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央視鏡頭 感受西安的巨大變化

2020-12-27 西安日報

7月中旬,西安天色蔚藍,從興慶宮公園向南眺望秦嶺山脈,美景如畫。(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攝

8月4日上午10點,「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陝西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播出。時長將近一小時的節目,全景式地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陝西追趕超越的輝煌成就。而從科技創新、文明城市、書香之城、對外開放到文旅產業,一個個關於西安的鏡頭,讓我們感受到7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跳出城牆思維的西安發生的巨大變化。

鏡頭1

科技創新「金鑰匙」 打開高質量發展之門

總部位於西安航天基地,被譽為「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和「中國航天動力之鄉」的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研發了長徵系列火箭的液體發動機;

在中航工業西飛公司的生產車間,我國的大型運輸機和運七新舟系列客機自此而出;

陝汽集團重型卡車的產銷量長期處在全國前列,其中清潔能源的天然氣重卡產銷量份額佔全國一半……

西部科技前沿領地——西安高新區,自1991年成為國務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註冊企業超過12萬家。十八大以來,高新區招大引強,共吸引了115家世界五百強及跨國龍頭企業入駐,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企業,給古城創新型經濟騰飛注入無限科創活力。

科技創新不僅助力產業發展步入新階段,也將在未來給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在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中國西部創新港,記者坐上了一輛由西安交通大學研發的自主駕駛智能汽車「先鋒號」。在模擬了常見路況後,記者發現這輛無人駕駛汽車在無須遠程操控的情況下,「先鋒號」能夠準確地在測試場地行駛、轉彎,提前避讓行人或路邊臨時衝出來的車輛,並且還能夠自動入庫停車,停車的技術水平也是相當「給力」。

自主駕駛智能汽車、無人機、3D列印……毫無疑問,科技創新正在敲開未來高質量發展之門。

鏡頭2

綠滿山川生態美

書香芬芳漫古都

巍巍秦嶺山脈,全長1600餘公裡,山間雲霧翻騰、時隱時現,山勢巍峨、雄偉壯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垂直落差造就了瞬息萬變的氣候條件,也形成了天然的基因庫,孕育了3800多種植物和800多種脊椎動物。橫亙在祖國腹地,秦嶺成為重要的地理標誌和生態安全屏障,也造就了陝西青山綠水的獨特生態資源。

南依秦嶺,北靠渭水,西安在重視生態保護的同時,城市環境建設也不斷提升。漫步在西安城南的曲江池遺址公園,亭臺樓閣次第分布,岸邊綠樹成蔭,水面波光粼粼。而不遠處的大雁塔也在見證著這裡的車水馬龍,在大雁塔北側的噴泉廣場上,1000多個出水泉眼伴隨著音樂的律動變幻出不同的姿態,美輪美奐、氣勢磅礴。華燈初上,大雁塔南側的大唐不夜城唐風文化街區內,唐風古韻,燈光璀璨,再現了盛唐長安的萬千氣象。

陝西的美不光是外在的,也是充滿內涵的。正在打造書香之城的西安,街頭很多獨具風格的建築都是書店,而讀書也成為西安人的新時尚。

「為了只想同你說話,我便鑽進被蓋中去……」近日,在西安曲江書城的《沈從文別集》朗讀會上,讀者們神情專注、從靈動的文字中汲取著源源不斷的溫暖和力量。

日前,一場「閱讀與寫作」讀書會舉辦,西安高新讀書會會長王榮說:「我覺得讀書會能挖掘出來真正愛好閱讀的人,是真正深入進去呼吸、品讀、細讀、思考的。」

與此同時,西安市正在通過建設社區圖書館,打造十五分鐘便民閱讀圈。通過社區內的智慧圖書館,居民可以24小時自助借書、還書。市民曹銳就經常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這裡借書,享受一方寧靜與柔軟。

