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同學在記筆記上面有困惑,不知道一本教材怎麼整理成筆記,所以我們今天把考研複習「記筆記」這個事從頭到尾給大家講清楚,手把手教你怎麼做筆記!希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困惑。
記筆記是知識內化的本質,是消化知識的方法之一。很多調查顯示,記筆記其實是消化知識比較低端的手法,最有用的方法是轉述,就是給別人講述。
記筆記首先要有感性認識,就是教材和書籍有什麼以及是什麼,弄懂基本知識。其次是要深入內部去思考,找到邏輯,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而不是照單全收。最後,記筆記之後對照書籍,回歸書本。
記筆記前提首先要明確書籍或者教材的方法和邏輯,因為每一本教材都是嚴格的按照標準來進行的,所以每一本書的編寫都是有條例的。
比如《藝術概論》的邏輯是藝術總論、藝術門類、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鑑賞與批評等幾大類。從藝術是什麼,到有什麼樣的藝術,到怎麼創造藝術,到講藝術本身,最後到藝術鑑賞等,這是從宏觀角度來說。
那從微觀角度來說《藝術概論》,比如談藝術本質和特徵,為什麼本質和特徵放一起?說明兩者之間有關聯,本質就是內,特徵就是本質的表現,就是外,兩者是內外的關係;再比如中編講到藝術門類,基本上是按照「概念+分類+例子」來進行解釋。弄清楚藝概的書寫邏輯,對於這本書就異常熟悉,而且記筆記就異常簡單。
1.事無巨細法
就是什麼都記下來,優點是全,但是筆記不是書。筆記應該只有論點,把論點記在筆記裡,論據在書上,所以後期筆記的作用就是根據論點,腦子裡馬上就得呈現論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基本上筆記是無用的。
2.關鍵詞法
這種方法是看書的時候把關鍵詞標出來,關鍵詞是最快速把握文章或者教材內容的,所以關鍵詞抓住了,課本的主要知識點也就抓住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內容少,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才能明白補全內容。
那關鍵詞一般是什麼呢?關鍵詞一般是動詞或者是開篇標題的名詞,要麼就是主謂賓,基本上就能抓住關鍵詞。
3.框架法
比較推崇的方法,但是需要同學們必備基礎知識才能使用,根據多年經驗,很多同學使用框架法後不會答論述題,因為很多同學知道一道論述題大致分為哪幾個部分,但是不會表達或者是答題的時候內容填充不夠。很多教材都有框架,比如中國電影史可以從時間和導演等框架來梳理,外國電影史可以從時間和國別橫縱框架梳理。弄明白整個框架,整理筆記就很簡單了,但是框架只是大概,還要懂得細枝末節。所以框架法最重要不僅是明白教材框架,更重要是學會填充。
4.畫圖法
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思維,畫圖來梳理教材,這種方法是比較直觀的,很合適知識點之間的比較。現在很多題特別喜歡考比較題,比如說,中國電影史「十七年時期」「四起四落」,畫圖就可以很直觀的梳理出「十七年時期」中國電影的發展脈絡。所以畫圖很有利於幫助自己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關係,以及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