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斷更新迭代讓大部分電子產品都走向了輕薄化的趨勢,不論是電視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還是手機,薄的東西特別是電子產品總能讓人產生視覺或者觸覺等感官上的藝術美感。例如之前最薄的MacBook Air,推出之時簡直可以用「驚豔」來描繪。
但蘋果剛起了個頭,很快就被其他傳統筆記本品牌所超越,2016年HP推出過一款厚度只有10.4毫米的HP Spectre,然而這個記錄才保持了幾個月,又被今天評測的主角Acer Swift7超越——厚度只有9.98毫米。
Acer蜂鳥Swift7大體配置為:Intel七代Kaby Lake i5-7Y54處理器,8GB內存,256GB SSD,第5代康寧大猩猩玻璃的1080P屏幕,100%sRGB色域,全金屬機身,雙天線設計,支持杜比音效,2mm左右的鍵程,2700mAh的電池,整個機器採用無風扇設計,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僅重1.1kg。厚度僅為9.98毫米的Swift7是目前全球最薄的筆記本沒有之一,如此輕薄讓人驚嘆Acer是如何設計這款筆記本的,輕薄的背後是否又會有一些性能或者設計上的犧牲?本文即將為讀者解讀這款產品,相信答案盡在其中。
配置表:
外觀設計&A面:
Acer蜂鳥Swift 7採用的全金屬機身設計,機身用CNC工藝進行切割打磨,再對金屬表面進行噴塗不同的顏色,實現黑色與金色搭配的效果,就外觀的配色而言,個人認為黑金色搭配沉穩中又透出一絲奢華,不管在商務場合還是咖啡廳,氣質都絕對能Hold住全場而又與眾不同。
細節方面我們先從A面講起,金屬A面只有正中間有金色的Acer LOGO,顯得比較簡約,黑色磨砂的表面處理手感很滑爽,但黑色相對銀色更容易粘上指紋油汙,所以平時需要小心呵護才能保持常新。
由於全金屬機身會造成Wifi、藍牙信號無法溢出,所以在A面頂部設計了一條黑色的壓條,塑料材質能夠保證接收到信號,但這條壓條的存在也多多少少讓整個A面缺少了一點渾然一體的感覺,只能說凡事不能兩全其美吧!
金色的屏軸設計很簡約,Acer巧妙地將電源指示燈也放在了屏軸上,當打開屏幕時,依然能夠觀察到指示燈。
屏幕&鍵盤
現在遊戲本殺價配TN屏,高端輕薄本配高素質IPS屏似乎成為了行業大體的趨勢,Acer蜂鳥Swift 7作為一款超極本也不例外,採用了一塊高素質的IPS色域13.3英寸鏡面屏幕,屏幕周圍的邊框厚度雖然沒有XPS15那樣薄到驚豔,但相比大部分筆記本的「跑馬」邊框還是要好的多。
屏幕頂端配備了攝像頭,用於聲音採集的2個麥克風孔位於屏幕下方。
通過Spider Elite5測試,這塊屏幕NTSC色域高達69%,實測sRGB色域達到97%,實際顯示效果相當不俗。
為了儘可能減少厚度,Swift 7在鍵盤設計上必須做到不能「拖後腿」,首先得把背光砍去,之後則是儘可能保留鍵入的手感,以實際使用來看,2mm左右的鍵程段落感還是非常清晰的,並沒有因為機身的輕薄而犧牲太多的鍵盤舒適度。
Swift 7觸控板非常寬大,長寬比例與16:9的屏幕接近,滑動時能提供不錯的有效使用面積。
接口
從實際厚度來看,機身不帶屏幕的厚度只和一臺iPhone 7 Plus相當,在這麼薄的機身上要配備標準USB接口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在接口上Swift 7僅配備了2個USB 3.1 Type C以及一個耳麥接孔。
其中靠近機身後部的USB 3.1 Type C還兼顧連接電源適配器的重任,也就是說如果插著電使用,用戶實際能用的接口只有一個USB 3.1 Type C。
好在附件中Acer提供了Type C轉標準USB口的連接線,建議辦公使用將這個寶貴的USB口連接一個USBHUB擴展儘可能多的標準USB口吧!
很顯然為了機身的輕薄,Swift 7在擴展接口的數量和種類上都必須做出妥協,只能說為了機身的輕薄美觀,這點犧牲在所難免吶!
