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盆菜上門驚喜一片,席開雲端溫暖不減

2021-02-15 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
中宣部主管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報導了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參與主辦的天天公益愛心團年飯活動。

出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年幼體弱的他不便返鄉,只能和爸爸媽媽留在廣州的臨時住所,安靜休養;因種種原因,煢煢孑立的他,依舊徘徊在廣州街頭,形影相弔,看他人喜慶團年……處於困境的人們期待互相取暖,迎接春節。由廣州市婦聯、廣州市慈善會指導、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新快報社聯合主辦,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特約支持,碧桂園集團、香江集團、太古可口可樂等眾多愛心企業和公益機構攜手的2021年天天公益愛心團年飯「多益溫暖雲團圓」啟動儀式日前在羊城創意園智酷車間舉辦。近200份新春盆菜、油米、可樂等豐厚慰問品在現場整裝、打包、裝車、發貨,定點配送到廣州百家餐桌。

在可愛的熊貓「無憂」陪伴下,眾多愛心企業向來到現場的特需家庭代表送上禮包和祝福。(攝影: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卸貨、分裝、封口、貼箱……羊城創意園智酷車間裡,猶如流水線的物資打包行動忙碌而有序,數百份用於2021年愛心團年飯活動的賀年大禮包配搭妥當,齊整入箱。

年近六旬的廣東省地貧防治服務總隊志願者羅甜窩大姐特意從番禺區趕到,參與物資打包行動。「雖然很累,但累得很開心。能為愛心團年飯出力,很有意義。」她說。和她一樣出現在打包現場的,還有來自國強公益基金會的志願者,大家齊心協力,為廣州市200多個特需家庭獻上心意。春節臨近,新快報天天公益一年一度的愛心團年飯活動如期而至。從2013年起,每年春節前夕,新快報都舉辦愛心團年飯,在固定地點開席數十桌,為重症、貧困、失獨的家庭送上一頓團年飯大餐,組織大家如家人般歡聚。2021年初,出於疫情防控需要,新快報首次取消線下聚會,改為「溫暖雲團圓」,以全新的「線上+線下」方式組織活動,幫助困難群眾在雲端團聚,提前感受年味。實際上,早在2020年歲末,主辦方就已經開始籌備。華南碧桂園學校及華南碧桂園中英文幼兒園牽掛困難群體,組織學生和家長發起「愛的行動派」公益義賣,為愛心團年飯籌得4.6萬元善款,並捐贈到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天天公益基金。學生家庭興致勃勃,並叮囑新快報相關人員一定要用善款為困難群體和重症貧童送上一頓溫暖大餐。隨後,主辦方用善款購買了具有廣東特色的盆菜。與愛心團年飯比肩同行多年的合作夥伴——公益機構「明德服務隊」,如往年一樣捐贈食用油和大米,委託新快報配送到受助人的餐桌。作為2021天天公益愛心團年飯的聯合主辦單位,連續兩年參與愛心團年飯的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專門為受助家庭準備了「吉祥如意」公仔,吉祥物熊貓「無憂」昨天來到啟動儀式現場,祝願所有身處困境的家庭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喜樂,吉祥無憂。

每年,愛心團年飯都獲得社會各界支持。今年,有了更多的夥伴加入,為受助群體調製的「年味」也越來越濃。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快報社、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共同聯合主辦本次活動;作為特約支持單位,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在愛心團年飯籌備工作中提供多方支持;碧桂園集團、香江集團、京東物流、廣東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共襄善舉,在活動籌備期不僅派出志願者,還提供各種愛心物資。新春納福,必不可少。新快報書畫院請來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春盛、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陳凱、廣東書法院展覽教研部主任羅炳生等三位書法名家,為困難家庭手書「福」字,寄情於筆墨。就這樣,盆菜、優質米油、可口飲品、吉祥公仔,還有書畫家親書的祝「福」,分裝成滿滿當當的新年大禮包。1月24日,2021天天公益愛心團年飯——「多益溫暖雲團圓」正式啟動,廣州市婦聯宣傳部部長袁微,廣州市慈善會秘書長張偉,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副會長、秘書長葛曉紅,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管委會委員、新快報社社長許志權等嘉賓代表組委會出席啟動儀式,共同見證「雲端」團年。在線上,新快報通過影像記錄的形式,記錄各個家庭品嘗美味盆菜的場景,並通過直播的形式,雲端傳播「溫暖」。同時,開通直播埠,將活動啟動儀式傳送到千家萬戶。眾多因為疫情防控需要而不能到場的受助病童、困境家庭、單親媽媽、流浪人士等,與學校教師、家長、同學們、愛心單位志願者等一起同聚雲端觀看儀式,目送大禮包啟運。

