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甘肅|甘肅文源藝術館
發現民間珍寶,傳承歷史文化。今天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甘肅文源藝術館,領略名家朱明德老師筆下的群魚風採,探究中國寫意畫的魅力。
在欣賞朱明德老師的畫作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他。
朱明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學習美術,中學起即心尊齊白石為師,入伍時攜帶《齊白石水墨藝術》一書,堅持研讀,臨摹學習中國畫,之後被新疆軍區通信團培養成軍旅畫家。
受門採爾、葉淺予、黃鎮、邵宇、董辰生的影響,幾十年堅持速寫不綴。其速寫形簡神凝,線長力穩,先後出版《朱明德鋼筆畫選》、《訪日速寫日記》、《中央黨校學習生活速寫日記》被中央黨校校史館收藏陳列。
朱明德退役後轉業在水產部門的十三年中,注意學習魚和漁文化,從獨特視角畫大寫意的魚。以水墨魚為載體,表達對社會生活的感悟。曾在北京、上海、武漢、長沙、西安、鄭州、洛陽以及芝加哥、維也納、哥本哈根、莫斯科等城市舉辦個人畫展。
中國自古都是愛魚的。從民間年畫娃娃手中寓意年年有餘的鯉魚,到太極圖中陰陽相生的一雙魚形。中國文人也對魚情有獨鍾,白居易「俯觀遊魚群,仰數浮雲片」是一種可以揮灑的閒情,莊子於濠梁之上回答惠子的那句「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更是體現了愛魚之人的自得其樂。
欣賞朱明德先生的畫作時,同樣能夠感受到愛魚之人那顆崇尚自由、不慕名利、天真簡樸的心。他在繼承中國畫的基本技法的同時,又區別於傳統國畫中將魚描繪的細鱗真身,更注重畫群魚、有感覺的魚。用水墨把魚畫出栩栩如生、重重疊疊、氣勢磅礴的感覺。
朱明德的水墨魚和齊白石先生畫作一樣有著中國寫意畫的三大要素,一是自然,一樹一枝一葉一花謂之自然;朱明德先生畫魚留白處,皆是水清澈,水是自然。二是生命,三是文化,印章一一名章、閒章、邊章都是文化。
朱明德畫魚不但追求賞心悅目,更是追求畫出哲理和情感,如《心不動,則不痛》描繪了一群貪吃的魚兒瞄著魚鉤上的餌一起圍攏過來,等著一口吞下的機會。但有一條魚兒,心不為小利所動,悠然遊走的畫面。人有取欲,也有貪慾。貪慾往往希望自己不費多少勁兒就很容易得到便宜。它們見利心一動,便有了心痛的危險:搶吃不到會氣死,搶上了必死無疑。遊走的魚自然就是眾生皆醉我獨醒的智者,她懂得不能不勞而獲,不可投機取巧。
甘肅文源藝術館丨
甘肅文源藝術館作為一家民間文化藝術館,旨在通過各類藝術品的展示,連接藝術家、藝術品和群眾關係,引導民間藝術品收藏方向,普及鑑賞科學知識,弘揚甘肅民族文化,開展藝術交流,為省內外藝術品愛好者提供一個規範的展示環境,為發展甘肅民間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