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你永遠都賺不到「差一點」就到手的錢

2020-12-11 有你讀書

1

拿「差一點」來標榜自己的人,

其實很LOW

前幾天跟幾個創業合伙人,在深圳灣附近約了個飯局,我注意到有個小夥講到自己的履歷時很有「意思」。

他說自己畢業於某某大學,現在在做什麼什麼項目。

話音落下,他看我們臉上表情平淡,又補充了一句:別看我現在剛創業起步,當年高考,我也是差一分就考上985了。

現場氛圍從平靜逐漸變成了尷尬。

我回家的路上,越想越覺得好笑:現在的人啊,太喜歡拿「差一點」來標榜自己了。

你會發現,大家說完自己差一點就怎麼怎麼樣以後,就開始從別人的視角裡默認自己是拿到那一分以後的人了。

但其實,表面上差一分,那自己真的只是差一分嗎?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呀,哦,不對,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

再說一個我老家同學的故事,前幾年,她的經歷簡直是「差一點」的人生災難大片。

先是找對象,明明相親的時候,我們幾個朋友給她介紹過不少不錯的對象,不管是資產量級還是人家的學識,配她都綽綽有餘。

而她,非選擇那個比她差一點的。

在象山這種小地方,你知道的,大家的觀念要多保守就有多保守,特別是婚嫁這件事情上。

在家鄉人的洗腦下,她的觀念已經變成了:只有比她差的男人,才會對他忠心耿耿,才不會離開她,不會背叛她,這樣比較有安全感。

結果,生活就是要比電視劇還狗血。

才結婚沒多久,男的就出軌了,鬧離婚鬧得沸沸揚揚。

那段時間,她們單位剛好要搞5年一次的評級,本來她就是資深員工,晉升機會也很大。但因為婚姻生活表現不佳,差一分沒有評上,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因此她變成了「祥林嫂」,逢人就說自己不該看上一個比自己差一點的男人,不然也不會搞得現在要家庭沒家庭,要事業沒事業。

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這背後的道理很明顯呀:

不是差一點影響了她的命運,而是她的命運選擇了差一點。

你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命運是很聽話的,一旦你作出了差一點的選擇,你的行動,你的精氣神,你的思想都會選擇差一點。

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差一點,一定想不到,接下來,還會有無數次的差一點。

2

你的差一點,只是在自慰自嗨

與其心疼自己老是差一點,不如先弄清楚自己為什麼差一點。

真相是:對差一點越敏感,說明你的層次越低,

無論是思維,格局,行動力,統統都差人一點。

注意,這裡的敏感,不是褒義詞哦。

我問過同學為啥不選那個條件好的:「你明明更喜歡的是他啊。」

「是啊」她不假思索「但是我配不上呀。」

所以呀,根本的原因不是她不會看人,而是她自己層次低配不上,不敢選好的。

她還嘆氣:就差那麼一點勇氣,人生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我看來,這種差一點,根本不值得同情。

就像前面飯局上那個小夥,他差那一分,我也不會覺得可惜。

事實上,要拿出這種差一點的勇氣,真不是你隨口說說就能有的。

因為選擇以「差一點」的方式活著,往往會比較輕鬆,比較舒服。

比如這個女同學,她至少不需要努力去提升自己做到跟另一半一樣優秀,或者費盡心思去思考男女間怎麼博弈。

但是輕鬆的結果,就是只能拿「差一點」自慰自嗨啊。

生活中像這種「差一點就不一樣」的事情,太多了。他們都認為,只要不差那麼一點,好運、成功就可以如約而至。

可惜,真相,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普通人只看到表面的差一點,就像海平面的冰川一樣,只看到冒出頭的那一小尖尖,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就像賺錢一樣,你永遠也賺不到你看不懂的錢。

優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在於他們看問題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

普通人永遠只會沉浸在「差一點」的絕望中,寄希望下一次能夠幸運一點。

他們不會去想差一點的原因到底在哪,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方法不對,還是選擇錯誤。

只要有一次「差一點」的事件出現,就足以擾亂他們的人生。

因為無力承擔失敗的痛苦,到頭來,只能不斷安慰自己:我只是差一點。

3

差一點,

其實是因為你不敢看差一點以外的東西

我們總是說階層固化,寒門難貴,富人難破。

因為95%的普通人,都是自發地選擇差一點,當差一點發生後,他們只會多要求差的那一小部分,不會要的更多。

因為差的那一部分,是他們可以夠得著的,他們如果打算拼一把,也是朝著那差一點的方向去努力。

他們根本看不到差一點以外的東西,而決定命運的往往不是慘劇裡差的那一點,而是差一點以外的東西。

就比如,如果你只是想每個月多賺2,3千就可以了,那這就是差一點以內的東西,你完全可以找份兼職,業餘時間開開滴滴或者送送外賣就可以夠得著。

這對你的命運並不會起到多大的改變。

但如果你想要的是收入翻10倍,想要明天就買深圳灣一號,那這個程度遠大於差的一點,這樣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多付出一點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光靠努力也沒有用。

你的思維方式要整體顛覆改變,你的行動也要全方位跟上。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囔囔著「想要賺大錢」。

但是在思維上,他們只能賺小錢,甚至還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你一告訴他們要改變,他們就很惘然,很無助,像無頭蒼蠅找不到方向,試都不願意試。

等看到別的人突破自己成功了,又很衰的告訴自己:如果我也那樣,我早就發財了,哎,差了一點。

呵呵,這才不是差一點。

其實,真正的高手,他們的字典裡面沒有差一點。

你看,為什麼馬雲、俞敏洪這樣的大佬,當年復讀3次,也要考上大學呢?

