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你會發現現在的中國領土已經是精簡過後的了。東方歷史和經濟發展在西方工業革命前是優於歐美的。但是由於清政府時期的一項政策,「閉關鎖國」讓中國沒有緊緊的跟上世界的腳步,導致在工業方面的落後。當西方列強帶著火器兵臨城下,清政府下的中國顯得茫然不知所措。鴉片等毒品的流入讓中國人喪失了理智,中國人成為了東亞病夫,籤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很多領土也流失海外,我們熟悉的就有香港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央政府的努力下,很多此前流失的「孩子」都回到了祖國媽媽的懷抱,可惜的八國聯軍中喪失的珍寶和被火炮摧毀的圓明園是回不來了。
你不知道的歷史事件,香港回歸前英國歸還了一座城市
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結束了150多年的漂泊旅程。在香港回歸之前,英國人還還了中國一座城市。名字相當霸氣,如今的經濟還相當強勁,富有的讓人羨慕。這個地方就是威海衛,由於知名度沒有香港那麼高,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電視劇裡面看到仙山蓬萊,就在威海衛的附近。威海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倭寇的侵擾,在此設立軍事部署,清政府時期成為北洋海軍基地。
後來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北洋政府希望可以收回被英國搶走的威海衛,但是當時的威海衛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海軍發展基地,英國自然是不願意放棄這樣的利益,於是雙方又開始了長達8年的主權談判。最後在1930年的時候,英國當局迫於國際形勢壓力,不情不願的歸還了威海衛,將所有權利還給中國。1984年後,中國開放了了第一批沿海城市,威海衛就在其中,發展至今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威海衛的「前世今生」
也許我們曾經在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見過這個名字,清政府的潰敗,讓中國的領土變成滿目瘡痍。也許你知道現在的中國版圖像一隻大公雞,但是你不知道曾經的中國領土有多大,現在中國周邊的有些主權國家曾經也被劃分在中國的版圖裡。威海衛,這個地方在明朝以前不叫威海衛,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此設立軍事部署才取名叫威海衛,秦始皇時期就對這裡設立了郡縣管理。
清政府末期,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潰敗,《馬關條約》的籤訂讓我們失去了威海衛,只是當時的殖民者還不是英國而是日本。不僅如此,清廷每年還要付給日本當局50萬兩白銀。由於威海衛獨特的地理位置,瀕臨黃海,西聯煙臺,北邊不遠的地方就是渤海,遼東半島也在威海衛的周圍。所以日本佔領他之後引起了其他西方列強的不滿,英國和沙俄都開始了各自的威海衛爭奪戰。為了雙方的利益最大化,英國和日本選擇交換手裡已經擁有的東西,逼迫當初的清政府籤訂相關的霸王條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威海衛又落在了英國手裡,後來的威海衛簡直成為了英國海軍艦隊的後花園,也因此威海衛上的商品貿易開始流行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人佔領威海衛的時候,英國當初在威海衛設立的警察署還出現過討伐中國的事情。這個歷史事實是讓人悲傷的一件事情。現在的中國對於威海衛的歷史大多是選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發展好自己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