近日,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西安舉行,41.2萬西安市民對閱讀的專注與熱情,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的理念蔚然成風,也讓「書香之城」實至名歸。

統計數據顯示,西安實體書店數量增速加快,從2017年底的827家增加到2018年底的1927家,每5000人就擁有一家書店,書店總量從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5位,獲評「2018中國書店之都」稱號。

從提出「書香之城」建設目標,到獲評「2018中國書店之都」,以及再次成為書博會舉辦地,書香芬芳正飄散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人人讀書、人人愛書」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特質。

鏡頭3

文明禮讓鄰裡和睦

溫暖的城市裡住著溫暖的人

住在西安,很多市民反映越來越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和風度。鄰裡和睦深入人心,文明禮讓成為街頭靚麗風景……這座溫暖的城市也溫暖了生活在此的每一個人。

「尊敬的叔叔阿姨,你們好,我是樓上的棋棋。從現在起我就放假了,在家待的時間就會變長……我在最近的時候會有考級,所以彈鋼琴會彈得很晚,請你們多多包容,這是我和媽媽烤的蛋糕,希望你們喜歡。棋棋」

「可愛的棋棋,我們是樓下的叔叔阿姨。非常感謝你對我們的尊重,蛋糕非常好吃,感謝你給我們分享你和媽媽的勞動成果……叔叔阿姨支持你的愛好,好好努力,為你加油。」

樓上的新鄰居帶來了鋼琴聲,本來可能會產生的矛盾和小問題,卻因為兩封信帶來了鄰裡之間的理解與包容。這兩張小小的紙條也溫暖了三秦兒女的心,讓大家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2017年5月起,「車讓人 人守規」活動在大西安掀起熱潮,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認同和響應。越來越多的車主加入到「車讓人」行列中來,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踐行「人守規」。「車讓人 人守規」已然成為體現西安文明進步的城市名片,讓城市更有溫度、更有情懷、更加文明。

鏡頭4

深居內陸聯通世界

西安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

1958年,寶成鐵路投入運營,成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時隔60年之後,2017年西成高鐵建成通車,為蜀道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如今,寶成鐵路主要承擔貨運職能,西成高鐵則負責客運,兩條鐵路將千年蜀道變為通途,在西部形成了一日經濟圈。

汽笛悠揚,車輪鏗鏘。德國的廚具、比利時的汽車、東南亞的小吃、西安產的液晶顯示屏、涇陽茯茶、石油探井設備、汽車變速箱……品類繁多的生活生產用品通過中歐班列,實現了快速運輸。陝西乃至周邊城市的群眾也因此能夠買全球、賣全球、享全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2013年11月28號,西安港始發首趟西安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班列,近6年來,「長安號」中歐班列每天都在刷新記錄。從1條線路增加到12條線路,從平均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四五列,運送的貨物也遍布「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構建了一條連接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陝西的對外貿易從此不再單純依靠東南沿海地區。

西安港是我國第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港口,現在平均每天有超過5200噸貨物搭乘「長安號」中歐班列從這裡始發,一路向西運抵亞歐大陸。而今年上半年,從西安發出的中歐班列達到了846列,重載率和實載開行量居全國第一。現在,西安已經成為全國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中線路最密、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鏡頭5

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2018年,陝西經濟增速達到8.3%,位居全國前5,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列全國第3位、第4位和第3位;實際利用內資、外資分別同比增長15.1%和16.2%。振奮人心的數字得益於陝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

16個小時航程,加拿大的龍蝦入境陝西;12個小時的飛行,北大西洋的冰鮮三文魚來到西安……繁忙密集的國際貨運航線,讓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成為國際貨運的集散中轉中心。「今年的增幅主要以中轉貨量為主。」節目中,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楊楷說。

快速的分撥中轉,依靠的是便捷的樞紐交通。陝西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深居內陸」的劣勢變成「向西開放」的優勢。如今,66家國內外物流企業來了,50家高科技電子加工項目來了……2018年陝西的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了30萬噸,連續13個月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的眾多口岸功能,也讓它開始了全球最佳中轉機場的探索。