因為他們不想做差一點的95%啊。

就算階層再固化,也總有人做那衝破階層的5%。

高手們的一路開掛,背後都是千瘡百孔,所謂成功的人,就是看得高望得遠,敢要差一點以外的東西,並付出120分的努力。

很喜歡《殺鵪鶉的少女》裡的那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如果你還以為這次差一點沒關係,那麼很可能,你一輩子都會差差差差差下去。

畢竟你以為的差一點,實際上,差太多了。

現在開始想想,差一點以外的地方。

有時候,看到差一點之外的東西,你開掛的人生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差一點,永遠讓人覺得遺憾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完不成目標,是因為我們因為沒有堅持卻永遠的差一點。而差一點也永遠的讓人覺得遺憾。記得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那是一個屬於他的故事。感情中的差一點是永遠的差一點,那一點也會成為你揮之不去的遺憾伴隨著你一輩子,因為你曾經有機會擁有的。只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作祟,所以「差一點」就成為了永遠。
  • 《思考致富》你永遠賺不到你想像之外的錢!
    這句話給我們傳遞的思想也很清楚,就是一個人只能賺你想像之內的錢,而永遠賺不到,你想像之外的錢,或者你從來沒有想過的錢。所以如果你變得富有,那麼你首先就得敢想。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延伸,行動是結果的延伸,你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件事,這件事肯定也就不會有結果。
  • 有些錢你永遠賺不到,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
    早期的黃金,近年的樓市,一個個活生生的財富神話,似乎一直在印證著一個道理:有些錢你永遠賺不到,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汝之砒霜,彼之蜜糖,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看似唾手可得的錢,卻總是從指縫流出,這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思維和眼界的不同。
  •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
    搶黃金的那幫人並不是沒有搶鑽石的能力,而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告訴他們有什麼比黃金更值錢的東西,這就是認知能力的差別;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就是寶貝。
  • 顏如晶副業開張,單月虧損近10萬: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範圍外的錢
    更無語的是,門口都已經大排長龍了,廚房炸雞的師傅還是不緊不慢。看不下去的顏如晶去後廚催:「快一點啊,師傅。已經有很多人排隊了。」師傅立刻回嘴:「能多快啊,炸雞都是一點點炸的。你還想要多快?」這態度也是絕了。
  • 成年人最遺憾的事情:「差一點」
    阿魏和妻子是通過上網認識的,兩個人從網友變成夫妻,演繹了一段美好的姻緣,但是現在,他們明顯是三觀不合,兩個人都看在孩子的份上,才沒有離婚。可是他們的愛情,到底能夠走多遠呢?沒有人說得清。也許他們只是「差一點」離婚,永遠都是「差一點」,也許一轉身,就從此一刀兩斷,再也沒有重逢的時候。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多少「差一點」?
  • 八月復盤: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
    學習方面:1、堅持英語早讀,堅持每日寫作一篇,已堅持131天2、看書5本:《財務自由之路》、《斷舍離》、《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吸引力法則》《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感覺最近有點進入倦怠期了,運動和寫作有時不想做,都拖到晚上十點才完成。要改變心態,度過這段時期。繼續保持每天早讀、運動和寫作這些好習慣。
  • 知識付費時代,永遠不要對知識吝嗇,你永遠賺不到你看不懂的錢!
    你永遠賺不到你看不懂的錢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越發的便利,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做很多以前無法想像的事情,比如網絡購物、線上教學等。流量之下的時代,各行各業的精英都得以一展身手,曾經的幻想也逐漸照進了現實。
  • 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賺不到錢?
    而網際網路上的項目,很多都是可以輕鬆做到月入5位數的。但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賺不到錢?答案正是「習慣」。一一個可以賺錢的生意,都需要形成一個模式上的「閉環」:從流量(不是只有做網際網路的才有「流量」,哪怕開一家奶茶店,店面選址也決定了流量的大小),到轉化,再到產品交付和售後服務。厲害的人做什麼生意都能成功,原因是他們掌握了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打造閉環。
  • 此時對自己狠一點就是對以後的自己仁慈
    其實看看自己現在過的也不差啊,雖然沒有存款但是有吃有喝也沒什麼不好的覺得很安逸,可是當看到親朋好友周圍鄰居家買車買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認為的不錯早已經事事比別人落後了許多,人和人之間不能互相攀比,尤其是你不如別人的時候,因為你會越想越來氣,自己怎麼就比別人差那麼多,這時候努力掙錢變成了唯一的目標。錢難掙屎難吃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 為什麼你很努力,卻還是賺不到錢?
