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時,龍門山斷裂帶發生芮氏8.0級地震,震中位於崇州市街子鎮。接到救援命令的第一時間,地面、高空,一支支整齊的防災救災隊伍迅速、緊張而有序地朝崇州市街子鎮開進。
這是四川省「5·12」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中的一幕。在崇州市街子鎮,增援力量由4個地面梯隊、25個分隊和1個空中梯隊5架直升機等組成。與此同時,在綿竹清平鄉和江油九嶺鎮,分別舉行了地址災害應急避讓和堰塞湖排險等演練。此次實戰演練參加人員上萬,裝備機具近千,範圍廣、科目多、規模大、參加人數多,在我省尚屬首次,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防災救援實戰演練。
增援集結
陸空總動員
增援力量火速集結
模擬場景
龍門山斷裂帶發生8.0級地震,指揮部命令:增援力量迅速集結
演練目的
軍地雙方密切協同配合開展救援
昨日下午2時,龍門山斷裂帶發生8.0級地震後,指揮部短時間內迅速命令:增援力量迅速集結。地面上,成溫邛高速一路暢通,省通信管理局、四川應急志願服務總隊、消防部隊、四川省衛生應急隊、特警部隊、環境監測隊、國家礦山救援應急隊、120急救隊、武警水電部隊、成都軍區某防化營等25個分隊的車輛裝備與演練人員在接到指令的第一時間從省科技館、成灌高速、成溫邛高速等不同的集結區域出發。
在空中,成空航空兵某師接到命令後,由5架運輸機組成空中救援梯隊全速駛向「災區」上空,物資空投、兵力空降、災情勘查、通訊聯絡等有序進行。執行災情勘查的2架直升機在震中上空來回盤旋。
道路搶通
巨石擋道
20分鐘搶出生命通道
模擬場景
巨石堵塞、山體坍塌、橋梁斷裂,交通中斷,車輛受阻
演練目的
快速反應,搶出生命通道
「公路受損嚴重,有一處巨石和大量巖石、多處山體崩塌及一處沉陷阻斷公路,一座橋梁損毀,2輛汽車被崩塌體掩埋,交通中斷,客車受阻。」震中位於崇州市街子鎮的8.0級地震發生後,現場指揮員立即決定組織人員、機械搶險只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搶通陸路生命通道。
其中,一塊長寬約2米的巨石嚴重阻礙搶險進度。武警水電三總隊爆破專家及搶險隊員立刻攜帶1臺空壓機進場,對巨石實施鑽孔、裝藥。隨著幾聲連續巨響,巨石瞬間瓦解。早已集結完畢的挖掘機、大型推土機、裝載機、自卸車、平地機等機械設備迅速分三個分隊對損毀橋梁、路面崩塌體及被掩埋汽車、路基沉陷等實施搶通。20分鐘後,一條平整堅實的道路呈現出來。
水上救援
衝鋒舟出擊
救生圈拋向落水群眾
模擬場景
數名群眾落水,橋梁損毀致幾十名群眾被困味江河邊
演練目的
提升水上應急救援戰術水平
水上救人科目的主要裝備是衝鋒舟,它具有輕便、快速、高效的特點,是水上應急搶險的主要裝備。
昨日演練中,救援人員乘坐衝鋒舟、橡皮艇快速接近落水群眾所在區域,把救生圈拋向落水群眾。同時,由水利、交通、民兵組成的救援隊,迅速出動衝鋒舟,趕到味江河左岸,按照「先遠後近,先老弱婦孺後青壯年」的原則,有秩序地把被困的幾十名群眾轉移至右岸安全地帶。
「具備一定的實戰性,是這次演練最大的特點。」水上科目牽頭單位負責人、市水務局副局長丁鶴表示,水上科目參演隊伍組合了軍地、警民、省市的水上應急搶險骨幹隊伍,隊伍構成、應急搶險流程均與實戰一致,檢驗了救援隊伍的配合性、協調性。
危化處置
化工廠爆炸
15分鐘處置苯洩漏
模擬場景
地震致某化工廠危化品倉庫和儲罐不同程度受損,2個儲罐及庫房發生苯洩漏,燃起熊熊大火
演練目的
消防、救護、消毒、環境監測協同作戰,檢驗化工廠等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
警報聲呼嘯而至,消防車、防化車、危化搶險車、環境應急監測車、120急救車等陸續趕到。經監測,洩漏的苯蒸氣濃度達1.0%,即將達到1.2%的爆炸臨界濃度值。
根據專家意見,指揮部迅速命令安監部門危化品救援隊、防化部隊、公安消防部隊等在事故區域展開人員搜救,對燃燒罐體實施滅火和稀釋壓制,對洩漏罐體實施封堵。9分鐘後,5名苯吸入中毒員工被救出,其中2名神志不清者被抬上擔架。1號罐體也封堵成功。
然而,幾聲爆炸聲突然傳來工廠因苯洩漏過多發生爆炸,並引燃3號危化罐,極可能引發罐體爆炸。「救援人員迅速撤離,馬上組織外圍救援隊伍集中滅火!」經過15分鐘搶險,化工廠大火被撲滅,危化品洩漏源得到有效控制。
廢墟救人
廢墟縫中
18分鐘救出14人
模擬場景
「地震」導致約4000平方米的房屋垮塌,還有大量人員被困
演練目的
