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高成江
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泰山學者
親愛的同學們:
非常開心和自豪你們選擇了基礎醫學院,在這裡,你們將承載著歷史的重任,在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這所百年醫學殿堂,開啟你們精彩的醫學徵程。我代表基礎醫學院全體師生向你們表示熱烈歡迎!
紮根齊魯大地,承繼「齊魯醫學」教育的百年輝煌,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始終秉承「敦學礪行、廣智求真」的院訓,發揚「會通中外,精益求精」的優良治學傳統,在醫學科學之路上務實求新、銳意進取,取得了累累碩果。你們的到來無疑將為學院注入新鮮的血液與活力。
生物醫學科學是探索人體奧秘、循證醫學的必經之路。希望你們不忘初心,堅定信心,保持恆心,積極探索更加廣闊美好的生命科學世界,在奮鬥拼搏中用心感受生命科學的奧秘和科學研究的魅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價值。
選擇基礎醫學院,就是選擇了一個致力於人類健康事業的目標,我們期待與你攜手,在醫學科學之路上發揮聰明才智、為人類健康事業奉獻力量!
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齊魯大學的前身——1864年創辦於登州的文會館。其後歷經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齊魯大學醫學院、山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等發展階段,直到今天的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老舍、錢穆、顧頡剛、欒調甫、馬彥祥、吳金鼎、胡厚宣等一批學術名家先後在此執教。學校醫科實力最強,在30年代中期形成了「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聲譽,可謂聲譽卓著,人才輩出。
我們的校園坐落於濟南市中心城區。這裡被老舍稱為「非正式的公園」,校園闊大幽邃,樹木蔥蘢;這裡有百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也有充滿現代感的教學設施;這裡有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春夏美景,也有秋冬時節層林盡染的繽紛顏色。這裡的美景既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也是山大學子的驕傲,選擇了生物醫學科學,這裡就是你們最美的青春記憶!
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校園
我們的師資隊伍中現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專家)5人。學院全部傑出人才將參與生物醫學科學專業本科教學及科研培養,用培養博士生的資源培養生物醫學科學本科生。
龔瑤琴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高成江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易凡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
馬春紅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泰山學者攀登計劃人選
孫金鵬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於曉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趙偉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英國醫學科學院牛頓高級學者
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我們現有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遺傳學、藥理學等6個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基礎醫學、生物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基礎醫學、生物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另有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神經科學與行為、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前1%,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前1‰。
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圍繞重大疾病發生機制和幹預策略研究,建立了腫瘤學、神經科學、免疫微環境與疾病、代謝性疾病、遺傳性疾病5個研究中心和28個科研團隊。近五年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0餘項, 其中國家級重大、重點類項目9項。獲資助科研經費累計 17239餘萬。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獎、山東省高校科技獎等科研成果17項;發表SCI論文900餘篇,其中在《Cell》《Cell Stem 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ancer Cell》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20餘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我們全部實驗課程將圍繞科研技術基礎和科研思維培養開展,旨在本科階段建立完善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出最優秀的本科生。我們不斷追求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了課程全部網絡化,建立了國內首個基礎醫學課程群。目前學院共有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28門省部級精品課程和4門校級精品課程。在教育部2017年評選的 「第一批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7門在線課程獲評,位於全國醫學類院校首位。
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我們擁有國家級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近五年共指導本科生獲得各類創新項目443項,其中國家級課題69項,校級課題313項,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收錄的論文46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全國醫學生實驗設計暨創新成果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一個學生團隊獲得全國首屆「小平科技創新團隊」。
生物醫學科學(Biomedical Science)是綜合醫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學的前沿交叉學科,基本任務是運用生物學及基礎醫學技術、手段來研究和解決醫學中的有關問題。廣義上來講,人類的身體健康,是我們生物醫學的研究對象,它適應了新形勢下健康產業發展的需求,以培養創新性生物醫學專業人才為目標。
我們將依靠創新體制機制,整合校內外、海內外、優質生物醫學及其相關學科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創造」。將一批優秀、極具創新潛質的學生培養成既具有深厚的數理化功底和生命科學知識,又融會貫通醫學知識,具備優秀的科研創新能力、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卓越的人文素質和生物醫學未來領袖潛質的醫學教育和研究拔尖創新人才。
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為四年制,修讀滿學分後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我們將完全整合生物及醫學類基礎課程,打破學科壁壘,加強交叉學科課程學習,採取小班化、探究式教學,不再延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變成「創造者」。
我們將開創性地引入「一對二學業導師制」,「學業導師」的指導從學生第一年級入學開始直到本科結束,由學院具有一定科研造詣、熱愛本科教學並具有海外經歷的教師作為「學業導師」,根據學生本人興趣和科研方向為學生提供選修課程設計,並對學生學業上遇到的問題提供幫助和建議。
