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老大?為「脫歐」止損?向美國示好?英國為何不顧疫情猛漲軍費

2020-12-15 騰訊網

當地時間19日,英國首相詹森向議會宣布一項重大軍事投資計劃:未來4年追加241億英鎊軍事撥款。詹森稱,這筆新增軍費將幫助英國重振軍隊,增設國家網絡部隊、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局。

這是英國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費增長。有評論稱,詹森頂住財政壓力猛漲軍費,意在修補「脫歐」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損失。也有人質疑,詹森又一次在鏡頭前表現得果斷無畏,幾乎無視新冠疫情,但這筆高額開支從哪來?如何花?又能有多大用?

歐洲老大?

當天,詹森通過視頻形式向議會下院發表講話。他介紹了英國近30年來外交和國防政策綜合評估的最初結論,並宣布未來4年將增加241億英鎊國防開支,高於去年競選時保守黨承諾的金額。這筆新增防務費將重點聚焦精尖軍事技術,包括創建國家網絡部隊、成立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新機構,並希望能在2022年發射英國首枚火箭。

英國目前年度國防預算將近420億英鎊。外媒稱,本次軍費上漲與原定相比高出10%。這也是自柴契爾政府以來,英國軍費開支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樣一來,未來4年英國國防總投資將達到1900億英鎊,至少佔到GDP的2.2%,高於任何其他歐洲國家,在北約內部僅次於美國。唐寧街稱,這將鞏固英國作為歐洲防務支出老大、北約防務老二的地位。

多重考量

眼下,新冠疫情兇猛、「脫歐」結果莫測、跨大西洋關係風雨飄搖。詹森為何選在此時宣布雄心勃勃的軍費增長計劃?

詹森給出的解釋是,國際形勢使然、國內經濟所需。

一來,過去幾十年來,國際形勢愈發詭譎,危險叢生,競爭激烈。為此,英國需要全面提升實力,重回歐洲軍事最強地位;需要在對抗疫情之際,把防務放在首位,從牙縫裡擠出更多軍費。削減國防預算的「撤退時代」已告結束。二來,增加軍費有望每年創造一萬個就業崗位和更多商務機遇,不僅能推動國防事務現代化,還能幫助英國人重建疫後經濟。

外媒和分析人士認為,英國宣布猛漲軍費時機微妙,可能有多重考量。

其一,維繫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修復「脫歐」進程造成的任何損害。

《華盛頓郵報》稱,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正發生變化。它必須向最親密盟友美國和歐洲鄰國展示其作為國防合作夥伴所具有的獨特價值,顯示自己仍是北約防務重要貢獻者、歐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路透社稱,英國希望憑藉尖端的現代軍事和網絡能力,在全球合作和自由貿易新時期重振主導者雄風。

其二,兌現競選承諾,提升軍事能力。詹森政府一直受到鷹派人士壓力,要求其兌現增加軍費承諾。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5年—2019年的全球國防預算排名,英國的地位連年下降。英國國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英國軍隊規模已連續9年呈下降趨勢。無論是陸軍、皇家海軍還是皇家空軍,其部隊整體規模和戰鬥力都存在不同程度下滑。

工黨議員稱,在英國軍力經歷「十年衰落」後,這筆錢將對英國國防設施進行長期的升級。詹森稱,兩艘新建航母將於2023年投入運營,屆時英國將有一個航母打擊群常規部署在全球各地。

其三,轉移國內視線,塑造首相正面形象。眼下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脫歐」談判結果待定,民眾生活和經濟都受到考驗,此舉相當於給英國社會注入強心針。有評論稱,這一消息也為詹森動蕩的一周畫上句號。在此之前,其首席顧問辭職,他自己也因與一名確診議員有過密切基礎而自我孤立。