「感謝新快報,讓同學們的愛心得到了精準配送。未來,我們將繼續組織同學們參加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延續愛心。今年雖然不能共聚,但我們依然祝福大家,牛年大吉,笑口常開。」觀禮嘉賓之一的番禺區華南碧桂園學校副校長高建華對「雲團圓」形式表示讚賞。

一份份的盆菜,凝聚著社會各界的愛心。(攝影: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

「好香啊,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菜!」愛心團年飯啟動儀式現場,一部時長4分多鐘的短片吸引了所有到場嘉賓的注意。鏡頭裡,重症的孩子們和父母們圍坐在一起,望著湯鍋裡漸漸沸騰的盆菜,眼裡透露出渴望和快樂。事實上,早在啟動儀式一周前,新快報記者已分兵多路,給重症病童家庭、單親特困媽媽、城市流浪人員等特需群體代表送去了愛心盆菜,讓他們「試吃」,提前體會新春的溫暖和快樂。每一份美味盆菜裡,都浸透2021天天公益·愛心團年飯組委會的祝福和關愛。

新快報記者、社工、志願者將新春盆菜分別送至各類特需家庭。(攝影:新快報記者 林裡)

「哇,有鮑魚,還有我喜歡吃的雞翅!」香噴噴的盆菜在鍋內「嘟嘟」沸騰,家住廣州番禺的重型地中海貧血男孩馮宇恆站在火爐旁瞪大眼睛,驚喜歡呼。

飯菜上桌,乖巧恆仔第一時間將鮑魚夾給爸爸馮東。

宇恆和爸爸關係最好,父子倆相依為命。「前段時間,醫院通知兒子去做半相合移植。只要移植,他就可以重生。」但是,高達40萬元的治療費讓家裡一籌莫展。雪上加霜的是,媽媽不堪重負,選擇離開家庭,另謀出路。

今年春節,馮東和宇恆無法回清遠老家,馮東想著,年夜飯無非是出租屋裡,父子相對而坐,一葷一素兩個菜,一起團年。

馮東怎麼也想不到,新快報記者會將團年飯送上門,他喜出望外。「鮑魚粒、瑤柱、海參……別說宇恆,我都沒吃過!」那一天,他做了宇恆最愛吃的炒雞,配著盆菜,父子倆吃得津津有味。

像宇恆這樣的重症病童,是愛心團年飯關愛的特需群體之一。比宇恆更不幸的,還有分布在兒童希望基金會10個廣州小家贊助的腫瘤兒童家庭。每年愛心團年飯,小家的寶貝們都因為化療後要「養細胞」,不能外出參加活動。今年,盆菜禮包送貨上門,終於讓這群可愛的寶貝,同享美味,共慶團圓,而可愛的「吉祥如意」公仔,更是讓小傢伙們歡呼雀躍,愛不釋手。

李秀萍今年57歲,她的人生是大寫的「難」。21年前,兒子毅仔出生後沒幾天,突發缺氧導致腦部受損,留下智力障礙後遺症,一直在特殊學校就讀。雪上加霜的是,丈夫因此離開母子,留下她獨自挑起生活重擔。「家中還有老母親,患老年痴呆十多年,也是跟我們生活,由我照顧。」李秀萍說,她沒法出去打工,一家三口就靠著老母親和自己的退休金勉強度日,去年老母親去世,她和兒子的生活來源就只有自己的1000多元退休金。

「以前過年哪有吃過這麼好的菜……不捨得買!」捧著新快報記者送來的盆菜,李秀萍很開心。她說,兒子現在工療站做手工,沒有多少收入,她的退休金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哪怕是過年也都一切從簡。「去年我去你們愛心團年飯的活動現場,這活動真好,我可以看到那麼多單親媽媽,大家一起聊聊天,好像生活裡的困難不算什麼事了。」李秀萍說,今年的「多益溫暖雲團圓」令她歡喜萬分,「盆菜上門,幸福滿滿」。她洗好青菜,和一盆「硬菜」完美結合,炮製出一鍋以往想也不敢想的「豪華版」團年飯。

