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旅行亦是如此,在有些人們的眼中,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看看。可在樂觀的人們心中,旅行既是探索詩和遠方的田野,也是發現身邊美好點滴的快樂。好在天公做美,讓生活在聊城的人們,無須跋山涉水便能領略時空交錯的美妙!四季更迭,鬥轉星移,一天24小時,在聊城都會遇見些什麼呢?
清晨:水城的一天,從呱嗒開始
呱嗒,是聊城人的早餐最愛,甚至有人說:聊城人的一天,是從「呱嗒」中醒來的!這種餡餅式的麵食味道可口,再配上一碗老豆腐或者胡辣湯,絕對是無上的享受,令人食之難忘,百吃不厭。又因為用料講究,做法精巧,呱嗒現已被《中國名吃譜》一書收錄。
一天之計在於晨,作為聊城本土特有的一味小吃,從它的名字到氣質都帶給品嘗者無限情趣。無論是鄭板橋無心插柳的典故,還是今天恪守傳統的非遺傳承人。呱嗒作為聊城明清移民與運河經濟的時代產物,早已不僅僅是一道普通的早餐,更是我們把文化融入生活的見證者。
上午:水城處,京杭路,百年榮光
聊城,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其鼎盛時期當屬明清數百年。自公元1289年會通河貫通之日起,在後來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聊城的命運與大運河的起落緊緊的交織在一起。京杭大運河自陽穀張秋流入聊城,經東昌府區,在臨清西北與衛河交匯,全長97.5公裡,沿途留下了數不盡的運河遺蹟。
要想當年,「南有蘇杭、北有臨張」是一番怎樣的繁華景象。海會寺裡的運司會館,雕梁畫棟的山陝會館,八大鈔關之首的運河鈔關,獨佔鰲頭的鰲頭磯,遠近聞名的舍利寶塔。這些清晰可見的歷史遺蹟都是京杭大運河飄揚在聊城大地上的迴響。時光輪迴,京杭大運河在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後已經重回舞臺,「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傳奇還將繼續。
下午:古風古韻,光嶽樓下嘆雲天
時間從來不說話,卻回答了所有問題。駐足光嶽樓下,朝代更替,時代興衰的往事寫在片片青磚黛瓦的縫隙裡!光嶽樓作為水上古城的文化地標,承載著古往今來每一次城市命運的轉折。陳鏞建樓,瞭望敵情保護了一城百姓的安危;康熙四次登樓,留下了「神光鍾瑛」的御筆親題;乾隆九過東昌,光嶽樓成了他南巡的三十六行宮之一。
總之,舊時的光嶽樓因外形高大而睥睨四方,如今的光嶽樓因為記錄著聊城的百年榮耀而穩坐古城中央。作為湖城一體的城市,其古風古韻既在城中,也在城外。寄身於一葉輕舟,浮遊在碧波蕩漾的東昌湖上,巍峨的城牆,肅穆的角樓,迎風招展的旌旗,赫赫爭鳴的鐘鼓,一座千年古城躍然眼前。
夜晚:魅力水城,煥發時尚活力
當一座古城躍過時空之門,來到新時代的舞臺,只需稍加磨合便能釋放出深厚積澱的巨大能量,這一點被聊城的夜景詮釋的淋漓盡致!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水城的夜晚最是絢麗迷人。古樸的酒肆已經高朋滿座。一盞盞燈籠依次有序的亮起。
就這樣,一座燈火輝煌的城市盡收眼底,城市建築中街巷縱橫,河流湖面上阡陌交通。現代化科技建成的大橋橫跨在古老的運河上,舊時的榮光照亮未來的希望。夜幕下的聊城一改白晝時的靜逸與古樸,變的越發動感和時尚。這座美麗的水城,正在書寫著下一頁的華美篇章。
城市不在大小,有水則靈;地點不分遠近,有人則名。聊城24小時,每一下時鐘的轉動,都是城市跳動的脈搏。讓我們穿越時間之鏡,發現水城之美,你會發現在這兒的每一份遇見,都是旅途中最美的邂逅!
【來源: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