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網安部門查處「秀卡園」等43家違法違規APP企業

2020-12-22 西部網

網安一起行_上海網警微信號11月12日消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APP已經應用在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網際網路終端應用成為網際網路用戶上網的首要入口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主要形式,APP的用戶安全不僅關乎個人權利的保護,更成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一部分。今年以來,公安部、工信部、網信辦等部門形成治理合力,持續開展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淨網2019」專項行動,有力築牢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防護牆。

上海公安網安部門持續加強對APP運營企業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接連整治了一批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亂象,保障了人民群眾網絡合法利益。

對「快遞來也」、「愛族群」等2家違規APP運營企業依法查處

上海網安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快遞來也」、「愛族群」等2款APP運營企業,在落實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網絡安全技術措施上存在安全隱患,並存在未向公安機關備案,未建立網絡安全保護管理制度,未落實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計算機信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33號)等相關規定,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快遞來也」APP運營企業「上海修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愛族群」APP運營企業「鑫火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處以警告並限期改正的行政處罰。

對「兒童睡前故事精選」等3家違規APP運營企業依法查處

上海公安網安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兒童睡前故事精選」、「掌上小陌」、「口袋記帳」等3款APP運營企業,在落實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網絡安全技術措施上存在安全隱患,並存在未向公安機關備案,未建立網絡安全保護管理制度,未落實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計算機信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33號)等相關規定,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兒童睡前故事精選」APP運營企業「上海親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掌上小陌」APP運營企業「上海陌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口袋記帳」APP運營企業「上海奇鳥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處以警告並限期改正的行政處罰。

對「惠花花」和「小鳥瀏覽器」等2家違規APP運營企業依法查處

上海網安部門在檢查中發現,購物導流平臺「惠花花」和「小鳥瀏覽器」等2款APP運營企業,未落實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安全技術措施,並存在未向公安機關備案,未建立網絡安全保護管理制度,未落實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計算機信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33號)等相關規定,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惠花花」APP運營企業「上海奧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小鳥瀏覽器」APP運營企業「吞炎(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處以停機整頓3個月和停機整頓1個月行政處罰。

對「秀卡園」等43家違法違規,APP運營企業依法查處

上海網安部門在檢查中發現,「秀卡園」、「音悅藝道」APP運營企業涉嫌超範圍採集公民個人信息。經進一步調查,上述兩家企業未建立網絡安全保護管理制度,未落實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並存在超範圍採集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計算機信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秀卡園」APP運營企業「上海譽茗軟體有限公司」處以停機整頓的行政處罰、對「音悅藝道」APP運營企業「上海淳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處以行政罰款的行政處罰。今年以來,上海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共依法查處43家違法違規APP運營企業。

【警方提示】

APP運營企業等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得出現以下5大類違法採集公民個人信息的情形:

一、不得存在「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的情形:在APP中沒有隱私協議,或者隱私協議中沒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則的相關內容;在APP首次運行時未通過彈窗等明顯方式提示用戶閱讀隱私政策;隱私協議難以閱讀,如文字過小過密、顏色過淡、模糊不清,或未提供簡體中文版等。

二、不得存在「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的情形: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發生變化時,未以適當方式通知用戶(更新隱私協議未提醒用戶閱讀及授權);收集用戶身份證號、銀行帳號、行蹤軌跡等個人敏感信息,未同步說明目的;有關收集使用規則的內容晦澀難懂、冗長繁瑣,用戶難以理解等。

三、不得存在「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情形:徵得用戶同意前就開始收集個人信息,或打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用戶明確表示不同意後仍收集個人信息,或打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或頻繁徵求用戶同意、幹擾用戶正常使用;實際收集的個人信息或收集個人信息權限超出用戶授權範圍;以默認選擇同意隱私協議等非明示方式徵求用戶同意;未經同意更改用戶設置的收集個人信息權限(如APP更新時自動將用戶設置的權限恢復到默認狀態);以欺詐、誘騙等不正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或收集個人信息權限(如故意欺瞞、掩飾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的真實目的);未向用戶提供撤回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的途徑、方式;違反其所聲明的收集使用規則,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未通過APP隱私協議方式,僅通過手機自帶作業系統提示授權訪問用戶個人信息。

四、不得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手機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的情形:收集的個人信息類型或打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與現有業務功能無關;因用戶不同意收集非必要個人信息,或打開非必要權限,拒絕提供業務功能;APP新增業務功能申請收集的個人信息超出用戶原有同意範圍,若用戶不同意則拒絕提供原有業務功能,新增業務功能取代原有業務功能的除外;收集個人信息的頻度等超出業務功能實際需要;以改善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定向推送信息、研發新產品等為由,強制要求用戶同意收集其個人信息;要求用戶一次性同意開啟多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用戶不同意則無法使用。

五、不得存在「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情形:未經用戶同意獲取用戶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未經用戶同意獲取用戶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其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行為。