「好吃,好吃……」毅仔一邊看電視,一邊大口嚼著媽媽夾到碗裡的菜。他最喜歡吃盆菜裡的鮑魚和雞翅,一塊接一塊塞進嘴裡,兩邊腮幫子鼓起來。李秀萍笑嘻嘻地看著兒子,眼裡滿是疼愛。

城市流浪人員:「20多年來,我第一次吃到團年飯!」

在廣州天河好人尚丙輝外來人員工作室,12名流浪在城市邊緣的中老年人圍桌而坐,面前擺放著十多個葷素搭配的熱菜。

「20多年來,我第一次吃到團年飯!」河北唐山人宋立新笑笑,又搖頭嘆息。今年55歲的他已經在廣州流浪十多年,他平日的夥食多是泡麵,或是好心人送到廣州東站的盒飯。在他印象裡,自從離家後,團年飯就與他無關。「能吃飽就不錯了,還能挑肥揀瘦?」宋立新說,眼前熱飯暖湯,只在夢裡見過。

和宋立新一樣,66歲的老吳也不想回家。「那個地址(家庭地址),就刻在心裡,只是不想告訴任何人。」鬚髮皆白的老吳說,每一個離家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傷心事。「他(宋立新)父母去世,又離了婚沒有孩子,戶口都被註銷了。我是不想回去,混成這樣,哪有臉見鄉親?」

在「吉祥如意」公仔的陪伴下,一桌人邊吃飯邊嘮嗑,他們都說,找到了久違的「家」的感覺。「特別感謝你們,好多年沒有像這樣高興過。」

新快報天天公益送來的兩個盆菜,加上工作室社工專門加的熱菜、餃子,被十多名流浪人員一掃而光。「很感動,我們這樣一事無成的人,也能受到廣州的款待。」宋立新對著鏡頭握了握拳,說:「我還能幹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希望來年有所改變,能回唐山。」

說「不想回家」並非本意。原來,他和他的流浪夥伴們,並未忘記家鄉。

前些天,廣州市天氣寒冷。而在盆菜送上門的那一天,阿東衣裳單薄,抱著手臂在客廳打圈。「快好了嗎?聞到香味,想吃!」他幾次探頭望著電磁爐上的盆菜,急不可待。

44歲的阿東是越秀區梅花村街的低保戶,在梅花村站社工站羅社工眼裡,他還是個「孩子」。「沒有家人在身邊,沒有職業,每月1000多元低保金,他不捨得吃好的,卻收留了一隻流浪貓定時買貓糧。」羅社工用鏟子推一推加熱的盆菜,害怕粘鍋,對新快報記者說:「你們送來的團年飯,是阿東半輩子都沒嘗過味道。」

社工黃沛榆為阿東買了包子,與煮好的盆菜一起上桌,但阿東對包子看都不看,一碗接一碗吃盆菜。「好吃!比我煮的泡麵好一千倍!」他笑得像個頑童。陪在阿東身邊的街道社工打趣:「這是團年飯,是新快報天天公益送來的,過年才有得吃。」

同一天,同在梅花村街的李伯也吃到了愛心盆菜。「我在餐廳做過廚師,認得盆菜裡的食材,那可都是好東西!」李伯是低保戶,無兒無女,租住的公租房面積狹小,妻子是殘疾人,無法住在公租房裡,平時家裡就只有李伯一人,對於他來說,「團聚」是奢侈品。得知有記者、社工、志願者一起上門與他提前團年,李伯高興極了,親手燒了兩個菜招待大家。

「我平時吃得省,謝謝你們讓我感到家的溫暖!」李伯說,他正在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希望能改善居住環境,到時他和妻子就真正能團聚了。在簡陋而溫暖的廳堂裡,李伯和大家乾杯,祝願新年會更好。

