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換品牌logo到發布新印花圖案,當然這些想和清庫存燒衣服比流量還是不太可能......大風大浪之後的Burberry,在43歲的前Givenchy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接任後的首秀終於露面了。(編輯:杜明偉)
對於吐槽不花錢這種「撿便宜」的事,自然Burberry也難逃泥潭。是不是感覺換了設計師的Burberry,有種背著鍵盤俠們出軌的趕腳?
關於對Burberry的吐槽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種,細緻入微派
首先,先盯上了Burberry 2019倫敦春夏時裝周上的「國產自行車膠皮鐵鎖」。
你敢仗傘捆鎖走T臺,就要做好準備水深火熱被群踩。
同時評論區也是小學語文回憶錄案發現場,主題為「國產自行車膠皮鐵鎖」。
@醜編:我的鑰匙 請來開我
@傲嬌Miss丁小驢:背劍少年,鎖是有深意
@Obsessional_11:被雨傘能理解 應景倫敦最近雨天 但是那個鎖鏈腰帶是什麼東西
不敢嫌棄鍵盤俠的腦洞,因為作為一個接受過中國9年義務教育洗腦的少先隊員來說,此刻誰能停得下機械腦補這把膠皮大鎖。
不同民族的文化滋養,還真的是甲之蜂蜜乙之砒霜呢。
喏,高清無碼,就是它。
@沒有什麼特別的名字:我覺得這些設計師肯定在中國鎖過自行車
@任若狗若人若狗若人若狗黑巴扎黑:強人鎖男
@晴夏細雨綠光:我們公司的大門鎖長這樣
其實,這些充當T臺荷爾蒙的強人鎖男,只是Burberry 2019春夏發布會134套look的其中一部分,據美國版VOGUE報導,叫做功能系列(The Utilitarian Accessories)。
只不過這種鐵鏈膠皮大鎖綁在這麼鮮嫩多汁的小鮮肉身上,好像有點過於「朋克」了。
功能系列,聽起來有點紅牛的意思,所以這一系列的功能是?捆綁?
如果要向下面這位鍵盤俠一樣,解釋成「禁慾又充滿了色慾」,似乎也能講得通。
纖細的年輕男性腰肢,加上鎖鏈捆綁,沒有禁慾,絕對的色慾PLUS啊。
而Riccardo Tisci這種在男裝中所滲透出的色慾,莫非和它經常目睹家裡八個姐姐夜晚外出盛裝打扮有關?
第二種,惋惜前任派
時裝行業的設計師換血,尤其是奢侈品牌迎來擅長操縱亞文化、街頭風格的新任設計師上崗,不出意外都是為了品牌年輕化,也可以年輕人能花,我們能賺。
品牌風格遷徙,這個時候評論區就會開始出現花式感傷、懷念「前任。」
總結起來各位一致的論調大概就是,你很好,但我忘不了他。
@筱咯咯:Burberry再也不是原來的Burberry了,新一季很漂亮,但是沒有原來的Burberry獨有的英倫風了。
@哈庫庫:挺時髦的,就是沒那麼貴氣了
@櫻桃櫻桃和櫻桃:不夠優雅不夠英倫了
@雀神怪鳥:簡直就是Hermes
@剜心的魚:這不是Givenchy麼
就像被深深開黑的「國產自行車鎖具」系列,估計鍵盤俠們集體質疑,不夠英倫不夠貴氣不夠Burberry的原因,正是這次Riccardo Tisci入主Burberry後,春夏系列中的「反文化」系列(The Counter Culture)在作祟咯。
更強的亞文化視覺性能量,從模特、妝容、時裝元素都能體現得出。但也給Burberry女裝帶來了更多反抗性女性元素。
比往常更多的金屬感、整整齊齊的裂縫鏤空,這就是Burberry之前未曾有過的朋克和性感吧。
除了「國產自行車鎖」和「反文化」系列,在另外的戰壕系列(The Trench)、米色系列(The Beige Brigade)、男式系列(The Menswear)中,還是感受得到162歲Burberry 中略顯年輕街頭的皇室貴氣和大家閨秀。
為期不到一星期的倫敦時裝周,似乎大家都在等Burberry。
除了萬眾期待的Burberry外,姐妹花品牌Christopher Kane就有點......全身「護舒寶」,還是毛毛蟲?
是在說胸在這,別看錯的意思?
@有種護墊貼滿身的既視感
@是不是我被時尚淘汰了?這種衣服我真的欣賞不來
這種讓人略顯不適的裸露,在Christopher Kane那裡,也是女性另一種性感的方式,一種不能被侵犯的性感。
更多有關女性力量的主題在她另外一些服裝中更看起來更明顯,只是這種力量變成了盔甲、或者禁慾。
Christopher Kane,這個由兩姐妹共通創立的品牌,從最初的明亮到現在的開始關注女權,除了老媽媽般的口吻說聲「長大了」,還真是沒有什麼更華麗的措辭。
但老媽媽看到這身寬肩束腰的套裝時,真的下了一跳,早已不是路易十六時代了,怎麼還能這樣認傳統思想殘害女孩兒的身體呢?
咦,好像一不小心又多讀到了Christopher Kane的什麼。
在倫敦這個充滿創造力的城市,不論是女性還是打牌奢侈品時裝屋,都容易以嶄新的面目示人,並且來自四面八方。
除了告別前任的burberry還是描述女性的Christopher Kane,也可能千千萬萬個嶄新的哥哥德式、古典主義、維多利亞,或者中國風、洛麗塔。
他們既可以用來裝飾身體,也可以拿來毀掉自己。
總之,說到時尚,這個圈子最不缺的就是個性,甚至很多以往的個性,已經不能再稱之為個性。無數個比新鮮更新鮮的設計師和品牌在等待著開拓這片疆域。
當然,這也不止是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