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9日,英國首相詹森向議會宣布一項重大軍事投資計劃:未來4年追加241億英鎊軍事撥款。詹森稱,這筆新增軍費將幫助英國重振軍隊,增設國家網絡部隊、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局。
這是英國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費增長。有評論稱,詹森頂住財政壓力猛漲軍費,意在修補「脫歐」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損失。也有人質疑,詹森又一次在鏡頭前表現得果斷無畏,幾乎無視新冠疫情,但這筆高額開支從哪來?如何花?又能有多大用?
歐洲老大?
當天,詹森通過視頻形式向議會下院發表講話。他介紹了英國近30年來外交和國防政策綜合評估的最初結論,並宣布未來4年將增加241億英鎊國防開支,高於去年競選時保守黨承諾的金額。這筆新增防務費將重點聚焦精尖軍事技術,包括創建國家網絡部隊、成立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新機構,並希望能在2022年發射英國首枚火箭。
英國目前年度國防預算將近420億英鎊。外媒稱,本次軍費上漲與原定相比高出10%。這也是自柴契爾政府以來,英國軍費開支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樣一來,未來4年英國國防總投資將達到1900億英鎊,至少佔到GDP的2.2%,高於任何其他歐洲國家,在北約內部僅次於美國。唐寧街稱,這將鞏固英國作為歐洲防務支出老大、北約防務老二的地位。
多重考量
眼下,新冠疫情兇猛、「脫歐」結果莫測、跨大西洋關係風雨飄搖。詹森為何選在此時宣布雄心勃勃的軍費增長計劃?
詹森給出的解釋是,國際形勢使然、國內經濟所需。
一來,過去幾十年來,國際形勢愈發詭譎,危險叢生,競爭激烈。為此,英國需要全面提升實力,重回歐洲軍事最強地位;需要在對抗疫情之際,把防務放在首位,從牙縫裡擠出更多軍費。削減國防預算的「撤退時代」已告結束。二來,增加軍費有望每年創造一萬個就業崗位和更多商務機遇,不僅能推動國防事務現代化,還能幫助英國人重建疫後經濟。
外媒和分析人士認為,英國宣布猛漲軍費時機微妙,可能有多重考量。
其一,維繫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修復「脫歐」進程造成的任何損害。
《華盛頓郵報》稱,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正發生變化。它必須向最親密盟友美國和歐洲鄰國展示其作為國防合作夥伴所具有的獨特價值,顯示自己仍是北約防務重要貢獻者、歐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路透社稱,英國希望憑藉尖端的現代軍事和網絡能力,在全球合作和自由貿易新時期重振主導者雄風。
其二,兌現競選承諾,提升軍事能力。詹森政府一直受到鷹派人士壓力,要求其兌現增加軍費承諾。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5年—2019年的全球國防預算排名,英國的地位連年下降。英國國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英國軍隊規模已連續9年呈下降趨勢。無論是陸軍、皇家海軍還是皇家空軍,其部隊整體規模和戰鬥力都存在不同程度下滑。
工黨議員稱,在英國軍力經歷「十年衰落」後,這筆錢將對英國國防設施進行長期的升級。詹森稱,兩艘新建航母將於2023年投入運營,屆時英國將有一個航母打擊群常規部署在全球各地。
其三,轉移國內視線,塑造首相正面形象。眼下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脫歐」談判結果待定,民眾生活和經濟都受到考驗,此舉相當於給英國社會注入強心針。有評論稱,這一消息也為詹森動蕩的一周畫上句號。在此之前,其首席顧問辭職,他自己也因與一名確診議員有過密切基礎而自我孤立。
其四,示好美國新政府。《華爾街日報》稱,這向美國人傳遞了強有力的信息,即英國是唯一可以減輕他們負擔的盟友。長期以來,英國一直以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為豪,這種關係建立在密切的貿易和軍事聯繫之上。但倫敦擔心,受過去10年國防開支削減、「脫歐」等因素影響,華盛頓會把更多注意力投向巴黎和柏林。
懸而未決
自出任首相以來,詹森在議會下院長期處於「挨批」狀態。不過這次,他似乎揚眉吐氣。反對黨工黨領袖斯塔莫第一時間支持政府的防務注資計劃,並強調工黨在其領導下始終將國防視為頭等大事。
海外盟友也對英國增加軍費表示歡迎。美國代理防長米勒當天迅速回應稱,英國是美國「最堅定、最出色的盟友」。
不過,輿論並沒有如此樂觀。多家外媒指出,軍費猛漲的背後,諸多現實問題懸而未決,實際意義讓人懷疑。
其一,英國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嚴峻經濟挑戰,公共財政受到前所未有嚴重打擊。軍費大漲的錢從哪來?
就在幾天前,英國政府討論要將海外援助預算削減數十億英鎊,從佔國民總收入的0.7%降至0.5%,已招致一些資深保守黨成員反對。批評者認為,這是拆東牆補西牆的錯誤信號,可能成為明年英國作為G7主席國推動全球化議程的尷尬開局。
其二,即使有了更多資金,國防部有能力保持帳面平衡嗎?
目前,英國陸軍大量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設備老舊、亟待更新,一些皇家海軍護衛艦面臨強制退役。大部分新增軍費可能會用於昂貴的現有項目,包括核威懾能力等。英媒稱,英國國防部沒有良好的收支平衡記錄,正遭受採購「黑洞」的困擾,在其415億英鎊的年度預算基礎上累計超支130億英鎊。現在它必須證明自己可以明智、理智地花錢。
其三,英國目前沒有任何具體的軍事威脅,這筆只能用影響力和地位等抽象名詞來驗證的公共開支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
《衛報》稱,詹森說英國不能再活在「撤退時代」,但從哪撤退,誰撤退了,人們不得而知。詹森急於把新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以及4艘護衛艦送往西太平洋,英國皇家空軍想要新一代「風暴」戰鬥機,但目的究竟是什麼?英國現在完全有能力向世界各地派遣士兵,軍費猛漲只會鼓勵雄心勃勃的首相們進行毫無意義的軍事幹預。
其實,儘管英國本次軍事投資規模可觀,但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有評論稱,因為放眼全歐洲,其他國家也在開動軍事機器、擴大軍事開支。法國領導人早就提出「歐洲防務自主」的想法。英國並不是領先一步,只不過和其他歐洲國家保持步調一致而已。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