隨著樞紐功能不斷完善,「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科技教育等五大中心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探索不斷深入,歐亞論壇等平臺的搭建,陝西向西開放的門戶作用越發明顯。通關便利讓全球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在陝西聚集運用和轉移轉化,截至目前,開通的國際航線達到58條。

今年5月份,《陝西省推進「三個經濟」發展2019年工作要點》公布,計劃開行國際航線增加到82條,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中心,「長安號」中歐班列全年計劃開行1800列,帶動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新進展。

鏡頭6

文旅產業大發展

萬國衣冠拜冕旒

基於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大省,「文化+旅遊」的雙引擎正在成為陝西經濟的新支撐。2018年,陝西實現旅遊收入5994億元,居全國第4位;遊客接待量達到了6.3億人次,相當於全世界每11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來過陝西旅遊;境外遊客接待量達到437萬人次,是1978年境外遊客接待量的378倍。

常有人說「沒看過兵馬俑就不算真正來過陝西」。擁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陝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8年接待遊客850萬人次,為全國各大博物館遊客接待量第2位。像這樣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在陝西共有9座,排名全國第2位。截至2018年底陝西博物館總數達303座,排名全國第5位,人均博物館擁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再現大唐盛景的大唐不夜城是遊客必到的打卡地。作為目前全國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之一,今年元宵節當天這裡接待了87萬遊客,成為人氣最高的步行街之一。

超高的人氣帶來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2012年到2018年,陝西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了12.5%,截至2018年底,陝西共有各類文化產業市場主體93810個,規模以上企業1299個,營業收入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

話劇《柳青》獲文華大獎,《平凡的世界》經久不衰,文學陝軍也成為陝西的一張新名片。

8月2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會徽「禮天玉璧」和吉祥物「秦嶺四寶」在西安南門廣場正式亮相。取象自傳統禮天玉璧的會徽,和以陝西獨有的秦嶺四寶「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創意原型的吉祥物熱情地張開雙臂,把最真誠的邀請送往全國各地和世界。