(原題為《上海公安機關深入推進「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工作》)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上海公安深入推進「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工作
    對「快遞來也」、「愛族群」等2家違規APP運營企業依法查處上海網安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快遞來也」、「愛族群」等2款APP運營企業,在落實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網絡安全技術措施上存在安全隱患,並存在未向公安機關備案,未建立網絡安全保護管理制度,未落實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等違法違規行為。
  • 【淨網2019】上海公安機關深入推進「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集中...
    根據《計算機信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33號)等相關規定,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快遞來也」APP運營企業「上海修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愛族群」APP運營企業「鑫火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處以警告並限期改正的行政處罰。
  • 上海警方集中整治「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
    記者今天從上海警方獲悉,在專項整治行動中,截至目前,上海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共依法查處43家違法違規APP運營企業。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APP已經應用在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網際網路終端應用成為網際網路用戶上網的首要入口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主要形式,APP的用戶安全不僅關乎個人權利的保護,更成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 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2家違規APP運營企業處以停機整頓
    上海公安網安部門依法對2家違規APP運營企業處以停機整頓 時間:2019-07-09 09
  • 公安網安部門專項整治違法違規APP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APP服務單位386個,涉及信息諮詢、輔助學習、文學小說、新聞資訊、娛樂播報等多個類型。其中,97個APP被予以行政處罰,192個APP被依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51個APP被下架、停運,有效保護了公民個人信息。十大案例為:一、「獵豹清理大師」APP(版本號:6.13.5.1066)。經查,該款APP的隱私協議中對於索取用戶通訊錄、通話記錄等權限的行為沒有進行詳細說明。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已依法責令該公司改正違法行為。
  • 公安部集中查處整改車訊網等100款違法違規APP
    ,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採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集中查處整改了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網際網路企業。  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開展「淨網2019」專項行動,已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採集個人信息的APP共683款。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堅持以打促管、以打促建,持續深入推進APP違法違規採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集中整治,發現一起,堅決查處整改一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全力剷除個人信息黑灰產亂象,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 一科技公司拆分電信寬帶轉租牟利被上海網警查處
    「網安一起行_上海網警」微信公號1月19日消息,近期,上海網警在工作中發現,本市一創業園區內有多家企業均與一家違規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企業籤訂了服務協議。對此,上海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按照《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非法為用戶提供線路接入且未履行公安機關網際網路備案,依法對「鑄新公司」處以停機整頓六個月的行政處罰。在處罰過程中,考慮到該園區內的大部分用戶為網際網路創業企業,「鑄新公司」一旦被處以停機整頓,將大面積影響園區內企業正常的辦公網絡和經營活動。
  • 公安部查處違法違規網站4207家 中關村在線遭「點名」
    【TechWeb報導】9月12日消息, 公安部網站的消息顯示,今年5月以來,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集中開展涉網絡詐騙等多發性犯罪網絡服務平臺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涉網違法犯罪活動,截至目前已清理相關違法信息12.2萬餘條,關停違法帳號2.3萬個,查處違法違規網站4207家,打掉違法犯罪團夥300餘個
  • 公安機關查處整改100款APP,涉嫌違法採集個人信息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據國家網絡安全通報中心通報,11月以來,100款違法違規APP被下架整改,房天下
  • 這100款APP違法違規,連銀行都中招!快自查
    通報顯示,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按照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的部署要求,快速行動,重拳出擊,集中發現、集中偵辦、集中查處整改了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網際網路企業。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開展「淨網2019」專項行動,已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採集個人信息的APP共683款。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堅持以打促管、以打促建,持續深入推進APP違法違規採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集中整治。
  • 工商總局:直銷企業如新公司違法違規經營被查處
    工商總局:直銷企業如新公司違法違規經營被查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4 17:14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4日稱,直銷企業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範圍從事直銷、誇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 住建部公布20家違法違規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附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4日訊 據住建部網站消息,根據近期各地查處情況,住建部通報各地專項行動查處的第二批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名單,共20家。  住建部表示,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建房[2018]58號)以來,各地逐步深入開展專項行動,陸續查處違法違規的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
  • 100款違法違規APP下架整改!樊登讀書、考拉海購、微店等在列
    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按照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的部署要求,快速行動,重拳出擊,集中發現、集中偵辦、集中查處整改了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網際網路企業。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開展「淨網2019」專項行動,已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採集個人信息的APP共683款。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堅持以打促管、以打促建,持續深入推進APP違法違規採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集中整治,發現一起,堅決查處整改一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全力剷除個人信息黑灰產亂象,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 「跨界」發布北京「小產權房」,4家外省違規中介被查處
    北京市住建委剛剛通報,17家房地產經紀機構被查處,其中還有4家河北房地產經紀機構,因「跨界」發布北京市「小產權房」被通報註冊地主管機關重點關注。據介紹,自2018年9月1日開展「周周查」行動以來,市住建委已依法對237家房地產經紀機構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立案進行查處。
  • 使用違規海砂建房?職能部門迅速展開查處
    使用違規海砂建房?職能部門迅速展開查處 2019-03-08 09:33:46 來源: 南通網 海砂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應用於建築業。
  • 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整治 查處4207家違法網站-中國法院網
    公安機關專項整治涉網絡詐騙等多發性犯罪網絡服務平臺成效顯著 5月以來查處違法違規網站4207家
  • 廣東公布2019年度查處的第五批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1月7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度查處第五批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和物業服務企業名單的公告》。公告稱,近期,全省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查處了一批違反《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和物業服務企業。韶關、惠州、江門等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工作力度大,給予通報表揚。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將繼續加大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力度,嚴厲打擊房地產「黑中介」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 肥東查處4家環境違法企業
    記者昨從肥東縣環保局獲悉,為認真貫徹落實新《環保法》,該局依法對4家環境違法企業分別進行責令停產、實施處罰和查封,嚴厲打擊了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改變過去環保部門執法疲軟現象,對違法企業起到有效震懾作用。
  • 南京嚴查嚴整住房租賃市場,15家違法違規中介被曝光
    今年8月起,南京市房產、公安等四部門聯合開展了住房租賃市場專項整治行動。10月28日,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曝光了一批違法違規企業,其中15家中介企業被點名。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被曝光企業主要存在經營場所無營業執照、未按規定備案、拖欠房東租金等行為。房產部門表示,希望廣大市民在辦理房屋租賃相關業務時,謹慎選擇,注意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