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女生英語4級考試未過跳樓自殺身亡[圖] |
2006年5月25日 08:12 |
[我要留言] |
圖片說明:快!快救我女兒! 圖片說明:女子墜下7樓,掉在花壇裡。 圖片說明:母親悲痛欲絕。 「快救救我女兒,她還活著,快來人啊!」24日晨1點左右,正 當人們都還沉浸在睡夢中時,南京大紗帽巷38號大院內突然傳來一名女子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呼救聲。被驚醒的左鄰右舍紛紛起床,看見一名中年女子跪在地上,發出悽慘的呼救聲。就在剛才,她那不到25歲的女兒竟莫名從7樓廚房窗戶墜落!第一現場:南京大紗帽巷38號大院 記者接報第一時間趕到38號大院某幢樓2單元樓下,看見一名穿粉色上衣、花褲子的女子躺在居民樓前的花壇內,頭部緊貼邊上瓷磚,身體不停地抽搐,顫抖著雙唇,可任憑母親如何呼喚,女子始終緊閉雙眼。 此時,母親發瘋似地大吼著:「醫生,救援醫生到底來了沒有!乖女兒,你千萬不能出事,媽媽不能沒有你!」幾分鐘後,「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將墜樓女子抬上了擔架。幾乎同時,睡在擔架上的昏迷女子突然微睜眼睛仰起頭呼喊:「媽……媽媽你在哪?」孩子嘴角邊「蹦」出的這6個字揪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很多居民注視著救護車閃爍的車燈消失在夜色中,紛紛為孩子的生命擔憂著。 「這好像是7樓住戶的孩子吧,好端端的怎麼會做出這種傻事,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是呀,她比我家小孩還小1歲,平時看見她,雖話不多,但很有禮貌的……」一時間,剛才的一幕猶如爆炸新聞很快在小區傳開,很多不知情的居民也穿著睡衣跑出來關注。住1樓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他當時剛上床,突然聽見窗外「哐當哐當」幾聲響,本以為是樓上亂扔垃圾,正犯嘀咕時,接著聽見樓上的哭喊聲,他趕緊出門,看見窗外花壇內躺著個人。沒多久,她母親就跑了下來,大喊救命!此時,他才意識到有人墜樓了。老人還說,當時女子從樓上墜下時,被1樓的晾衣繩「託」了一下,否則一定會垂直摔在水泥地上,想不到平時這根不起眼的晾衣繩關鍵時刻竟「拽」了一下死神! 第二現場:江蘇省人民醫院急救室 隨後,記者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急救室看見了搶救中的墜樓女子。多名醫護人員正全力採取各種緊急措施,給昏迷女子輸氧氣、測血壓、心臟起搏……一旁的父母焦急萬分,再三懇求醫生一定要救活孩子。在眾人勸說下,孩子父母這才癱坐在醫院走廊上等待。她母親不住地哭喊,精神幾近崩潰,無論如何也不肯離開急救室大門半步。 記者從其父王某口中得知,墜樓女子今年不滿25歲,在鹽城一所高校念書,父母都是揚州人。據王某稱,23日晚6點左右,孩子就因瑣事與家長爭吵,當時就揚言要跳樓,被家長阻止後一直在家中不停跺腳,煩躁不安。為防意外,他們晚上就一直待在家對女兒加緊防範。可萬萬沒想到,凌晨時分,她竟乘父母不備,跑到家中廚房窗戶上跳了下去,女兒翻越窗戶的同時,父親衝上前本想抱住女兒,可還是慢了一步,眼睜睜地看著她墜下樓……說到這,父親早已是泣不成聲。 在民警的詢問下,其父親道出對女兒跳樓原因的推測。據他講,孩子最近在學校英語4級考試沒有通過後,情緒就一直低落,五一放假回家後更是少言寡語,經常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裡,問她什麼都不說,孩子的反常行為實在讓他們感到難以理解:以往孩子性格開朗,跟現在比簡直判若兩人。開始他們好言相勸,寬慰她儘快走出低谷,可沒說上兩句就吵,她手機上也常有一些莫名信息,以為女兒慢慢會自我調節的,誰想到事態竟發展到自尋短見? 不治身亡令人痛惜 24日晨5點,記者從省人民醫院獲悉,墜樓女子終因傷勢過重停止了呼吸。 當得知此噩耗後,記者的心情十分沉重,凌晨1點在辦公室裡打開電腦採寫墜樓事件稿件時,還想著她正在搶救,心中無數次默默地為女子祈禱早點醒來,脫離危險……可誰知4小時後,獲悉的卻是讓人都難以接受的事實。此時,記者的視線模糊了,淚水溼潤了敲打了一夜的鍵盤。25歲!原本一個活潑可愛的妙齡女子,就這樣默默離開了人世;25歲,讓多少人羨慕的25歲,就這樣被定格在2006年5月23日凌晨5點。 記者附記·生命豈能輕易放棄 在採訪中,記者沒能從女子口中證實「為何要跳樓」的真實原因,也許,其跳樓動機旁人一時無法知道,所有的秘密也許都將隨著女子閉上的眼睛永遠封存。但在墜樓現場,記者親耳聽見女子最後說的一句話是「媽……媽媽,你在哪」,顯然,在與死神交臂一剎那,她想著的還是疼她愛她的家人,在她意識清醒時,仍有求生欲望,希望能和父母永遠在一起,分享家的快樂和溫馨。可為什麼之前的1秒鐘,她沒想到或者根本沒去想:「這將是我最後一次叫媽媽了?」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復生。當一切定格在親人無盡的悲痛和遺恨上時,人們不禁再次感嘆:人生短暫,活著真好!我們有多少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新聞連結 清華教授稱應取消英語四六級考試反對標準化 孫復初與英語的「緣分」有點不尋常:他學的是土木結構,卻在清華大學當了近30年的一線英文教師。他擔任過外語系副主任,教過一萬多名清華大學生,編了幾本英語大詞典。 而眼下,他卻正越來越痛心於英語在國內的「遭遇」。「英語完全成了考試的工具!」他焦慮地說。於是他四處批評當下的英語應試教學模式。 [閱讀全文] |
選稿:實習生 張瑩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吳勝 範曉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