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山,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河東鎮的東南部,主峰海拔3 1 6米,據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廬陵縣誌》記載:「自螺川而望東南,其青青者,皆青原也。」青原山得名於此。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
從吉安市區出發,過井岡山大橋,沿吉青公路向南10公裡,就到了吉安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從這裡上山,到達青原山之巔,僅需半個小時。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大雄寶殿。
青原山主峰上有一幢「望林樓」,高十餘米,上下三層,呈六角形,遠遠望去,好像一座寶塔。望林樓內,日夜有人值班。據值班人員介紹,這是一座護林防火的瞭望哨,1991年冬由當時的吉安市林業局與青原山林場合力集資而建。站在望林樓頂層的迴廊上,四周山巒起伏,大有龍騰虎躍之勢;山下的淨居寺,依山傍水,綠樹環繞,又有吞雲吐霧之貌。望林樓的建造,為青原山的旅遊業增添了新的景點。
江西吉安青原山大門。
青原山安隱峰(海拔116米)下的淨居寺,始建於唐神龍元年(705年),初名安隱寺,至宋徽宗時,賜名「淨居寺」,並沿用至今。初為蘭若(梵文音譯,指私建規模較小的寺庵),擴大後因安隱峰而稱安隱寺。整座寺廟坐東南朝西北,佔地二十多畝。開元二年(714年),行思來此開堂說法,八方僧眾雲集,使這裡成了當時南方佛教禪宗的傳播中心。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
行思,號慈應,俗姓劉,生於唐鹹亨二年(671年),今江西安福縣嚴田鎮雲龍下劉村人。他自幼足具慧眼,8歲出家為僧,受具足戒後,往韶州曹溪南華寺,參禮六祖慧能。慧能非常器重他,列為上首弟子。在敬奉慧能15年後,行思奉命弘化一方,就來到了青原山開闢道場,擴建廟宇,廣收僧徒,弘揚佛法。青原山遂成為著名的南派禪宗道場,聲名遠播,史有「青原行思」之稱。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行思圓寂青原,第二年,唐玄宗敕建「七祖塔」,歸停七祖真身於寺。唐末,僖宗又諡其號為「弘濟」,並親題「弘濟禪師歸真之塔」。後稱行思為禪宗七祖。行思禪師在淨居寺弘揚禪宗頓悟之說,使之宗風大盛,石頭希遷,菏澤神會等當時的高僧紛紛詣青原參悟。青原山由此成為南方禪宗中心,開青原一系,為曹洞、法眼、雲門之祖。
行思禪師創立了曹洞宗,此地為祖山祖庭聖地。
唐天寶八年(749年),揚州大明寺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因海風受阻,中途折回,由廣州、韶關、贛州到吉安,住安隱寺,與日本隨行僧使普照拜謁了「七祖塔」。會昌年間(841 —846年),寺被毀。大中五年(851年),重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英宗趙曙賜額「安隱寺」。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趙估改賜「淨居寺」。此時,淨居寺僧徒達千餘人,為江西一大名寺,我國南方主要佛教道場之一。宋代,青原山淨居寺湧現了一批知名禪師,有惟信禪師、齊禪師、如禪師、立禪師等。北宋元豐四至六年(1081—1083年),黃庭堅任泰和縣令時,曾陪友人周元翁等人遊青原山,寫下《遊青原次韻周元翁長韻》詩,並載人《北宋紀事》,還寫下了多首詩篇。治平年間(1064—1067年),蔣之奇遊歷青原山,作《青原寺碑》。蔣之奇是嘉柘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兼侍讀。
行思禪師創立了曹洞宗,此地為祖山祖庭聖地。
胡銓、周必大、楊萬裡三人都拜謁過淨居寺。胡銓、周必大在青原山築屋建宅。楊萬裡分別寫了《賀澹庵胡侍郎新居落成》、《賀周益公三層百尺樓》等詩。 南宋紹興二年( 1132年),名相李綱被貶嶺南,途經廬陵,專門拜謁了青原祖庭,作《遊青原》五言長詩。紹興五年(1135年),李綱重遊青原,應住持禪師請,書此詩為贈。
江西吉安青原山景觀。
