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看見「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我專門學習了一下。
詞義是說,那些從鄉村縣城等經濟落後的小地方考入211、985名校的學霸。
自嘲小鎮做題家,是因為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沒有人脈,沒有財富,沒有專長,仿佛一個廢物。周圍的人都很優秀,倍感壓抑和焦慮。
學霸因為起點高,期望值也高,背負的壓力比學渣也高。當你的周圍都是牛人,是狀元大學霸,是海歸精英,甚至是神童天才時,你的那點驕傲會低到塵埃裡。
有人說,名校學霸賣慘,普通學生怎麼活啊?
其實,他們真的不是賣慘,名校文憑不是好混的,就業也不是天上掉餡餅。
楊仁榮,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2003年高考理科狀元,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後,因為多科不及格,別說學位證,連畢業證都拿不到,因為無法面對家鄉父母,決定失聯蒸發。直到2018年7月,楊母被確診子宮癌,死不瞑目,網上尋子才鼓起勇氣回到闊別10年的家。
高考後,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耳提面命,缺乏自律的大學生,睡懶覺、熬夜打網遊、戀愛耳鬢廝磨、逃課是家常便飯……,再也沒有了高中的勤奮與志向。
不僅是大學生,研究生更難。
普通大學的博士3年制,但是名校博士至少4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這樣的一流名校甚至延長至5年,有的博士因為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達不到畢業要求,竟然 8年也無法畢業。
2
過了畢業關,還有就業關。
有了名校文憑,也不是前程錦繡。
伍繼紅,1975年出生於江西贛州,199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專業,1998年本科畢業。畢業後,公務員考試落選,回到家鄉後,也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在廣東打工時,認識了第一任丈夫,2005年,懷孕在身,前夫就帶著4歲的女兒將她拋棄。困窘不堪時,第二任丈夫接納了她,再婚後,又生了5個兒女。公公多病,婆婆殘疾,一家9口,僅靠丈夫一人外出打工支撐。
蘇黎傑,1998年高考進入河南大學,大學四年,勤奮讀書,2002年考研到北京大學,碩士三年,她考過了普通話甲等、英語六級,撰寫了多篇高水平論文,研究生畢業後,她希望留京進入名校任教,但沒有被錄用,後來她進入公司工作,發現自己不喜歡企業的運營理念,2009年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但最終也沒有成功。心灰意冷,她回到了家鄉。在小地方,這個北大碩士更找不到合適工作,萬般無奈,她調整了求職方向,選擇了油漆工這個職業,每天混跡於低學歷的農民工隊伍。
雖然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清華北大的天之驕子,怎麼能幹市場屠夫、油漆工、低保戶?
隨著大學擴招,本科生的錄取線越來越低,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清北復交的碩博生開始應聘中小學教師,和那些普通大學畢業生同崗同酬。
3
校內脫髮單身,校外大材小用,為什麼還要盡力去名校讀書?
名校也許會給你打擊,但更多給予你的,是上進心,是不甘落後的動力。
人大的伍繼紅,北大的蘇黎傑畢竟是極少數。名校的師資、環境、管理、校友、擇業都是二本三本望塵莫及的。北大的陸步軒就是一個證明。
圈子決定著你的生活層次,在名校,也許你會自卑會抑鬱,但周圍的環境會推著你奮鬥超越,然後變成更優秀的人。
生活中真正要拼的,從來不只是名校畢業生的一勞永逸,而是終生學習的能力,和持續奮鬥的精神。
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終身學習,不斷成長的人。因為,技不壓身,留在腦子裡的知識沒有人能搶走。掌握安身立命的真本事,才有面對一切未知的底氣。
你的出身決定了你的下限,你的奮鬥決定著你的上限。
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高考考入211、985,考研進入世界牛校,對於很多平二代來說,是改變命運的最現實的捷徑。
也許你考不上211和985,只能考個本三專科,沒關係,學歷不代表能力,你只要盡心盡力了,將來就沒有缺憾,無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在自己的持續努力下,發光發熱。
人生不止朝夕起落,路不在於走得多快,而在於走得多穩多遠。
所有成功的事業都是時間和汗水熬出來的。
「思齊來了」原創,轉載聯繫:思齊(siqi20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