拆解
▲Swift7的拆解很容易,只要擰下D面的所有螺絲即可推開蓋板。
▲內部近2/3被電池佔據
▲電池容量2700mAh
▲固態硬碟,2242規格,非常見的2280,如需替換請注意長度規格。
▲高通無線網卡
▲無風扇設計,散熱器為一片全覆蓋CPU的銅片
▲D面相對應位置也有銅箔覆蓋,能夠將CPU上的銅片熱量帶到D面,進一步增強散熱
看完了外觀和內部拆解,我們再通過性能測試來看看Acer蜂鳥Swift 7能達到怎樣的水平。
硬體信息
CPU:英特爾第七代酷睿i5-7Y54處理器,基於14nm製程,核心代號為Kaby Lake-Y,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主頻為1.2GHz,支持睿頻至3.2GHz,3級緩存4MB,TDP為4.5W。Y系列屬於超低電壓處理器,其實也就是上一代命名為Core m5/m7的延續型號,只是到了這一代直接改頭換面成了Core i5/i7,我只能說英特爾這波文字遊戲玩的666~。板載DDR3-1866MHz雙通道內存,對於這類超輕薄本無法擴展內存。
顯卡:i5-7Y54處理器集成HD615顯示核心,GPU核心頻率300MHZ-950MHZ,支持directX 12.0。最新版的GPU-Z居然依然無法識別出這顆GPU。
網卡:高通創銳QCA61x4A 802.11ac雙頻帶(2×2)無線網卡
顯示屏:屏幕來自於奇美CMN1367,1920 x 1080解析度下刷新率為60Hz。
磁碟:金士頓RBUSNS4180S3256GG,M.2 2242規格,要比普通的2280短,速度支持SATA 6GBps。
電源適配器:45瓦充電器由臺灣光寶代工,重量僅xx克,並且支持5/12/20V三種自適應輸出電壓,再加上輸出為Type C接口,這也就意味著可以為配備Type C接口的手機如筆者的一加3直接充電。
性能測試
▲CPU——SuperPi:1M位耗時13.408秒
▲CPU——Fritz西洋棋:4098每秒千步
▲CPU——Cinebench R15:單核107cb,多核199cb
單單從處理器性能來看,i5-7Y54相比自家大哥i5-7200U在多線程性能上還是有一定差距,但運行主流應用區別並不會太大。
▲整機性能——PCMark8:Home跑分3063分
▲整機性能——娛樂大師:總分76710
▲顯卡性能——3DMark FireStrike:605分,至於HD615集顯的性能看看就行
▲續航能力——PCMark8:經過測試最終獲得5小時27分鐘,測試選擇的是Home accelerated,模擬用戶常見的網頁瀏覽、寫作、照片處理、視頻聊天等真實應用,作為一款超輕薄筆電Swift 7的續航還是相當給力的,基本能夠滿足一整天的使用。
▲磁碟:自帶的金士頓SSD性能不俗,絕非市面上那些讀快寫孱弱的貨色可比,順序寫入可達到452MB/s,順序讀取547MB/s,4K隨機讀寫性能也相當不俗處於主流水平,給整機的流暢性帶來保障。
▲空載溫度
▲滿載溫度
散熱測試:空載時CPU維持在50攝氏度,雙烤滿載10分鐘的情況下,CPU維持在60攝氏度左右,但CPU頻率只在0.8GHz-0.9GHz浮動,利用率也無法跑滿只維持在50%上下,個人感覺溫度控制稍稍保守了一些,整機保持較低溫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PU滿負荷運作,滿載時鍵盤、觸摸板操作區域幾乎感受不到熱量。
評測總結:Acer蜂鳥Swift 7是目前全球最薄的筆記本,它有著全金屬材質外殼和漂亮的外觀,相信僅憑顏值就可以獲得不少消費者的喜愛,在整體性能方面Swift 7對於中度辦公用戶而言性能是足夠的,雖然採用的是無風扇設計,但整機的發熱量歸功於i5-7Y54處理器控制的很好,同時又有著出色的電池續航能力。在全球最薄的背後也僅僅犧牲了USB接口和鍵盤背光,8599元的售價也顯得誠意滿滿,適合對筆記本性能要求不高但對顏值極為挑剔的時尚人士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