相關焦點

  • 海港區村民「宅」在家裡「雲學習」,雲端踐行「學習強國」新風尚
    海港區村民「宅」在家裡「雲學習」,雲端踐行「學習強國」新風尚 2020-07-27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返港後的黃心穎藏匿家中 冬至也不出門,父母快遞盆菜為她送溫暖
    返港後的黃心穎藏匿家中 冬至也不出門,父母快遞盆菜為她送溫暖時間:2019-12-23 14:04   來源: 娛樂EMBA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返港後的黃心穎藏匿家中 冬至也不出門,父母快遞盆菜為她送溫暖 昨天冬至,不少家庭都會團圓過節,而黃心穎一向與家人關係很好,但直到昨晚7點多,
  • 粵港姊妹學校 | 吃盆菜!逛溼地公園!你們到底去香港幹什麼了!
    香港盆菜最早流行於新界圍村,每逢喜慶,鄰裡關係密切的圍村人就會在祠堂擺設盆菜宴,一開就是數十上百席,甚至是早晚連開的流水宴。 一進到飯店就聞到一陣肉香味兒撲鼻,惹得我直咽口水。原來這叫盆菜,是香港最具特色的食物。掀開鋁箔紙就看見了那色香味俱全的菜,眾人紛紛拿起筷子大快朵頤,吃飽後就靠在椅子上撫著圓鼓鼓的肚子,也是十分有趣。
  • 弓村鄰裡節盆菜宴傳暖意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周舒雅 農曆新年將至,在過年氣氛日趨濃厚的日子裡,龍華區龍華街道三聯弓村於昨日舉辦鄰裡節暨迎新春活動,筵開200席盆菜宴,邀請本村居民及各界賓客近2000人共享新春盛宴。記者了解到,作為有77年革命歷史的弓村,有望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通過建設博物館的形式永久保存記憶。
  • 好消息│學習強國又有新變化,積分兌換還有這個驚喜!
    ;3、凡「學習強國」學習積分≥1000分的遊客,可憑本人學習強國APP享受酒店豪華標單前臺價288元/間、商務標單前臺價188元/間,立減30元;4、凡「學習強國」學習積分≥2000分的遊客,可憑本人學習強國APP享受酒店豪華標單前臺價288元/間、商務標單前臺價188元/間,立減60元;5
  • 強國網課暖冬季:雲端「助學」盼春來,強國陪你度寒冬!
    「學習強國」四季陪你!2021年1月25日—31日,「在家上學」推出冬日系列「強國網課暖冬季:雲端『助學』盼春來,強國陪你度寒冬」網課兌換活動。「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攜手學而思網校、高途教育、掌門教育、猿輔導、VIPKID、文都教育、編程貓七大機構獻上暖冬課程,豐富你的寒假生活。冬日且勤學,願你帶著滿滿的知識走向春學期!進入推薦頻道或商城即可兌換課程。
  • 金光華李亞鶴:盆菜,憑什麼成為中國人過年餐桌上的頂流?
    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也就是在這幾年,憑藉著《舌尖》系列的熱播,及自身所帶的好意頭和震撼的視覺效果,盆菜終於引發了全民的關注,逐漸在全國各地嶄露頭角,成為許多家庭過年餐桌上的必備菜。故而,金光華李亞鶴認為,盆菜就是中國人過年餐桌上的頂流配置!  其實盆菜在誕生的百年歷史中,一直是一道不為人知的「農村菜」,只有粵港地區的村民才會享用。說起盆菜的起源,眾說紛紜。
  • 「你學習,我送禮」,在羅莊,「學習強國」福利多多
    為讓更多的群眾認識、使用和推廣「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切實豐富學習內容和資源,創新學習方式和組織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廣大學員學有所「悟」,學有所「惠」,現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幸福惠民」主題宣傳推廣活動。
  • 社區「民生大盆菜」今年繼續「烹」起來
    →得益於「民生大盆菜」,孩子在演繹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華夏茶禮。    1.1億開「烹」902道「民生大盆菜」,還可以用手機在線點菜。如今,第一批「菜」開始烹飪,實在是太棒了。    據了解,去年8月,南龍社區在議定南威中心消防通道擴建項目時,幾名業主提出反對意見,社區和諧促進會積極吸納業委會、物業管理處以及業主參與協商,同時發放調查問卷,最終得到2/3業主的認可,這盤急需烹飪的「大盆菜」得已開炒。    900餘道菜再次開烹    15名蒙童身著漢服,手把茶具,跟著茶藝師演繹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華夏茶禮。
  • Gifts To Give| 用一份禮物,交換未知的驚喜與溫暖.
    街邊商店早早擺出的彩色聖誕樹好像與我們無關,身邊的人越來越談不來,回到房間我們還是照理關上門,一個人刷著微博吃著外賣。泥萌的小馬克大可愛想和大家一起趕走生活中的「小確喪」。在這個以愛為永恆主題的浪漫聖誕節裡,馬克圖布就是大家的樹洞,挑一份禮物,打開心扉,就可以來一場溫暖而酣暢的禮物交換。
