主題的中國CIO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中國優秀CIO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2、 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 由企業領導層親自負責,制定企業級的數位化轉型戰略,做好數位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對企業數位化轉型,進行全面、系統、整體的規劃布局,明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確定數位化戰略的具體內容,指明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步驟和實施路徑。
  • 「數位化」成2020年度熱詞,傳統行業如何看待企業數位化轉型?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企業數位化轉型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對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更是要從商業模式、研發模式、製造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和決策模式等方面搭建全新架構,讓其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12月19日,以「智變·創變」為主題的中國CIO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中國優秀CIO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為更好的通過數位化轉型,打造智慧型企業,企業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實現數位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 1、 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全方位客戶體驗 樹立客戶為中心的企業宗旨,推動企業從產品為中心向客戶為中心的轉型,制定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新商業模式,圍繞客戶全旅程,打造全方位體驗
  • 企業如何數位化轉型?參考答案來了!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向華解釋,數位化本質就是感知響應模型。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一模型的頻率越來越快,覆蓋範圍越來越廣,感知顆粒度越來越細。評判企業數位化能力高低,就要看感知響應範圍有多廣、速度有多快、顆粒度有多細。數位化帶來的實時響應能力是企業決勝高頻競爭的法寶。這是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的結論。
  • IT30: 數位化轉型之路
    消費端快速反饋,改進服務的客戶體驗併合理降低運營成本,關注構建資源聚集、合作共贏的生態系統。1-3客戶。擴大業務流程對客戶的開放,為客戶更多的參與到產品/服務的優化和推廣中。實現了消費者和企業的直接對接。1-4人力。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執行主體,人員(包括企業所構建的生態系統中的相關人員)需賦能。
  • 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的了解下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關於企業的數位化有很多專門的解釋,但是往往脫離企業認知的實際,因為從企業的需求看:他需要的是實際的,可具體落地的路徑,所以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將數位化的場景清晰展示出來是目前最大的難點。企業的數位化,是個人在線化之後的企業在線化場景。
  • 洞見|數位化轉型新階段的「IT重定義」
    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後疫情時代遠程辦公和遠程服務的興起,數位化轉型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熱點。在數位化轉型的新階段,商業與IT信息技術的關係是否會發生顛覆性變革?企業IT功能又將被賦予什麼角色?筆者在此分享一些數位化轉型中企業IT能力與功能的思考。
  • 建材家居行業供應鏈運營模式數位化轉型
    《行動計劃》明確,主要目標為,到2023年,建材工業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智能製造關鍵共性技術取得明顯突破,重點領域示範引領和推廣應用取得較好成效,全行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經營成本、生產效率、服務水平持續改進,推動建材工業全產業鏈高級化、現代化、安全化,加快邁入先進位造業。
  • 數位化轉型與數位化工具及第三方數位化體系的區別
    但是對接的方式應該是數位化對數位化的方式,傳統方式的企業對接數位化企業的方式是不可行的。03把數位化工具、網際網路運營、營銷工具當成了數位化轉型比如企業開始線上直播帶貨、或是開了一個微商城,亦或是工廠上了一套掃碼工具提升了裝卸效率,這就是數位化轉型了嗎?
  • 企業數位化增長的3大支柱:技術、組織、運營
    作者 / IBM 數據 & AI 事業部增長負責人 Zoltan Szalas 來源 /《The 3 pillars of enterprise growth》,由 GrowingIO 翻譯編輯 越來越多傳統企業開始加速數位化轉型,開啟線上化、數位化
  • 淘寶大學未來1年將輸出1萬名企業數位化學習運營官
    淘寶大學未來1年將輸出1萬名企業數位化學習運營官來源:聯商網2020-07-01 16:59近日,淘寶大學雲課堂正式發布「企業數位化學習運營官」項目,計劃未來一年向社會輸出10000名企業數位化學習運營官。
  • 用友智能財務構築企業「數智大腦」,助力航空業財務數位化轉型
    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企業數據,賦能決策? 如何賦能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增長? 數位化時代,航空企業財務管理產生新職責 數位化技術的發展為財務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極大支撐,通過數位化、智能化財務平臺的建設,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基礎工作,釋放出了更多的財務人力和時間,財務人員得以從基礎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高具有更高價值的管理賦能工作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洞察。
  • 為什麼說企業數位化轉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如今商貿市場的環境下,賣家為主的「紅利時代」早就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比的是搶奪客戶的能力,比的是更高的效率,這些都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如何用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且亟待解決的難題。
  • 數位化企業,需要具備五項基本能力
    數位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和方式改變我們的企業組織,尤其是近期疫情的來臨更是加快了組織的數位化進程,同時也使組織面臨數位化運營帶來的諸多新挑戰。眾所周知,組織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和成敗。組織能力的重要性,在數位化時代顯得更加明顯。
  • 企業數位化轉型到底包含哪些內容
    企業數位化轉型在過去的二十年內被普遍提及,技術從業者和企業家們也在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企業數位化轉型,側重完全不同,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那麼企業數位化轉型究竟包含哪些內容,請隨有傳名片君一起來加深對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理解。
  • 智能財務時代,企業CFO如何應對數位化轉型?
    當前,在疫情的衝擊下,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資源短缺、管理漏洞等諸多難題的掣肘,能否精準把握數位化轉型的核心要素和戰略取捨,成為這些企業能否順利度過疫情難關的關鍵。為此,北京財稅研究院與大成方略納稅人俱樂部整合業界,專業資源,傾力打造CFO實戰特訓營課程,為企業財務管理向數位化轉型提供助力。
  • 第23屆深圳茶博會圓滿落幕,茶行業數位化運營成新趨勢
    從左至右:Gal Goren、劉少榮、竺晶茶行業如何做數位化運營轉型?首先上臺演講的是百業茶緣創始人劉少榮先生,他帶來的主題分享是《變革之下,傳統茶店如何做數位化運營轉型》。劉少榮先生表示,數位化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尤其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通過數據報告可以看出,傳統行業轉戰線上的速度正在加快,線上收入明顯上升,不少著名的茶品牌也在加速數位化、線上化。
  • 四大企業數位化轉型方式
    數位化轉型是一項戰略挑戰,自是艱難的,但也是必須達成的。關鍵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轉,而是從哪裡轉和如何轉。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維度進行思考。根據企業盈利性、數位化能力及變革阻力確定變革範圍:①重點突破;②全面推進。精益式轉型採取精益式轉型策略的企業,其所處行業相對穩定,短時間內不需要重新設計戰略和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