其四,示好美國新政府。《華爾街日報》稱,這向美國人傳遞了強有力的信息,即英國是唯一可以減輕他們負擔的盟友。長期以來,英國一直以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為豪,這種關係建立在密切的貿易和軍事聯繫之上。但倫敦擔心,受過去10年國防開支削減、「脫歐」等因素影響,華盛頓會把更多注意力投向巴黎和柏林。

懸而未決

自出任首相以來,詹森在議會下院長期處於「挨批」狀態。不過這次,他似乎揚眉吐氣。反對黨工黨領袖斯塔莫第一時間支持政府的防務注資計劃,並強調工黨在其領導下始終將國防視為頭等大事。

海外盟友也對英國增加軍費表示歡迎。美國代理防長米勒當天迅速回應稱,英國是美國「最堅定、最出色的盟友」。

不過,輿論並沒有如此樂觀。多家外媒指出,軍費猛漲的背後,諸多現實問題懸而未決,實際意義讓人懷疑。

其一,英國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嚴峻經濟挑戰,公共財政受到前所未有嚴重打擊。軍費大漲的錢從哪來?

就在幾天前,英國政府討論要將海外援助預算削減數十億英鎊,從佔國民總收入的0.7%降至0.5%,已招致一些資深保守黨成員反對。批評者認為,這是拆東牆補西牆的錯誤信號,可能成為明年英國作為G7主席國推動全球化議程的尷尬開局。

其二,即使有了更多資金,國防部有能力保持帳面平衡嗎?

目前,英國陸軍大量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設備老舊、亟待更新,一些皇家海軍護衛艦面臨強制退役。大部分新增軍費可能會用於昂貴的現有項目,包括核威懾能力等。英媒稱,英國國防部沒有良好的收支平衡記錄,正遭受採購「黑洞」的困擾,在其415億英鎊的年度預算基礎上累計超支130億英鎊。現在它必須證明自己可以明智、理智地花錢。

其三,英國目前沒有任何具體的軍事威脅,這筆只能用影響力和地位等抽象名詞來驗證的公共開支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

《衛報》稱,詹森說英國不能再活在「撤退時代」,但從哪撤退,誰撤退了,人們不得而知。詹森急於把新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以及4艘護衛艦送往西太平洋,英國皇家空軍想要新一代「風暴」戰鬥機,但目的究竟是什麼?英國現在完全有能力向世界各地派遣士兵,軍費猛漲只會鼓勵雄心勃勃的首相們進行毫無意義的軍事幹預。

