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西安天色蔚藍,從興慶宮公園向南眺望秦嶺山脈,美景如畫。(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攝
8月4日上午10點,「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陝西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播出。時長將近一小時的節目,全景式地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陝西追趕超越的輝煌成就。而從科技創新、文明城市、書香之城、對外開放到文旅產業,一個個關於西安的鏡頭,讓我們感受到7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跳出城牆思維的西安發生的巨大變化。
鏡頭1
科技創新「金鑰匙」 打開高質量發展之門
總部位於西安航天基地,被譽為「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和「中國航天動力之鄉」的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研發了長徵系列火箭的液體發動機;
在中航工業西飛公司的生產車間,我國的大型運輸機和運七新舟系列客機自此而出;
陝汽集團重型卡車的產銷量長期處在全國前列,其中清潔能源的天然氣重卡產銷量份額佔全國一半……
西部科技前沿領地——西安高新區,自1991年成為國務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註冊企業超過12萬家。十八大以來,高新區招大引強,共吸引了115家世界五百強及跨國龍頭企業入駐,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企業,給古城創新型經濟騰飛注入無限科創活力。
科技創新不僅助力產業發展步入新階段,也將在未來給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在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中國西部創新港,記者坐上了一輛由西安交通大學研發的自主駕駛智能汽車「先鋒號」。在模擬了常見路況後,記者發現這輛無人駕駛汽車在無須遠程操控的情況下,「先鋒號」能夠準確地在測試場地行駛、轉彎,提前避讓行人或路邊臨時衝出來的車輛,並且還能夠自動入庫停車,停車的技術水平也是相當「給力」。
自主駕駛智能汽車、無人機、3D列印……毫無疑問,科技創新正在敲開未來高質量發展之門。
鏡頭2
綠滿山川生態美
書香芬芳漫古都
巍巍秦嶺山脈,全長1600餘公裡,山間雲霧翻騰、時隱時現,山勢巍峨、雄偉壯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垂直落差造就了瞬息萬變的氣候條件,也形成了天然的基因庫,孕育了3800多種植物和800多種脊椎動物。橫亙在祖國腹地,秦嶺成為重要的地理標誌和生態安全屏障,也造就了陝西青山綠水的獨特生態資源。
南依秦嶺,北靠渭水,西安在重視生態保護的同時,城市環境建設也不斷提升。漫步在西安城南的曲江池遺址公園,亭臺樓閣次第分布,岸邊綠樹成蔭,水面波光粼粼。而不遠處的大雁塔也在見證著這裡的車水馬龍,在大雁塔北側的噴泉廣場上,1000多個出水泉眼伴隨著音樂的律動變幻出不同的姿態,美輪美奐、氣勢磅礴。華燈初上,大雁塔南側的大唐不夜城唐風文化街區內,唐風古韻,燈光璀璨,再現了盛唐長安的萬千氣象。
陝西的美不光是外在的,也是充滿內涵的。正在打造書香之城的西安,街頭很多獨具風格的建築都是書店,而讀書也成為西安人的新時尚。
「為了只想同你說話,我便鑽進被蓋中去……」近日,在西安曲江書城的《沈從文別集》朗讀會上,讀者們神情專注、從靈動的文字中汲取著源源不斷的溫暖和力量。
日前,一場「閱讀與寫作」讀書會舉辦,西安高新讀書會會長王榮說:「我覺得讀書會能挖掘出來真正愛好閱讀的人,是真正深入進去呼吸、品讀、細讀、思考的。」
與此同時,西安市正在通過建設社區圖書館,打造十五分鐘便民閱讀圈。通過社區內的智慧圖書館,居民可以24小時自助借書、還書。市民曹銳就經常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這裡借書,享受一方寧靜與柔軟。
近日,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西安舉行,41.2萬西安市民對閱讀的專注與熱情,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的理念蔚然成風,也讓「書香之城」實至名歸。
統計數據顯示,西安實體書店數量增速加快,從2017年底的827家增加到2018年底的1927家,每5000人就擁有一家書店,書店總量從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5位,獲評「2018中國書店之都」稱號。
從提出「書香之城」建設目標,到獲評「2018中國書店之都」,以及再次成為書博會舉辦地,書香芬芳正飄散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人人讀書、人人愛書」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特質。
鏡頭3
文明禮讓鄰裡和睦
溫暖的城市裡住著溫暖的人
住在西安,很多市民反映越來越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和風度。鄰裡和睦深入人心,文明禮讓成為街頭靚麗風景……這座溫暖的城市也溫暖了生活在此的每一個人。
「尊敬的叔叔阿姨,你們好,我是樓上的棋棋。從現在起我就放假了,在家待的時間就會變長……我在最近的時候會有考級,所以彈鋼琴會彈得很晚,請你們多多包容,這是我和媽媽烤的蛋糕,希望你們喜歡。棋棋」
「可愛的棋棋,我們是樓下的叔叔阿姨。非常感謝你對我們的尊重,蛋糕非常好吃,感謝你給我們分享你和媽媽的勞動成果……叔叔阿姨支持你的愛好,好好努力,為你加油。」
樓上的新鄰居帶來了鋼琴聲,本來可能會產生的矛盾和小問題,卻因為兩封信帶來了鄰裡之間的理解與包容。這兩張小小的紙條也溫暖了三秦兒女的心,讓大家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2017年5月起,「車讓人 人守規」活動在大西安掀起熱潮,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認同和響應。越來越多的車主加入到「車讓人」行列中來,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踐行「人守規」。「車讓人 人守規」已然成為體現西安文明進步的城市名片,讓城市更有溫度、更有情懷、更加文明。
鏡頭4
深居內陸聯通世界
西安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
1958年,寶成鐵路投入運營,成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時隔60年之後,2017年西成高鐵建成通車,為蜀道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如今,寶成鐵路主要承擔貨運職能,西成高鐵則負責客運,兩條鐵路將千年蜀道變為通途,在西部形成了一日經濟圈。