來源: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旭

編輯:芥末花生

相關焦點

  • 央視《記住鄉愁》本季以西安收官!讓全國人民領略美景、追懷鄉愁
    大西安又要亮相央視!>「西安元素」定能勾起您腦海中家鄉的美好畫面接下來跟隨央視《記住鄉愁》欄目的鏡頭一起領略大西安的美西安碑林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英雄聯盟》怎麼設置鏡頭跟隨 設置鏡頭跟隨方法分享
    導 讀 英雄聯盟裡面玩家可以設置鏡頭跟隨,可以省去不少精力,那具體怎麼設置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今年央視中秋晚會落地西安 以"回"為主題
    在成功舉辦了2016央視春晚分會場、元宵晚會分會場系列活動後,2016年央視中秋晚會也落地西安了。昨天,央視在京召開新聞通氣會,透露9月15日20點至22點中秋月圓之際,央視中秋晚會將在西安大唐芙蓉園園區內的紫雲樓廣場上舉行,屆時,央視一套、四套將向全球並機直播。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在會上致辭並答記者問。
  • 央視主持李瑞英近照曝光,57歲變化巨大,看起來更年輕了
    央視主持李瑞英近照曝光,57歲變化巨大,看起來更年輕了現在我們說到主持人,很多人想起來的都是尖臉大眼睛的時尚美女,他們主持的節目也非常的多,不過更多時候可能充當的還是一個花瓶的角色,說到央視的主持人,幾乎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尤其是新聞聯播的主持人算得上是代表主持行業最厲害的存在了。
  • 跟隨《快樂哆唻咪》解鎖一個新西安
    三組明星「本地娃」來到古都西安,打卡西安網紅IP,用創意鏡頭為我們解鎖了一座古韻、熱血、有愛的新西安。夢回大唐,花樣演繹西安的古韻新潮。以厚重歷史文化著稱的十三朝古都西安,今年春節之後,在古老城牆與現代燈光交織中,一躍成為「網紅城市」。有人感嘆:來到西安,總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
  • 郭津彤跟隨央視文化扶貧獻唱湖北五峰
    郭津彤表示,自己的事業是從央視非常接地氣的星光大道起步,這次跟隨央視文化扶貧活動,來到一線、來到老百姓中間,更加感受到了央視關注基層的理念。從現場鄉親們的期盼眼光和熱烈回應、互動中,看到了新時代新農村發生了喜人的變化,也深刻體會到文藝「到人民中去」的價值和力量所在,以後自己更好地踐行這一理念,創造出更多接地氣、聚人氣的好作品。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 流連墨爾本,跟隨陳學強鏡頭去看澳洲航展!
    今天,我們將一起跟隨陳老師的鏡頭,看看澳洲航展,看看墨爾本這座奇妙的城市!在這個航展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西方先進的戰機,可以看到一些已經有一定歷史的古董老爺機,還可以近距離體驗感受西方的航空裝備。澳洲航展一共五天,兩天專業日,三天開放日,如果第一次參加航展,可以選擇在開放日的第一天前去,第一天開放日,飛行表演從下午兩點一直到晚上九點,一共持續七個小時。
  • 張含韻悄悄拔尖,31歲的變化惹人感慨,央視鏡頭下盡顯真實顏值
    張含韻的央視跨年演唱 最近,張含韻又一次讓網友驚豔到了,張含韻被邀請上央視的跨年演唱會。 在央視跨年的演唱會中,演唱了一首《一百萬個可能》,真的是人美歌甜。
  • 《裝臺》在央視播出,但文章的鏡頭被全部刪除,這到底是為什麼?
    《裝臺》在央視播出,但文章的鏡頭被全部刪除。雖然文章近些年來安分守己,但曾經和姚笛的出軌事件卻始終是個汙點,而且影響還不小。而且從演員的排名來看,文章在劇中應該是個男二號,劇中參演的演員基本上都是陝西籍的演員,文章也是地道的陝西西安人,據了解,電視劇《裝臺》應該有43集,但是最後被修改成了33集,小遷覺得被砍掉的十集應該都是個文章有關的鏡頭。文章算不算劣跡藝人,當然算!
  • 朝央視播金敬姬陪侄子金正恩 9處鏡頭透露多細節
    據視頻顯示,在該段新聞中,金敬姬先後出現達9次之多,其中3處鼓掌鏡頭,一次站立,一次走動鏡頭最為引人關注。據朝中社的新聞稿提及,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和李雪主女士一起,1月25日在三池淵劇院觀看年節紀念演出。
  • 央視鏡頭究竟有多尷尬?劉亦菲把它當鏡子,楊紫被黑說奇醜無比!
    央視鏡頭究竟有多尷尬?劉亦菲把它當鏡子,楊紫被黑說奇醜無比!平常大家在手機裡電視裡看到那些明星們,覺得她們個個美若天仙。明星畢竟都要靠臉吃飯,很多明星都非常擅長去「加工」自己的顏值。通過化妝,和後期修圖來讓自己變得特別完美。
