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童星秀蘭·鄧波兒,幼年慘遭戀童者騷擾,風光背後全是辛酸?
1928年,秀蘭·鄧波兒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的父親是銀行會計師,母親是富家千金。
當女兒還未出生時,媽媽就對她進行胎教,天天看跳舞的視頻,聽美妙的音樂。
幸運的是她繼承了父母的所有優勢,模樣乖巧可愛。
於是媽媽把自己未能實現的明星夢寄托在女兒身上。
鄧波兒3歲時就被母親送到一所舞蹈學校進行培訓,4歲就進軍演藝圈了。
起初練舞蹈對她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畢竟同齡的孩子都在玩耍。可是鄧波兒每次想偷懶,母親都會大聲呵斥她,為此她不得不乖乖聽話。
成年後的鄧波兒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說過:
「我只做了兩年的嬰兒,其他的時間都在工作。」
風淡雲輕的語氣背後,是她異常悲慘的童年。
從四歲開始,她就必須積極配合拍戲的工作,還要逼著自己背下冗長的臺詞,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母親的責罰,後來連工作人員也欺負她。
這樣做的唯一好處,就是鄧波兒的電影部部都大賣。
從《起立歡呼》、《亮眼睛》到後來的《新群芳大會》、《小安琪》、《小情人》......秀蘭·鄧波兒拍攝了無數電影,並且躋身十大明星,名氣一度蓋過葛麗泰·嘉寶、凱薩琳·赫本等當紅女星。
隨著名氣的飛漲,鄧波兒的片酬也漲到了12萬美元,領先於同時代女星。
儘管當時美國經濟蕭條,人們仍願花錢去電影院看鄧波兒的電影,只因她純真無邪的笑容能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就連總統羅斯福都用她來鼓舞人們的鬥志:
「我們仍然有美好的奇蹟,只要花15美分進入電影院,看到笑意盈盈的女孩,忘記自己的煩惱。」
可見鄧波兒多麼受歡迎。
1935年,鑑於她對電影做出的貢獻,鄧波兒被授予第7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金像獎,成為有史以來獲得奧斯卡獎的第一個孩子。
鄧波兒的家人很高興,他們以她為傲,但鄧波兒自己卻並沒有那麼快樂。
她仿佛一臺賺錢機器,被家人壓榨,被福克斯壓榨,也被好萊塢壓榨。
更可怕的是,鄧波兒拍攝的絕大多數影片裡都有「戀童」的情節,令人毛骨悚然。
5歲時的她向赤裸著上身的議員獻出自己的「熒幕初吻」;
《亮眼睛》裡她被無數成年男子託舉起的情節成為電影裡的經典橋段。
小編只看了那些男人不懷好意的眼神,令人極度不適。
成名後的鄧波兒經常出演一些無父無母的孤兒,被看上去優雅紳士的男性收養,並在朝夕相處中產生了愛情。
在某部電影裡,鄧波兒最後竟然嫁給了她的監護人。昏暗的燈光,曖昧不明的神情,親密的動作......一切都指向好萊塢光鮮背後的罪惡。
敢於說出真相的人遭到迫害,不得不出國避難,懵懂無知的鄧波兒直到成年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遭遇。
她純真的笑容和可愛的臉蛋原來都被那些卑鄙無恥的成年人利用了。
這段經歷被她寫進自傳裡:
"好萊塢的頭號問題是戀童癖,一直都這樣。我14歲時就被他們包圍了,直到長大才知道,我周圍那些人就像禿鷲。"
更可怕的是,遊戲規則是默認的,她毫無反抗的餘地。
1939年,米高梅公司想請鄧波兒出演《綠野仙蹤》的女主,遭到福克斯的反對。為了維護她小女孩的形象,福克斯安排她出演《小孤女》,米高梅不得不啟用朱迪·嘉蘭來演《綠野仙蹤》。
朱迪·嘉蘭一役成名,而鄧波兒卻迎來了演藝生涯的滑鐵盧。
觀眾看到他們心中的小公主長大,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一部分人對她表現出失望,另一部分人仍然沉浸在對她小時候的精緻的臉蛋的遐想裡。
但無論如何,鄧波兒長大的節奏是阻擋不住的。
她的身體變得玲瓏有致,頭髮的曲線舒展開,面孔依然美麗,只是不再稚嫩,相反布滿了少女特有的明媚。
與此同時,鄧波兒的自我意識覺醒,她這才意識到母親當年用來哄她的那句「每個孩子都要工作」是多麼荒唐可笑。
為了擺脫母親的控制,17歲的她賭氣嫁給了同學的哥哥,婚後生下一名女兒。
這段婚姻裡有不甘心,有負氣,有激情,唯獨沒有她渴望的真愛。
5年後兩人離婚,鄧波兒也告別了舞臺。
她終於可以掙脫束縛,過自己的日子了。
之後的鄧波兒以共和黨發言人的面孔從政,擔任過美國駐加納大使,也擔任過福特總統的禮賓司司長。
繁忙的公務使她無暇顧及其他,幸好她遇到了值得託付終生的愛人——企業家查爾斯。
婚後她生下兒子和女兒,兩人相敬如賓的過了幾十年。
2014年伊始,85歲高齡的鄧波兒在家中逝世,面容安詳。
晚年時她回應自己的一生的經歷曾感慨:
「如果我還能再活一遍的話,我將不會對我的一生做任何改變。」
文/【冷眼觀貴圈】原創,轉載請註明: 冷眼觀貴圈,歡迎訂閱,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