其實,儘管英國本次軍事投資規模可觀,但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有評論稱,因為放眼全歐洲,其他國家也在開動軍事機器、擴大軍事開支。法國領導人早就提出「歐洲防務自主」的想法。英國並不是領先一步,只不過和其他歐洲國家保持步調一致而已。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英國猛增四成軍費,超過俄印,僅次於中美
    當前世界形勢正逐漸變得混亂,美國的大批「退群」行為,英國的脫歐舉措,都表現出逆全球化的時代表現。這些助長單邊形式主義的行為,應當說都只是世界發展的一個小插曲,但日前英國的一些舉動,卻顯得有些激進。尤其是在脫歐過後,英國似乎對武力的執著又再度回到了當年「日不落帝國」的程度。
  • 想做「歐洲第一強」?英國擬增165億英鎊軍費 稱國際形勢為冷戰以來...
    詹森19日宣布,英國軍隊將成立人工智慧局,成立「國家網絡部隊」,成立空天指揮部,並期望在2022年能夠發射第一枚新火箭。他還說,將動用這筆增加的國防開支恢復英國作為歐洲最重要海軍力量的地位。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19日稱,英國政府表示,這批資金將會夯實英國的防務地位,成為「歐洲第一強,北約第二強」,僅次於美國。
  • 想做「歐洲第一強」?英首相宣布冷戰後最大軍費開支,專家:對英國...
    「脫歐之後,考慮到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會下滑,英國想在國際舞臺上顯得更加活躍」,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需要注意的是,在印太地區英國有其傳統勢力範圍,「一旦英國在歐洲插不上手以後,可能會轉向這個地區開展軍事擴張」。
  • 英國脫歐,和美國有啥關係?
    這件影響歐洲地緣政治的重大事件將對英國本身、歐洲大陸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首先是英國。英國與歐陸是一對剪不斷、理還亂的歡喜冤家。歷史上主要表現為英法爭奪歐洲主導權的對抗,近十年來則是英國與歐盟長久以來貌合神離的複雜關係。一直以來,隔絕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絕不僅僅是英吉利海峽,還有歷史形成的民族心理與文化意識形態的本質差異。
  • 想做「歐洲第一強」?英首相宣布冷戰後最大軍費開支
    「脫歐之後,考慮到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會下滑,英國想在國際舞臺上顯得更加活躍」,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需要注意的是,在印太地區英國有其傳統勢力範圍,「一旦英國在歐洲插不上手以後,可能會轉向這個地區開展軍事擴張」。
  • 英國脫歐後,為何英國與美國關係很微妙,甚至若即若離?
    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有著特殊的關係,兩國淵源主要還要從美國獨立說起。美國是從英國手中獨立,但美國獨立後,與英國關係一直保持親密。這或許是有一種「親緣關係」。美國雖然大部分由歐洲移民組成,但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 美國的風向標英國,為何要脫離歐盟?英國脫歐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我國有什麼影響?英國為啥要脫歐,是因為帶不動隊友嗎?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來和大家聊聊英國脫歐的那些事。英國的國土面積為244100平方公裡,人口約為6643萬人,大多生活在英國的東南部,僅首都倫敦就有720萬人。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母親河,英國的母親河就是泰晤士河,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說起英國啊,那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雨了,英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溼潤,但是受到海風的影響,英國的天氣極其多變,時晴時雨。
  • 法國和德國就歐洲的未來吵了一架,核心是還要不要認美國做老大
    提及歐洲人是否應當追求歐洲戰略自主時,她寫道:「美國和歐洲都必須完全接受美國在歐洲大陸保持核威懾的現實。」卡倫鮑爾稱,歐洲沒有能力取代美國,為歐洲自己提供安全保障,歐洲人應當放棄幻想。與此同時,歐洲也需要向美國展示自己的用武之處,並非只是索取者,同時也是付出者。」圖說:馬克龍與默克爾。
  • 英國的底氣被疫情耗盡?籤署「喪權辱國」脫歐協議,或有3個原因
    顯然,法國人已經把英國人剔除出歐洲。在馬克龍眼裡,英國就像死皮賴臉不離開的混混,而巴尼耶就是合格的保安。 英國「漁民組織聯合會」要求歐盟的漁船不得靠近英國海岸19公裡以內,但是協議卻規定,歐盟的漁船隻要距離英國海岸9.7公裡以外就能繼續作業。這相當於讓英國漁民吃虧了10公裡左右。 到了詹森的嘴裡,變成了「歐盟在漁業問題上做出妥協」。理由就是,歐盟最初希望過渡期為14年,英國只希望給3年,最終妥協的結果是「5年半」。
  • 向47年「盟友」說再見 英國「脫歐」是終點亦是起點