汽笛悠揚,車輪鏗鏘。德國的廚具、比利時的汽車、東南亞的小吃、西安產的液晶顯示屏、涇陽茯茶、石油探井設備、汽車變速箱……品類繁多的生活生產用品通過中歐班列,實現了快速運輸。陝西乃至周邊城市的群眾也因此能夠買全球、賣全球、享全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2013年11月28號,西安港始發首趟西安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班列,近6年來,「長安號」中歐班列每天都在刷新記錄。從1條線路增加到12條線路,從平均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四五列,運送的貨物也遍布「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構建了一條連接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陝西的對外貿易從此不再單純依靠東南沿海地區。
西安港是我國第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港口,現在平均每天有超過5200噸貨物搭乘「長安號」中歐班列從這裡始發,一路向西運抵亞歐大陸。而今年上半年,從西安發出的中歐班列達到了846列,重載率和實載開行量居全國第一。現在,西安已經成為全國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中線路最密、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鏡頭5
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2018年,陝西經濟增速達到8.3%,位居全國前5,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列全國第3位、第4位和第3位;實際利用內資、外資分別同比增長15.1%和16.2%。振奮人心的數字得益於陝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
16個小時航程,加拿大的龍蝦入境陝西;12個小時的飛行,北大西洋的冰鮮三文魚來到西安……繁忙密集的國際貨運航線,讓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成為國際貨運的集散中轉中心。「今年的增幅主要以中轉貨量為主。」節目中,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楊楷說。
快速的分撥中轉,依靠的是便捷的樞紐交通。陝西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深居內陸」的劣勢變成「向西開放」的優勢。如今,66家國內外物流企業來了,50家高科技電子加工項目來了……2018年陝西的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了30萬噸,連續13個月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的眾多口岸功能,也讓它開始了全球最佳中轉機場的探索。
隨著樞紐功能不斷完善,「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科技教育等五大中心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探索不斷深入,歐亞論壇等平臺的搭建,陝西向西開放的門戶作用越發明顯。通關便利讓全球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在陝西聚集運用和轉移轉化,截至目前,開通的國際航線達到58條。
今年5月份,《陝西省推進「三個經濟」發展2019年工作要點》公布,計劃開行國際航線增加到82條,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中心,「長安號」中歐班列全年計劃開行1800列,帶動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新進展。
鏡頭6
文旅產業大發展
萬國衣冠拜冕旒
基於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大省,「文化+旅遊」的雙引擎正在成為陝西經濟的新支撐。2018年,陝西實現旅遊收入5994億元,居全國第4位;遊客接待量達到了6.3億人次,相當於全世界每11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來過陝西旅遊;境外遊客接待量達到437萬人次,是1978年境外遊客接待量的378倍。
常有人說「沒看過兵馬俑就不算真正來過陝西」。擁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陝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8年接待遊客850萬人次,為全國各大博物館遊客接待量第2位。像這樣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在陝西共有9座,排名全國第2位。截至2018年底陝西博物館總數達303座,排名全國第5位,人均博物館擁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再現大唐盛景的大唐不夜城是遊客必到的打卡地。作為目前全國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之一,今年元宵節當天這裡接待了87萬遊客,成為人氣最高的步行街之一。
超高的人氣帶來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2012年到2018年,陝西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了12.5%,截至2018年底,陝西共有各類文化產業市場主體93810個,規模以上企業1299個,營業收入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
話劇《柳青》獲文華大獎,《平凡的世界》經久不衰,文學陝軍也成為陝西的一張新名片。
8月2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會徽「禮天玉璧」和吉祥物「秦嶺四寶」在西安南門廣場正式亮相。取象自傳統禮天玉璧的會徽,和以陝西獨有的秦嶺四寶「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創意原型的吉祥物熱情地張開雙臂,把最真誠的邀請送往全國各地和世界。
來源: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旭
編輯: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