我們採用「生物醫學綜合實驗」「科研輪轉訓練」和「一對一科研導師制」實現階梯化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以熱愛教育、造詣深厚、德才兼備的學術大師作為生物醫學科學本科生科研導師。第一階段學生通過「生物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系統化學習科研原理與技術。第二階段學生進入學院的「五大研究中心」的28個科研團隊,通過一學期的「科研輪轉」充分了解所有科研方向。第三階段學生通過一學期的科研輪轉充分了解導師研究方向後再選擇一對一科研導師,在科研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三學年的科研訓練和第四學年的畢業論文,完全尊重學生科研志向及興趣。
學院近年來與美國哈佛大學、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醫學中心、日本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建立了良好的互相交流訪學機制,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等百年名校達成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生物醫學科學專業本科生可通過短期交流、暑期學校、科研實習、雙學位等獲得海外學習機會。此外,學院還將與齊魯醫學院探討設立優秀生物醫學科學本科生海外交流助學金及國際會議資金專項,根據學生成績提供不同比例的資助金額,讓每個生物醫學科學的學生都有機會「走出去」。
所有學生在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均有機會參加全校範圍的轉專業。
轉入:學院制定了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於已經進入山東大學的其他專業本科生,只要能通過學院筆試及面試的學生均可通過轉專業進入生物醫學科學專業。
轉出:學院對有專業轉出意願的學生不做限制,只要符合轉出目標學院轉專業要求即可轉出,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我們將打破修業年限的限定,對於提前完成各階段課程修讀和學分達到該階段畢業要求的學生,經過答辯可提前授予相應的學位,並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階段。對於真正志向遠大、學術潛力大、綜合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優秀學生,學院將給予本-博連讀長學制培養。同時,學院將與本科生院共同建立等級榮譽學位機制,通過獲得等級榮譽學位,為特別卓越的學生提供脫穎而出的機會,提升學生學習的挑戰性,增強優秀學生的榮譽感。
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就是立足基礎、交叉創新,綜合了醫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學科,選擇生醫科的學生未來可與數據信息專業、計算機專業、材料科學、控制科學等多個方向進行深度學科交叉融合,並在學術界、產業界及管理界產生多種就業選擇。
在學術界方面,目前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需要大量具有醫學背景的生物科學研究人才。
產業界方向可以選擇進入新藥及診斷治療技術的研發公司,目前具有醫學背景的生物科學研究型人才在國際知名公司內待遇不低於高校科研工作者。
管理方向,適合具有生物醫學本科學歷又跨專業考取管理、法律等文科類研究生的傑出人才,可選擇從事新藥研發機構、健康產業、新型檢驗檢測技術公司的管理,或從事醫患糾紛相關法律事務的處理,具有相關生物醫學背景的從業人員在該領域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2019級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班長——楊智帥
去年9月,我懷著對生命奧秘的好奇、對科研的憧憬和為人類健康盡一份力的想法,進入山大基礎醫學院的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學習。可以說,這是我人生嶄新篇章的開始。也許最初選擇生物醫學科學的我,還帶著些許衝動。但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與生活,我已經深深地紮根在這個專業、紮根在基礎醫學院。
山東大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而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就是要用這底蘊,做一個先鋒者、創新者。剛開始,入學伊始,我也曾為將來的方向感到迷茫,但好在有生物醫學科學研討課為我答疑解惑,讓我對生物醫學科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我也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學在生物醫學科學,任課老師是來自各個領域頂尖人才,老師們平易近人,授課深入淺出,讓我們不僅僅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探索生命奧秘的科研興趣也悄然在心底萌發;老師們一篇篇文獻的深度剖析和巧妙講解,也讓我們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思維。生活在基礎醫學院,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氛圍,在食堂和院領導同處一桌時,不會感覺到拘謹與不適,反而會聊起學習與生活;班主任與輔導員時時關注大家的心理狀態與生活狀況,可以說是無微不至;面對出現的的問題,學長學姐不厭其煩地解答,同學間互幫互助。也許,醫學中人文精神的種子,就在這點點滴滴中紮根我們的心間。
2019級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學生——林承霈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奉獻自我,惠澤天下,是從醫者的使命,也是我的初心,來到山東大學的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則讓我能讓我離夢想更進一步,能夠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2019年我離開臺灣,踏入新的城市與山大第一次邂逅,通過校內選拔進入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學習。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嶄新的校園環境,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對首次離家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在基礎醫學院,我遇到來自各地的人,適應從未有過的生活,第一次的離家讓我花了許多時間從生活各處去學習去體會,過程雖然不容易,不過在與老師同學們的相處及他們的幫忙下,很快地感受到「我的山大我的家」的溫暖,我們是第一屆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的學生,沒有「親」學長學姐,但是老師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從安排老師接應我們安頓到宿舍到各位任課老師積極認真跟進學習情況,再到班主任對生物醫學科學這個大家庭生活的幫助和指導,無一不讓我心生暖流,也能更好地適應嶄新的大學生活,對明天充滿了期待。
基礎醫學院始自1864年齊魯醫學教育,在國內醫學教育和研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整個校園廣大幽邃、學風濃厚。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在這樣的基礎上不但擁有頂尖學科全覆蓋的專業課程,而且擁有雄厚的科研創新氛圍、以科研創新為核心的高端實踐教學資源等,讓我在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外,有機會參加各種自己感興趣的高質量的講座,多元的發展拓展了我的視野,給了我培養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充足機會。也讓我有機會在大一就加入實驗室,跟著師姐做實驗和聽實驗講座,過程中師姐手把手耐心地教導,讓我有了面對困難的信心,次次尋找失敗原因,不斷嘗試,不斷進步;實驗室嚴謹求實的實驗作風,也讓我耳濡目染,堅定自己前行的目標。除此之外,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我也利用課餘時間可以參加福利院志願服務的機會,培養了我「博施濟眾」的為醫基本精神;秉持助人為樂之心,期待每周看到住院兒童的燦爛笑容,這些都是支持我繼續努力學醫習的動力。
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專業,讓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努力翱翔,這裡有前人經驗、老師的陪伴、同儕的相互提攜及學校舉行的比賽和活動,讓我的大學生活充實又有許多收穫。期待在2020年能與學弟妹相約生物醫學科學專業,攜手完成夢想,一同留下無悔的青春!
招生規模:30人
招生對象:2020年度入學的山東大學理科新生
招生方式:通過學生自薦,專家面試的方式進行選拔(新生軍訓期間,徵集正式報名信息,完成面試選拔,重點考核英語水平、科研潛質與創新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