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共有26所211高校,8所985高校,通過觀察它們的名字可以發現一件比較意思的事情,有四所學校它們的名字都有括號,而且都聲明北京。很容易就能夠想到,這些學校不僅只有一個校區,在其他地方一定還有校區的。今天小編幫大家分析一下這是什麼原因,可以給想要報考這些學校的同學一些參考。
不過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區分一個概念,那就是「分校區」與「分校」。
平常我們可以不加區分的說校區即可,但其實如果深入討論的話,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分校」一般是具有獨立的招生資格,不受另外一個學校的限制,甚至雖然名義上隸屬於另外一個學校,但是有很大的自主權,學生畢業後的證書也不相同,可以說是獨立的學校。而「分校區」是指雖然在不同的辦學地點,但是屬於同一個學校,享受的教育資源不變,需要接受校本部的領導,沒有獨立招生的資格,不能獨立運行,其生源主要依靠校本部統招,學生畢業後證書與校本部相同。
區分二者最簡單的方式是看學生畢業後的證書是否相同,如果兩個校區給的證書相同,則說明其中一個學校為「分校區」,如果不同,則證明兩個校區獨立辦學,屬於「分校」。也可以去官網查看該校區有沒有招生的資格,主要是看該校區有沒有院校代號。
這四所高校的名稱分別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華北電力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創建於1958年,前身為北京電力學院。在1969年由北京遷至河北,又在1995年與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含華北電力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合併成立華北電力大學,當時校部設在保定,並分設北京部分。但在2005年10月時校部又從保定變更到北京,因此目前總部在北京,保定校區是分校區,兩個校區實行一體化管理。畢業後證書相同,沒有區別,是典型的一校兩地辦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為北京地質學院。在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且在1987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同年武漢校區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二者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但在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之後武漢、北京兩地開始獨立辦學。現在畢業後二者證書不同,不過學校實力相差不多,擇校的時候可以從地理位置來考慮。
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始建於1953年,前身為北京石油學院。在1969年學校遷至山東東營,且在1981年在原北京校址內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學校更名為石油大學,形成了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格局,校本部設在北京,2005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現在二者也是獨立辦學,畢業證書不同,算是不同的學校了。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始建於1909年,前身為焦作路礦學堂。在1953年學院總體遷至北京後又遷出到四川地區,1978年又遷至江蘇徐州市重新建校。同年在原北京校址成立北京研究生院。1997年將北京研究生部改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而後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兩個校區由於歷史原因開始獨立辦學,畢業證書也不相同。
這四個學校都是兩地辦學,後三個學校的兩個校區都已經成為獨立的學校,算分校,兩地辦學互不幹擾。這四個學校都有一個校區是在北京,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學校都是曾從北京遷到其他各地辦學,後來條件好了,又想回到北京辦學,於是選擇在北京招收研究生作為突破口,經過不斷地發展,北京校區又開始招本科生,有了獨立辦學的基礎,於是最後獨立辦學。儘管目前華北電力是兩校區一體化管理,但是各自獨立招生,雖然是「分校區」,但是有「分校」的成分。
我國211高校一般統計為112所,其實將這四所高校可以算作八所,因為無論是分校區還是分校都是獨立招生的,這樣算來211高校的數量就有116所,其實還遠遠不止這些,其他的一些學校也有「分校」和獨立招生的「分校區」。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點讚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