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返回三亞 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返回三亞 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 (3/3)

"← →"翻頁

 12月21日,「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靠泊三亞,科考隊員和前來迎接的家屬一起離船。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發布時間:2020-12-22 07:45:30 【編輯:李霈韻】

「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返回三亞 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身懷絕技勇闖萬米海底 「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並順利返航
    核心閱讀11月28日,「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並順利返航。「奮鬥者」號啟航以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是抗壓、控制、通信、浮力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體現著我國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技術的突破和進步。
  • 完成萬米海試後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迎來「全身體檢」
    在完成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之後,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回到三亞中科院深海所進行拆檢。這也是它萬米歸來的第一次「全身體檢」。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總建造師 劉帥:回來之後,我們對潛水器進行了拆裝,拆得也比較徹底,像浮力塊、載人球艙這些都拆掉了,目的是把框架和載人艙都露出來,方便我們做進一步地檢驗。在三亞中科院深海所的實驗室裡,潛水器用4天時間進行徹底拆解。「拆」是第一步,「檢」更加關鍵。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0日消息(記者 譚琦)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據了解,「奮鬥者」號於今年6月28日與「探索二號」船保障母船共同抵達三亞,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
  • 身懷絕技勇闖萬米海底 「奮鬥者」號,了不起!
    11月28日,「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並順利返航。「奮鬥者」號啟航以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是抗壓、控制、通信、浮力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體現著我國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技術的突破和進步。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
  • 習近平致信祝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28日勝利返航。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鬥者」號,你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範。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原標題: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11月10日,早上8時12分,我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下潛至地球海洋最深處,在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如今,它探索萬米海底的奧秘,獲取了大量生物、地質等深淵海底樣品,載譽而歸。「奮鬥者」號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海底世界?完成萬米深潛紀錄的過程中,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題?
  • 10909米!「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新華社記者陳凱姿攝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為什麼要越潛越深北京時間11月10日7時42分,「奮鬥者」號潛行深度再次成功突破萬米!「奮鬥者」號海試現場指揮部隨之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北京時間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10909米是什麼概念?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消息顯示,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11月10日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成功下潛至10909米,創下國內新紀錄。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深度為11000米。
  • 他們是「奮鬥者」號背後的「奮鬥者」:探底萬米深淵,離不開他們的...
    ▲模擬潛水器試驗近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牽頭10家單位承擔的「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一萬一千米載人潛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統研製項目,是「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研製項目群19個項目中的重點之一,以「奮鬥者」號海試成功為標誌,推動了我國在萬米級載人潛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統整體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
  • 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奮鬥者」深潛超萬米 中國人「全海深」科考終夢圓
    的確,作為中國大洋科考的超級明星,「蛟龍號」從1000米級海試到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歷時約3年,期間,每一次出海接受新的深度考驗都是中國深藍科技的重大新聞事件,吸引了公眾的目光。對劍指「全海深」的萬米級深潛器「奮鬥者」號首次海試的消息,人們關注的熱情無疑更高,而有了此前觀察「蛟龍號」海試的既往經驗做參照和對比,人們對「奮鬥者」號此次海試的表現有了更深一層認識。
  • 【新華網】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10月10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與「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市南山港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視頻解碼系統 西安智造助力我國首次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潛直播
    1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牽頭完成的我國首次馬裡亞納海溝10000米級海試實時直播任務圓滿完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像所承擔了「滄海」號「御用攝影師」的多通道影院級4K超高清視頻編碼系統,以及水面母船4K超高清視頻解碼系統的研製任務,清晰圖像為實時直播提供了堅實後盾。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研海試1」試驗母船啟用
    共同為「清研海試1」號揭幕楊斌在啟用儀式上的致辭中表示,清華在深圳過去18年的辦學中布局了海洋學科建設並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國際研究生院學科規劃中,清華大學優先在深圳布局一流的工科學科李維林(右)代表母船設計單位發言並向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贈送船模清華大學海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道毅介紹了「清研海試1」試驗母船和海上試驗場的建造背景及重要意義。
  • 挺進萬米,「奮鬥者」號給海洋探索穩穩的信心
    探索未知的欲望驅使著人類不斷下探海洋更深處,但海底1萬米的世界,只有跨過核心技術的門檻,才能得其門而入。 11月10日,「奮鬥者」號在大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10909米,標誌著中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記者近日探訪了「奮鬥者」號誕生地中國船舶七〇二所,了解挺進萬米海底背後的探索故事。 萬米深潛器的技術難度有多大?
  • 「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萬米相當於珠峰加華山高度
    據央視報導,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10月27日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揭秘「奮鬥者」號:為一道焊縫,研發團隊忙活八九個月
    年7月起,「奮鬥者」號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海試呈現「加速度」「蛟龍」號從立項到海試用了10年,「深海勇士」號用了8年,「奮鬥者」號用了4年。最終,通過在另一個球殼上的操作,順利達到了安全性能要求。C 新型固體浮力材料保障「快上快下」相比「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的海底作業時間延長了一倍,達到了6個小時。雖然與「蛟龍」號時間相當,但作業效率大大提升。這一切,得益於「奮鬥者」號實現了「快上快下」。而這,首先歸功於一種新型固體浮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