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李紅秀教名師工作室南雄珠璣中學送教下鄉活動
為了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改革,促進課堂教學交流,發揮名教師工作室的專業引領和輻射作用,2020年11月27日,廣東省李紅秀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邀請廣東省東莞市長安實驗中學政治正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東莞市初中思想品德教研理事會常務理事,沿海片初中思想品德教研負責人。紮根一線教 學 30 年,教書育人成績顯著,教育科研成果豐碩,是廣東省具有很強學科影響 力的教師。近五年承擔省、市中考備考講座 15 次,是廣東省思想品德中考備考 核心主講專家邱莎老師和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碩士(政治)導師組組長。全國首 屆教育碩士優秀導師,兼任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 中政治教師遠程培訓首席專家、廣東肇慶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中小學德育研究 與指導中心專家、廣東省百千萬名師培養對象導師;曾任《中學政治教學》雜誌 主編、廣東實驗中學兼職副校長 鄺麗湛教授一同走進南雄珠璣中學,開展「送教送培」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
上午第一和第二節課,廣東省李紅秀工作室學員和來自南雄市各所中學的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師,認真聆聽了南雄珠璣中學劉宏清老師和廣東省李紅秀名教師工作室成員、韶關一中實驗學校陳姣老師的同課異構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第第七課《中華一家親》的第一課時《促進民族團結》。
兩位老師都做了精心準備,收集了有關民族團結的時政熱點新聞、相關圖片、視頻,緊密聯繫學生熟知的事件,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兩位老師的課堂都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劉宏清老師設置的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結合南雄本土事例,接地氣。陳姣老師運用三個教學環節「」,充分相信和鼓勵學生,利用了磁字白板,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進行合作探究,上臺展示討論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高度參與,課堂感染力極強。同時,兩位老師充分運用情景設置,以問題帶動討論思考,以活動帶動感知實踐。
兩位老師生動、形象、精煉、幽默,並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同學們鏗鏘有力的讀書聲,踴躍自信回答問題的飽滿情緒,無不讓人震撼。兩位老師在課堂中巧妙設置情境,運用感人視頻,結合抗疫時政熱點,讓學生產生共鳴,達到了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同時,構建知識網絡和框架,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可見,一堂課的質量的好壞與教師素養、教學方式、教學藝術等分不開的。教師是引路人,教師啟發性的語言能啟迪學生的思路,讓孩子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用腦去思考,動眼去觀察,動口去表述,從中獲得知識,整個課堂達到活學活用,極大的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水平。如果兩位老師的課在內容和時間的處理上能夠更科學合理些,避免前緊後松,效果就會更好。
聽完課後進行了熱火朝天和精準細緻的的評課,評課由南雄珠璣中學的鄧偉良副校長主持,先由南雄珠璣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老師代表和廣東省李紅秀名師工作室學員代表進行評課,從 「新、深、活、美」四個方面對兩節課進行綜合評價,對兩位老師的課給予了高度認可和讚譽,並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和建議。然後由廣東省正高級教師、道德與法治學科專家邱莎老師進行精彩點評,邱莎老師結合兩位上課老師的課堂從「定位、降解、整合、放開」八個字入手,建議道法課堂要上得精彩,要做到學理性和政治性的統一,要運用鮮活的時政材料,要學會精準整合教材,要充分運用教材資源。「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邱莎老師的評課讓在座教師受益匪淺。
評課的最後,由南雄市教師發展中心曾主任進行了總結性點評,他肯定了之前各位教師點評的觀點,同時提出了自己精闢的見解和建議,指出不完美的課才更值得探討。
評課之後,邱莎老師為我們呈現了豐盛的中考專題講座盛宴——《教-學-練-考-評-研一脈相承》。東莞長安實驗中學的邱莎老師,是一位優雅動人的政治老師,散發著睿智的光彩,有著深厚的教育情懷,她很透徹地給我們展示了如何運用教材,同時給我們展示了她在課堂拓展的優秀成果以及優秀課例。邱老師從演示《延續文化血脈》課例開始,從「品賞文化站、踐行美德站、文化自信站」三個教學環節,從教的角度闡述備考策略。接下來從五個方面進行了中考備考的經典詮釋:1.萃取,教學設計中滲透的理念;2.提煉,課中覆蓋的知識點;3.精煉,課後針對性有效的訓練;4.細評,考後精心的點評;5.點撥,講評過程中的方法點撥。邱老師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是可以玩轉起來的,用活動來承接課程的內容,把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邱老師的講座讓我們從中吸取精華,從而鞭策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鍛鍊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培養豐富的教學經驗。
聽課、評課、講座,然後在華南師大鄺麗湛教授的問題導向引領下,我們探尋珠璣古巷,行走梅關古道,從傳統文化到革命文化,進行了一個小穿越的研學之旅,晚上集中研討、沉澱,進行課題論證。學員們就自己的課題提出疑問,鄺教授耐心講解,逐層剖析論證,為我們做課題指明了明確的方向。鄺教授對課題當中存在的瑕疵也進行了指示和修改,讓我們明白了做課題如何精益求精。這種學習研討方式讓人開悟、啟智,讓人完全融入到這次的研修活動中,完成了完美的研學之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這一天,觀摩同課異構,萃取教學智慧;聆聽專家點撥,理清研究方向;穿行珠璣古巷,探尋文化淵源;攀爬梅關古道,體悟紅色文化。完成了一次「樂中做,做中賞、賞中思、思中沉、沉中成」研學之旅。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將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沉澱,不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