  • #重磅觀察#順德盆菜「激戰」網絡江湖
    這不,在年前剛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美食之都」牌匾的順德,也在摸索著踏上了「網際網路思維」的徵程——啟動了「首屆網上盆菜節」。本文由你貼心的資訊管家——廣佛經濟觀察獨家炮製。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且轉且珍惜。關注本公眾號,每天都收穫有溫度、有深度、有角度,偶爾有溼度的廣佛經濟資訊。
  • 把「大盆菜」做成「特色菜」
    【深圳商報訊】(記者 畢國學 實習生 曉超 通訊員 周麗)「民生大盆菜」能做成一道叫響全國、「色香味」俱全、居民群眾喜愛的「特色菜」,是因為項目不僅關注了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2月28日,龍崗區召開2017年度「社區民生大盆菜」專責小組第一次會議,對今年第一批「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進行審定。
  • 西華大學輔導員「上門取件」 幫畢業生寄送學習用品
    論文所需的學習資料放在寢室怎麼辦?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許多高校畢業生面臨畢設資料不在身邊的窘境,不過在四川,有一所高校的做法充滿了人性化。近日,西華大學的輔導員們紛紛化身快遞員「上門取件」,為畢業生免去學習後顧之憂。 學習資料放寢室?輔導員:安排!
  • 六一驚喜丨「開心漫漫看」有聲繪本上線學習強國和喜馬拉雅
    六一驚喜丨「開心漫漫看」有聲繪本上線學習強國和喜馬拉雅 2020-06-02 0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強國積分享優惠活動持續開展 中裕代金券、加油券、洗衣液……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線以來,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學時政、看視頻、比學習、曬積分……每天打卡「學習強國」已成為時下學習的新風尚。3、登陸「油」禮「學習強國」APP用戶當月連續登錄14天,可獲贈「汽油滿200元減20元電子券1張」;連續登錄30天可獲贈「汽油滿200元減30元電子券1張」。
  • 一片飛花減卻春
    你是我隔世的溫柔,枕畔的芳華,在月色裡飄灑一脈馨香,溫暖了我一生的眷戀。幾盞舊月,幾重心劫,相思紅顏瘦,庭院月殘,玉枕無眠,粉淚迷望眼,白衣長劍,暮捲菸簾,策馬天涯遠。看鐵馬踏冰河,絲線縫韶華,紅塵千帳燈,徵衣化飛塵。塵緣飛花,人去樓空,夢裡花落為誰痛?對月消愁,愁緒滿懷,幾許痴纏。
  • 龍城「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出爐
    深圳晚報訊(記者 易芬 通訊員 劉珂)9月1日,龍崗區龍城街道2015年實施的290個「社區民生大盆菜」中的優秀項目大PK,決出了「十佳社區民生大盆菜」。 2015年,龍城街道「社區民生大盆菜」四批共實施項目290個,其中工程類146個,服務類項目110個,貨物類項目34個,累計投入資金4486.91萬元。
  • 大同大學:表彰「學習達人」 強化「學習強國」
    7月9日下午,由山西大同大學校黨委宣傳部主辦的「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經驗交流暨表彰會在善美樓六層會議室舉行。各基層黨委「學習強國」平臺管理員和76名「學習之星」參會。 大會首先為獲獎同志頒發獎狀和獎品。獲獎代表講述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分享了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強國》答題爭上遊題庫答案匯總
    《學習強國》app最近上線了一個全新的答題模式,這一個模式就是:「答題爭上遊」。在這一個模式裡面答題,我們就可以獲取星星。星星越多,在排行榜上就越高。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帶來了《學習強國》答題爭上遊題庫答案匯總,有不清楚的玩家可以一起來看一看。
  • 學習強國積分刮獎活動手機、智能手錶送...
    4月7日起,「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聯手海報新聞客戶端推出學習強國積分刮獎活動,獎品再度升級。4月16日,淄博和東營的兩名學員分別獲得5G手機、智能手錶大獎。  手機大獎花落淄博,中獎者學習積分19023分  「聽說在海報新聞上傳『學習強國』積分能刮獎,這不,我剛通認證,就刮到了一部華為手機!」提起中獎過程,淄博的宋先生深感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