    中新社發 歐盟供圖 (國際觀察)向47年「盟友」說再見 英國「脫歐」是終點亦是起點中新社北京2月1日電 題:向47年「盟友」說再見 英國「脫歐」是終點亦是起點中新社記者 吳旭 張碩一次公投、兩次大選、三任首相、數輪談判
  • 英國脫歐後去歐洲哪些國家旅遊合適?
    那麼,英國脫歐後,就整個歐洲而言,到底去哪更合適?怎麼換匯最划算呢?英國脫歐公投之後英鎊就一路走低,即便英鎊在德蕾莎·梅伊贏得了不信任投票有所回升,但也無力改變英鎊總體走低的趨勢。在最近長達一個月的英國脫歐協議不確定性之後,旅行者們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去機場兌換匯率時,發現1英鎊幾乎只能兌到1.05美元了!而與歐元的兌換匯率也跌到了1:1.1。
  • 英國要漲軍費,號稱冷戰後最高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 新華社資料圖詹森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決定漲軍費,認為「防務須先行」,同時有意提升英國國際影響力。批評人士指出,英國公共財政已因疫情承壓,政府一面漲軍費,一面卻削減國際援助預算、不願增發福利救濟。
  • 新冠疫情——英國「心理脫歐」的「助力」還是「阻力」?
    詹森原來可能以為他在唐寧街的第一個完整任期將由英國的成功脫歐所定義,但現在看來很可能要由他處理新冠疫情的功過來定義了。然而這兩者並不是完全割裂的。新冠疫情雖然是意外的變數,但也可能成為詹森手裡的一張牌,這張牌打得好的話,很可能會成為英國「心理脫歐」的「助力」;但如果打得不好的話,則將成為不容小覷的「阻力」。
  • 英國知名公知:我們應該派出炮艦,讓中國為疫情賠錢
    圖為穆雷在最新一篇文章中認為英國應該用炮艦來威脅中國然而,不少來自歐美的新冠疫情調查發現,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出現在中國,導致疫情在全球暴發的卻是一些歐洲國家,因為西方國家普遍流行的新冠病毒都是從這些歐洲國家變異過去的
  • 歐洲議會通過脫歐協議 英國1月31日正式脫歐
    原標題:歐洲議會通過脫歐協議,英國1月31日正式脫歐 來源:新京報歐洲議會以621票支持、49票反對、13票棄權的票數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當地時間1月29日下午,歐洲議會表決通過英國脫歐協議,英國將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月31日23:00正式脫離歐盟。《衛報》視頻截圖據BBC報導,歐洲議會以621票支持、49票反對、13票棄權的票數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
  • 英國已經脫歐,歐盟何時散夥?
    三個支持脫歐的英國女孩時光飛逝,恐怖襲擊、難民潮等諸多問題迫使英國思考未來俗話說,船小好調頭。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舉國沸騰,功勳卓著的脫歐黨領袖法拉奇記錄了這一歷史時刻:「我們熱愛歐洲,但討厭歐盟。」
  • 塞爾維亞漲軍費是威脅歐洲和平?當初美國人對西歐可不是這麼說的
    據美國媒體報導,根據最新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塞爾維亞軍費支出為11.4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了43%,並且從2018年到2020年軍費支出將會超過30億美元,塞爾維亞軍費的總支出超過了北邊的鄰國克羅埃西亞。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英國經濟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今年三季度英國與西班牙一道成為經濟反彈最弱的國家。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二季度環比歷史性地萎縮19.8%,三季度增長15.5%,但仍比2019年底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低9.7%。英國《國家研究所經濟評論》雜誌11月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與歐洲圍繞貿易協議的談判失敗,「會讓受疫情衝擊的英國的經濟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 美國老大給英國畫了個大餅,放心脫歐吧!
    眼看著離無協議脫歐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剛上任不久的鮑裡斯也總算從當選首相的喜悅中脫離出來,開始焦慮了,梅姨的甩手,等於是把一個滾熱的大山芋直接扔到了他的懷裡,再燙也得忍著。雖然這兩天根據新聞的報導,鮑裡斯向歐盟提出了新的脫歐條件,就是廢除愛爾蘭的保障條款,但這更像是一種無奈的吶喊,或者說垂死掙扎。
  • 開盤:關注疫情與英國脫歐僵局 美股周一低開
    市場關注美國財政刺激措施與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據悉英國周一將退出脫歐談判。道指跌75.89點,或0.25%,報30142.37點;納指跌1.97點,或0.02%,報12462.27點;標普500指數跌8.08點,或0.22%,報3691.04點。 上周五美股收高,三大股指均創歷史最高收盤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