明晰各救援隊伍分工,提高對大型建築構件移除速度,加快救援進度,及時實施救治
4000平方米的坍塌面積、大量被困人員。時間就是生命。
狹小空間破拆救人迅速展開。飛豹救援隊立即展開淺表面搜救,重型隊迅速實施警戒,搜救犬正配合雷達生命探測儀、蛇眼生命探測儀等精確確定被困人員位置……救援人員利用無齒鋸、液壓剪擴器等破拆裝備對被困者上方的建築物進行破碎清理,採用由上往下的方法救出了被困者。
在深埋救人區,救援人員以最快速度展開救援,破拆、搭建救援三腳架同時進行。由於房屋垮塌,樓房3層被壓縮成了2層,大型機械無法進入,救援人員採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使混凝土構件鬆軟,利用手動破拆和多功能萬向鉗一點一點開闢救生通道。經過18分鐘300餘名官兵及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14名被困者成功獲救。
空中營救
直升機頂風懸停
柱子中間冒險救人
模擬場景
危樓樓頂的兩名群眾被困
演練目的
危樓懸停救人
廢墟中,一棟4層危樓頂上有兩名群眾無法逃生。這棟樓背後是兩座連起來的小山,危樓被一條小河環繞,小河上原本有一座小橋可以通過,但此時小橋已被地震損毀……地面救援人員很快趕到現場,但水流湍急,根本無法通過。
「直升機馬上出發!實施空中救援!」指揮部果斷髮出指令。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和特種大隊組成的空中救援小組,接到指令後攜帶救援裝備立即朝危樓飛去。飛機試圖飛到樓頂懸停,可直升機所處地為順風帶,即使駕駛員竭力握著方向杆,但強大的風力仍推著飛機往前走。飛機空降樓頂?不行,因為樓頂到處都是柱子,屆時很可能機毀人亡。
「冒險懸停救人!一定要把人安全救出來!」飛機緩慢下降,30米,20米……在距離樓頂10多米處,飛機終於懸停成功。艙門立即打開,放下繩索,兩名特戰隊員順繩而下,三秒鐘抵達樓頂,將兩名群眾救上直升機。整個過程只用了3分鐘。
電力搶修
高空修塔 飛艇放線
迅速搶通電力通訊
模擬場景
強震來襲,電塔倒塌,震中附近地區通信、電力、交通中斷,形成「孤島」
演練目的
緊急情況下搶通電力通訊 身著橘紅色搶險服,頭戴安全帽,腳踏皮靴,他們就是訓練有素的專業救災搶險隊伍。此次參演人員共570人,裝備78臺。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公司副總經理李百根介紹,承擔電力搶修演練工作共有10個組,分別負責飛艇放線、鐵塔組立、張牽設備和導線展放、撤除舊鐵塔等工作。
電力搶修開始,在組塔區域,搶險人員利用遙控履帶運輸車將各種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地面指揮人員揮舞著紅白旗語,讓兩臺最大臂長60米的大型吊車將吊裝塔材起吊至銀灰色的高塔附近。
待鐵塔組裝完畢,飛艇放線作業開始。只見搶險人員遙控飛艇攜帶引繩,飛至鐵塔頂部上空懸停,高塔上的電力搶修人員接到飛艇放下的牽引繩後,飛艇打開脫繩器,將引繩拋下,並依次完成一級、二級、三級牽引繩以及小牽繩、主牽繩的牽引,最後利用兩端張牽設備,將導線恢復完畢,緊急恢復了災區電力供應。
群眾安置
1小時做出熱菜
淋浴車可供150人洗澡
模擬場景
大量受災群眾被疏散轉移到安置區,他們驚恐未定,又冷又餓
演練目的
讓受災群眾有安全的食品和水等物資,得到妥善安置
在受災群眾安置區,短短6分鐘,一座藍色的帳篷便搭建起來。放眼望去,身穿橘紅色衣服的團市委志願者和身穿藍色衣服的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揮汗如雨。在志願者幫助下,剛剛疏散轉移到安置區的受災群眾,魚貫進入了帳篷「新家」,飲用水、食品等救災物資一一送到受災群眾手中。
成都軍區聯勤部某分部應急保障旅帶著炊事車、淨水車、淋浴車趕來了。1小時後,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帳篷裡。在這裡,官兵們每小時能為受災群眾提供600份熱食、150次洗浴!
在安置區裡,臨時黨支部建起來了,醫務室的牌子掛起來了,志願服務站成立了,救援應急指揮車接通電視信號,臨時廣播站開始播音,「帳篷學校」裡,課桌椅已經擺放整齊,朗朗的讀書聲即將從這裡傳出……受災群眾在這裡得到了妥善安置。
本版文字
劉應華 王大德
成都商報記者 趙一丹 餘文龍 謝佳君 祝楚華 唐小濤
成都日報記者 華露豔 王伶雅 蒲蘭
成都晚報記者 李奕
本版攝影 程啟凌 王效 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