  • 媒體看西安: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文匯報 央視新聞客戶端多角度關注...
    西安網訊 媒體看西安: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文匯報、央視新聞客戶端多角度關注我市。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入境》為題,報導12月17日清晨六時左右,一趟來自土耳其的返程中歐班列經霍爾果斯口岸駛入國內。
  • 張嘉譯、閆妮新劇《裝臺》登陸央視一套,精彩西安再次演繹
    前幾天,央視一套在2021年新片預告中,就有西安電影製片廠與曲江影視投資的電視劇《裝臺》!大家以為明年這部電視劇要播出時,結果,最新預告出來了,11月29日,《裝臺》將於央視一套黃金劇場播出,同時在芒果TV同步播出。
  • 央視鏡頭前「小毛頭」談英語
    昨日下午,面對央視鏡頭,年僅 9歲的成都男孩王文淵向全國小朋友發出了自己的問候。  記者諸澤海  看著在央視鏡頭前表現自若的小文淵,他父親王玉珏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說,其實他們當初並沒有想到希望孩子拿回什麼大獎,就是想檢驗一下孩子的口語能力。  張口咿呀呀學英語遊戲上了癮  「我是從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習英語的。」
  • 機位、技術、平臺矩陣,「硬核」揭秘央視閱兵直播
    10月1日閱兵直播現場,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央視直播團隊在技術上和水平上的重大進步。切錯鏡頭的情況少了,好機位如約而至,出現了一些我們不怎麼看過的鏡頭。 央視為了呈現全景觀盛典的體驗,特意為大家從總臺超過70路轉播機位中,精選了7路特殊視角鏡頭。 依託於多路直播信號,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從高空看、從地面看、從遠處觀、近處看等多視角觀看閱兵儀式,再現現場令人激動的氛圍。
  • 央視鏡頭下的譚松韻依然美美噠
    近日,譚松韻接受央視《跨年盛典》專訪,鏡頭下的她依然那麼美。都說央視鏡頭是最能反映一位明星真實顏值的鏡頭,但是譚松韻依然是那麼美,凍齡女神這個稱號不是白來的,好喜歡譚松韻。訪談中譚松韻透露在此次晚會中演唱了愛豆的歌《飛雲之下》,同時表示對自己今年的工作還算滿意,明年會繼續挑戰新角色,在期待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譚松韻真是太可愛了,央視鏡頭下的她仿佛連笑容都帶著青春的氣息。小編看了一位松韻的粉絲說的話:從16年《最好的我們》播出,我認識了她,也因此關注了她。
  • 央視鏡頭下的譚松韻「顯露原形」,滿臉膠原蛋白,少女感十足
    都說央視鏡頭是明星「照妖鏡」,任何妝容精緻的明星都可能在央視鏡頭下顯露「原形」。 不過,譚松韻卻是個例外。 近日,有著「凍齡美女「之稱的譚松韻接受央視某盛典的採訪,因為顏值太能打了,上了熱搜。
  • 劉亦菲用央視鏡頭照鏡子,看她湊近放大的顏值,一輩子羨慕不來
    然而多年過去,她的顏值似乎一直都沒有很大的變化,此前劉亦菲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主持人說她的臉上髒了,劉亦菲竟然用央視的鏡頭當起來鏡子看了看自己的臉。當她湊近後看到劉亦菲被放大的顏值,不少的網友都有種一輩子羨慕不來的感覺,果然有顏值就是任性。劉亦菲的顏值被拉近放大後依舊非常的漂亮,而在娛樂圈當中像她這樣,有顏值有氣質的人確實不多。
  • 2020定居西安滿懷希望,跟隨城市一起進步
    作為一個在南方城市工作過幾年的人,定居西安,滿懷憧憬。甚至定居西安考慮生活,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西安的小吃跟景點。2019年在西安待了半年,樂觀中充滿擔憂。無法篤定就是人不行,通過媒體與周邊觀察,發現特別矛盾。西安是如此的自負,又是那般自卑。
  • 央視刪減鏡頭,芒果綜藝打碼,喻言要被「雪藏」了?
    近日在央視播出的某綜藝節目中,《青你2》的THE9成員喻言的鏡頭要麼被刪減,要麼被打馬賽克。此事一出,立馬登上了熱搜,隨即芒果TV也做出了反應,將喻言的綜藝節目打碼。湖南臺綜藝喻言也被全程打碼,《yes ok》本來是兩人一起跳的,現在只有許佳琪單人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