淨居寺元末被戰火所焚。明洪武九年(1376年),僧師鞏復修。正德九年(1514年),王陽明知廬陵縣時,常來借僧舍設堂講學。因此淨居寺遂有「儒佛輻輳,荊杏交參」之譽。明末戰亂,寺又毀。清以後,眉庵、笑峰、藥地、高光等相繼任住持。笑峰在順治十四至十六年(1657 —1659年)期間,重修毗盧閣,並倡修延壽堂、傳心堂,創修《青原山志》。高光先後主持淨居寺三十多年,直至建國前夕,陸續修葺了觀心堂、齋醮堂、功德堂、七祖塔、藥樹堂、寶鏡堂、大雄寶殿、念佛林和客堂,重建了大殿、山門、祖堂及佛像,1944年重修《青原山志》。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
1930年10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攻克吉安城,駐城45天,成立了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等紅色革命政權。在青原山淨居寺開辦了紅一方面軍紅色總醫院和紅軍學校第三分校。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大雄寶殿。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華戰爭全面展開,日軍大肆南侵,華北、江浙一帶相繼淪陷,大批學生流亡後方。1939秋,陳穎春擇地青原山,創辦國立十三中學,以軍事化管理學校,公費招收學生,收留流亡學子,1940年春正式開學。著名數學家王梓坤、著名詩人公劉、著名核能專家朱驥榮、經濟學家王逵九等當時就讀於此。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
1957年7月1日,經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淨居寺被列為江西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淨居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142座重點寺廟之一。1984年以後,中央、省、地、市各級人民政府先後撥款二百多萬元,對淨居寺進行了大規模修復。1990年冬,永修雲居山真如寺釋體光禪師住持青原淨居寺祖庭,體光老和尚一生持戒絕俗,興叢林,立教規,提倡農禪,勸導僧俗,開示講說,諄諄不倦,受其感召教化者,遍及海內外。1992年釋體光禪師重建「七祖行思和尚歸真塔」(七祖塔)。2005年1月24日,釋體光禪師圓寂,享年81歲。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毗盧閣。
淨居寺先後有妙啟法師、海顯法師代理住持。2005年10月,妙安法師接任淨居寺方丈。妙安法師號清樂,江西省廣豐縣人,1989年在雲居山真如寺出家,同年在廣東南華寺受戒,後在真如寺常住。1993年考入中國佛學院,200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妙安禪師繼承了五宗法脈,為本煥禪師臨濟宗法脈的第45代、一誠禪師溈仰宗法脈的第11代、傳開禪師曹洞宗法脈的第52代、佛源禪師雲門法脈的第14代、靈意禪師法眼宗法脈的第11代傳人。此時的淨居寺有30位常住僧人,往來參禪慘行的掛單僧人平均每月有100多位,常年來寺廟做義工的居士有上千人之多。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大雄寶殿。
2008年10月25至27日,青原山淨居寺承辦了淨居寺建寺1 300周年的佛事活動。活動期間舉行了體光老和尚全身舍利寶塔落成典禮、妙安法師主持毗盧閣落成開光儀式,召開了「中國青原山淨居寺首屆禪文化研討會」。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毗盧閣。
2010年,淨居寺被評為全國和諧寺院。現在的淨居寺建築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0餘平方米。 2013年1 1月9日,成功舉辦了以「行思路、行思禪、行思贊」為主題的紀念青原行思誕辰1340周年暨「三宗禪堂」奠基法會等系列慶典活動。2014年,發起申請組建江西青原弘濟慈善基金會。
江西吉安青原山淨居寺景觀。
如今的淨居寺環境靜幽,千年古樹遮天蔽日,殿宇金碧輝煌,樓臺錯落有致,面闊三間,三進重簷,歇山頂磚木結構,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園林建築。其中,大雄寶殿三面環水、三橋拱立,有如萬頃碧波中託出一座玉閣瓊樓,在全國寺廟中也屬罕見。青原山淨居寺,香火旺盛,中外佛教弟子、居士、遊客不斷。有著「天上雲居(真如禪寺)、地下青原(淨居寺)」,「山川江南第一景」,已成為我國重點寺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