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 題:誓言鏗鏘 丹心閃耀——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董瑞豐
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
4個響亮的名字,勾勒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喚起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忠誠、擔當、奉獻」——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的主席令中,這樣概括他們的崇高品質。他們的名字和功績,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在這4位英雄走入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之際,新華社記者同他們面對面,重溫非凡的抗疫之路,感悟抗疫精神的偉力。
海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 新華社發
忠誠:英雄的回答
幾天前,鍾南山接到來自瑞士日內瓦的電話——他入選了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談起武漢的日日夜夜,鍾南山的話語擲地有聲:「沒有人教我怎麼做,我們專家就是基於事實做出判斷。」
「敢醫敢言」——鍾南山辦公室掛著的一幅字,道出他一生的堅守。
這個場景人們記憶猶新——臘月二十四,廣州前往武漢的高鐵票早已售罄,84歲的鐘南山費盡周折臨時找到一個餐車座位。舟車勞頓的老人,靠著椅背打了個盹。照片令人「淚目」之餘,又多了幾分心安。
那是一個沉重卻斬釘截鐵的結論:存在「人傳人」現象。鍾南山面色凝重,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身份向全社會公布結論。
那是一聲「至暗時刻」激勵人心的號召:「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
講真話、做實事,這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最大的忠誠。
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的張伯禮、身患漸凍症卻衝鋒在前的張定宇、聞令即動緊急奔赴武漢執行科研攻關和防控指導任務的陳薇……
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與大考之中,他們懷揣熾烈的赤子之心,在各自的答卷上寫下「忠誠」二字。
迎戰!向著疫情最重的地方,做人民最需要的事情!
沒有絲毫猶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奔向疫區:「要我這個老頭兒過去,前方情況一定很嚴重。這份信任無價,決不能推脫!」
沒有絲毫猶豫,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堅守崗位:「我是共產黨員、醫院院長、一名醫生。無論哪個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
沒有絲毫猶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接種了自己團隊研製出的第一針疫苗:「最壞的情況就是犧牲。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一句句無畏的誓言,彰顯著忠誠的力量。
一聲聲英雄的回答,鼓舞著人民的鬥志。
「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最艱難的時刻,武漢人民自發唱起國歌。那個瞬間,令鍾南山難以忘懷:「中華民族就是有這麼一股子氣,疾病壓不倒中華民族!」
海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 新華社發
擔當:英雄的選擇
「今天出席表彰大會,明天我就要再去武漢了。」陳薇說。
3月16日第一批接種疫苗的108名志願者等著她做回訪,抗體的有效時長等著她做分析。盛譽之下,不能有負重託!陳薇又一次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擔子。
新冠病毒充滿未知,疫苗攻關的方向差之毫厘,就會白白耗費有限的科研資源,錯失寶貴時間。
這不僅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
「做基因工程疫苗!」陳薇挑起千鈞重擔。「我們有幾十年的積累,即使面對未知病毒,也有能力去研究和抵禦。」
第一批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下線時,恰逢陳薇的生日。那段日夜攻關的酸甜苦辣一時間全部湧上她心頭:「用最硬核的科技成果,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一次次考驗,一次次將得失、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她的選擇,亦是他們共同的擔當。
冬去春來,從至暗到天明。當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當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當黨和人民把最高禮遇獻給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總有一些閃亮的瞬間,時時浮現在人們腦海中——
不能忘記,身處疫情「風暴眼」的張定宇,對同事「疾言厲色」:「對呼吸道傳染病不必過於恐慌,按要求做好防護就沒危險。我們要膽大心細!有什麼責任有我擔著。」
不能忘記,在未知與恐懼交織的洪流之中,鍾南山沉穩有力的斷言:「早發現、早隔離,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防止疫情大暴發。」
不能忘記,面對質疑的聲音,張伯禮拿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病例,用清清楚楚的數據說話:「一是別錯失治療時機,二是安撫人心。」
……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英雄。在與疫魔的反覆較量中,英雄們的選擇,點亮勝利的希望。
海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 新華社發
奉獻:英雄的溫度
略為僵直的雙腿,高低不平的腳步——這樣的張定宇,硬是與疫魔拼出了驚心動魄的「中國速度」。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這座城市唯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2019年12月29日,在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後,職業的敏感,讓張定宇立即組建隔離病區,率先採集樣本開展病毒檢測,組織動員遺體捐獻,為確認新冠病毒贏得了時間,為開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創造了條件。
最忙的時候,幾乎不間斷地接打電話,還不時對身邊人發出一個個清晰的指令……步履蹣跚的張定宇,每時每刻都是按倒計時的方式與時間賽跑。當妻子被疫情擊倒入院3天後,他才「掰」出了不到半小時去探望。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他執拗地糾正被媒體誤報成57歲的年齡:「我56歲,我願意多做點事情,願意時間稍微長一點。」
漸漸「凍」住的身體,困不住一顆想要發光發熱的心。
「生命這樣美好,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恐懼疾病之中?」張定宇一次次這樣回答關心他的人:「生命的長度不夠了,讓它豐滿一些也很有意義!」
以奉獻燃燒自己,將生命的溫度傳遞至更多的人、更遠的地方。
「白甲十萬,戰『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漢,數英雄獨顏汗。」
得知自己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那晚,張伯禮填了一首詞——《人民才英雄》。
因勞累而膽囊炎發作,張伯禮在武漢就地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笑稱自己與這座城市「肝膽相照」。當人們再次問起他,他卻說此事不值一提:「我希望自己悄悄地去,悄悄地回,不過就是普通的人做了普通的事。」
今年4月,陳薇的家鄉——浙江蘭谿市8萬餘名中小學生在複課開學前,收到了她的來信:「只有溫暖了別人,你的世界才會更加精彩,更有意義!」
這或許是英雄們共同的心聲。
生命不息、奉獻不止。《向祖國致敬》的旋律猶在耳畔迴響,他們的目光望向更遠的未來。
鍾南山即將協助世衛組織對世界疫情未來的發展與應對進行研判;張伯禮打算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實驗室建設,充分總結自己在一線抗疫的治療經驗;張定宇為自己立下「規矩」,要多多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為孩子們講述曾在這座城市上演的一幕幕傳奇;陳薇計劃積累更多科學數據,讓疫苗早日通過嚴格的審批,儘快惠及更多民眾……
挑戰依舊嚴峻,英雄風雨兼程。
與之同行的,是眾志成城、不畏艱險、愈挫愈勇的億萬中華兒女。我們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昂首闊步,走在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
海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 新華社發
來源:新華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