    搞錯這兩點,再努力也賺不到錢!那最近呢,有不少聽眾比較苦惱,說自己明明很努力,也很上進,但是為什麼總是賺不到錢?一年、兩年都是如此。連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甚至還有一位聽眾提到這個問題時,都已經覺得人生乏味,未來無趣了。我想這應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吧?所以有必要優先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包子答題:都說網賺那麼賺,為何我還是賺不到錢?
    這其中有個高頻率出現的問題,那就是:都說網上賺錢很容易,為什麼我總是賺不到錢?嗯,我也聽說了網上賺錢很容易,甚至一夜暴富的也不在少數。或者某網店一年賺上千萬,誰炒比特幣又在深圳買了幾套房。又或者某新人寫公號三月賺幾十萬,小白靠著視頻搬運到油管一年賺了上百萬。……這麼一些傳說,都是真實發生的,而且在你看這篇文章的同時,某個地方的角落正在產生新的傳說。也正是這些故事吸引著無數人前僕後繼,可惜,如那些提出問題的網友一樣,多數人依然收入寥寥。
  • 你為什麼賺不到錢?別人為什麼比你賺錢多?核心原因就在這裡
    很多人都抱怨賺不到錢,可是抱怨之餘很少有人會真正分析賺不到錢的原因。為什麼賺不到錢?原因有很多,有思維的原因,也有選擇的原因,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分析分析,相對比自己的同事,和自己起跑線幾乎一樣的人,為什麼有的人工作做得很優秀,很快升級加薪,而又有些人在一個位置上呆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升遷;跟自己周圍的朋友相比,剛開始你們賺錢都差不多,過了幾年之後,差距就拉開了,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你有沒有問問核心的問題在哪裡?
  • 賺不到錢?不是錢的問題,一定是你的問題!
    關鍵還在於你如何去用,如何在生活和事業中去運用和落地,從理論到實踐,真正賺到錢。賺錢的人到哪裡都能賺錢,不賺錢的去哪裡都賺不到錢,區別到底在哪裡?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個人【思維】的不同!知信行者:現代網際網路社會,網絡資訊極度發達,你所有需要的知識,經驗,資源,信息……世界上都有,他們可以不為你所有,但是都可以為你所用!知信行者文化不高,只有初中畢業,早早參加工作,做過社會最底層所有職業。普通工人家庭,沒有實力,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更沒有錢。
  • 你累得跟狗一樣 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
    擠地鐵,上班,下班,再擠地鐵,周而復始,每天都是這樣的節奏,身體像陀螺一樣高速旋轉,但每月的收入還是入不敷出。你是否也有同感?  一周工作超過50小時,兩年未加薪,三年未升職,辛苦賺錢還是買不起房,抓狂。每天累得跟狗一樣,為什麼還賺那麼少?說好的勤勞致富呢?靠辛苦、努力為啥就賺不了錢? Oh, my God,這個時代怎麼了?
  • 你很努力,卻依然賺不到錢?這裡給你答案
    網創人,收入千差萬別,同樣過一天,別人賺錢了,你沒賺不到。賺不到錢,一小部分是能力問題,更多的是態度問題。任何行業都不存在很努力卻賺不到錢的人。做網絡,事業和生活混在一起,工作娛樂一鍵切換。如果覺得自己很努力,卻還是賺不到錢,那就說明你做事的方法不對。
  • 賺錢思維:錢永遠都是都是錢生出來的,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
    賺錢思維:錢永遠都是都是錢生出來的,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前段時間在抖音上看到杜老師說過一句話: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一開始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但是突然從另外的思維來講,這句話是其實對的不能太對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後來我懂了,因為不管一個東西再怎麼好,再怎麼有價值,在你沒有為此努力爭取付出就輕易的得到後,那你也只會把它當作新鮮事一樣,興趣過後就會煩膩,而你也永遠感受不到它的最大價值。
  • 沒拿到獎就各種感慨,孫儷鄧超被批好勝心太強,錢賺到手還不夠?
    閆妮憑藉《少年派》這部劇拿下26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的稱號,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閆妮的演技本來就不差,演什麼像什麼,在《少年派》裡,閆妮把一位二胎母親的形象演活了。此外,提名最佳女主的還有海清、馬伊琍、孫儷和秦海璐4位老牌女演員,算是閆妮,這5位女星隨便挑選一位,都可以獨挑大梁的存在。
  • 創業賺錢一種是信息差的錢,一種是認知差的錢,可怎麼賺到呢?
    賺錢,無非就兩種,一種是賺取信息差的錢,一種是賺錢認知差的錢,中華兒女千千萬,想輕鬆賺錢致富的人多了去了,可怎麼才能賺到錢呢?這裡就分享幾個觀點。信息差信息差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這是最低成本的創業門路。
  • 金牌銷售的成長之路: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範圍外的錢
    馬南多:想要在一個行業裡做得好,還是要有一點死磕精神的,覺得不好做就換,想要脫穎而出很難的。回復二:「我辛辛苦苦找到客戶,最後都因為客戶對產品不滿意失敗了,我們的產品質量什麼時候能夠上去一點?」這些場景其實都是我們日常很容易遇到的,乍一看這些言論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禁不起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