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中,江西女孩劉媛考了625分,被湖南大學錄取。她之所以會受到大家的關注,其實是因為她想帶著環衛工奶奶上大學。
劉媛從小被奶奶撫養長大,祖孫二人一直租住在200元每個月的出租屋裡,所以在她考上大學後,就想帶著奶奶一起上大學,這樣也能照顧奶奶。
因為湖南離老家江西比較近,所以選擇湖大的話,能經常帶奶奶回家看看。因此劉媛的這一故事,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得到了湖大的官方回應。
那麼像劉媛這樣孝順的孩子,最後能夠有個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願意看到的。甚至有些家長表示,自己家的小孩如果能像她一樣,那麼就不擔心小孩不孝順了。
因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劉媛這樣,帶著自己的奶奶上大學。但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能有一些孝順的品質,在他們長大後,往往也是非常孝順的孩子。
老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小孩長大以後,對家人是否孝順,其實從日常生活裡的一些小事就能看到,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1、理解父母長輩的辛苦
孝順的孩子更能懂得家人的辛苦,所以他們在面對父母的時候,往往能夠很好地察言觀色,及時地觀察父母的情緒和狀態。
因為他們能夠明白,賺錢養家並不容易,所以更能理解父母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安慰。那麼這樣的小孩在長大後,又怎麼會不孝順呢?
2、主動幫父母做家務
有些小孩從小就懂得幫父母分攤家務,例如幫助家人掃地、收拾屋子等,那麼這類小孩也是比較孝順的。
因為他們能夠明白自己的責任,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會主動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在他們長大後,往往也是非常孝順的小孩。
3、懂得將東西分享給家人
懂得分享的小孩,通常都是比較孝順的,因為他們內心是裝著自己父母的。所以在遇到好吃的東西,好玩的東西時,往往會想著分享給父母。
因此家長在遇到小孩給自己分享吃食時,最好不要拒絕他們,應該欣然接受他們的分享,這往往能增強他們的積極性。
小孩非常孝順,必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他們出現了以下這些表現,那麼就要引起注意了,因為隨著小孩年齡的增長,可能「孝順」和他們沾不上邊,
1、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孩子就成為了掌中寶,甚至全家人都圍著孩子團團轉,這也就使得一些孩子變得非常嬌慣、任性,什麼都以自己為中心。
那麼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往往很難變得孝順。因為他們會覺得,家人對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什麼事情都要以自己為先,但卻絲毫不能體會到家人的辛苦。
2、對家人進行隨意頂撞
有的小孩對家人非常不禮貌,甚至會對長輩隨意頂撞,一點規矩都沒有。甚至有些孩子,為了讓家人滿足自己的想法,不惜對自己的家人動手。曾經就有一個類似的新聞,十多歲的男孩為了買某樣東西,竟然在大街上毆打自己的母親。
那麼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想要他們懂得對家長孝順,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從小就不知道如何禮貌的對待長輩。
3、不懂得對家人感恩
許多家長對孩子是非常寵溺的,有了好吃的,都會給孩子先吃,有了好玩的,也會給孩子先玩。所以很多孩子把父母對自己的這種愛,變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這也就使得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愛,習慣了周圍人對自己的謙讓,但卻不知道該如何用愛回報對方,如何去孝敬家人。
作為家長,自然都希望小孩在長大後,能夠變得非常孝順,所以從小培養小孩孝順的品質,往往能讓他們變得非常孝順。
1、父母要做好榜樣
想要孩子變得孝順,家長得先做個好榜樣。因為很多家長,對待自己的父母就不孝順,但又要求自家孩子對自己孝順,這顯然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所以家長應該做個好的榜樣,例如在假期回父母家的時候,儘可能的主動做家務,而不是讓年邁的父母招待自己。
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影響下,往往就會進行主動模仿了,所以想要孩子變得孝順,家長自己得行動起來,先做出好的改變才可以。
2、不要對小孩過分溺愛
想要小孩變得非常孝順,家長千萬不要對他們過分溺愛,因為許多不孝順的小孩,其根源還是在父母。
家長應該要讓他們明白,父母給予他們的愛,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雙重的。同時,家長也應該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辛苦,往往和孩子說的越具體,他們越能夠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那麼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往往也能懂得感恩,明白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辛苦努力獲得的。
3、從小事對孩子進行培養
家長其實可以從小事對孩子進行培養,這樣能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點滴,給孩子灌輸孝順的概念。
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矩,例如:每天吃完飯後,要主動幫助父母收拾東西;當家裡來客人後,要主動進行招待;自己屋子裡的東西,要自己進行打掃。
通過一系列的小事,家長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同時也能讓孩子在這過程中,理解到家長的不容易,這也能增強孩子孝順父母的概念。
孝順的孩子運氣不會差,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他們這方面進行培養,那麼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定會變成非常孝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