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退火簡稱退火,是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隨後緩慢冷卻(隨爐、埋入砂、石灰中),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退火方法。實際生產時,為了提高生產率,退火冷卻至600℃左右即可出爐空冷。完全退火的目的是細化晶粒、均勻組織、消除內應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亞共析鋼的鑄件、鍛件、熱軋型材及焊接結構。作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重要件的預先熱處理。
通過以上對完全退火的分析,由於過共析鋼加熱至Accm以上奧氏體狀態後緩冷退火時,有網狀二次滲碳體析出,使鋼的強度、塑性和衝擊韌性顯著降低,因此完全退火不能用於過共析鋼。完全退火全過程所需時間非常長。為縮短時間,生產中常用等溫退火,即將工件加熱到Ac3或Ac1以上,保溫適當時間後,較快冷卻到珠光體轉變溫度區的某一溫度(略低於Ar1)並保持等溫,使奧氏體轉變為珠光體組織,然後在空氣中的退火。等溫退火不僅縮短了退火時間,而且轉變產物輕易控制,鋼件內外組織均勻,適用於高碳非合金鋼、中碳合金鋼、經滲碳處理後的低碳合金鋼和某些高合金鋼的大型鑄件、鍛件和衝壓件等。
綜合以上假如把過共析鋼加熱到ACcm以上,則在隨後的緩冷的過程中,二次滲碳體將沿奧氏體晶界析出,呈網狀分布,致使鋼的強度,塑性和韌性大大下降,這對機械加工和淬火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過共析鋼不能採用完全退火。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