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眾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享受性消費,將身心健康擺在首要位置。作為與健康相配套的產品——保健食品也日趨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但不可否認,目前國內保健食品行業魚龍混雜,許多消費者在保健食品產品架前無所適從。近日,記者在「第十三屆中國特許加盟展會」現場採訪參展的6家燕窩連鎖加盟企業時發現,燕窩行業呈現的在市場定位以及養生會所等加盟模式方面的探索有望引領保健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燕窩產品走俏
從第一個吃燕窩的鄭和開始,燕窩在華人的歷史裡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燕窩作為珍惜的滋補品,是顯赫的皇親國戚、貴族富豪的御用珍品。近幾年來,隨著燕窩產量的逐年增加,燕窩價格逐步下滑,同時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在逐步上升,燕窩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步履正在加速。燕窩的功效和價值也漸漸得到許多消費者認可。近幾年來,燕窩行業打破了單一的經營模式上,從單一賣產品到產品、文化和服務相結合的專賣店和養生會所的模式。掀起了一股燕窩行業的投資熱。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負責人介紹:「像燕窩這種高檔營養品零售行業發展比較快,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這兩年來燕窩專賣店加盟受到很多投資人的追捧。」
目前全世界每年燕窩產量在2000噸左右,香港地區每年消費的燕窩總量約為150噸,在新加坡至少有80%的孕婦使用燕窩,國內以上海、江浙一帶及廣東地區為先,其他地區的燕窩消費也開始在走俏。中國內地市場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加上經濟迅猛發展,富裕階層對健康及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燕窩具有強大的消費市場,從2004年開始,燕窩市場消費額以年60%的速度增長。同時連鎖加盟模式具有投資小、成本低、效益好的特點,燕窩市場發展空間巨大,「錢」景無限。
以文化帶動消費
2001年前燕窩商家一般在商場和藥店設立專櫃銷售產品,2002年由於燕窩需求量增加,而國內消費者對燕窩的燉製方法不太了解,燕窩產業面臨發展瓶頸。2003年開始,燕窩行業陸續嘗試連鎖專賣和養生會館模式。
記者了解到,專賣店形式主要表現在產品服務和文化內涵兼顧,拿燕安居舉例,該公司的專賣店非常注重店面文化內涵,將傳統養生文化融入店面風格,店面用燕窩作為外牆圖案,設計風格柔和、溫馨。在提供產品服務的同時,不光提供燕窩產品,還包括其它配套服務,如由店內專業烹調師代客挑毛、清洗、浸泡、烹製的代燉服務、產品電話購買預約、免費送貨上門等。而養生會館的模式則與專賣店有所不同,養生會館更加注重提倡時尚、高端、雍容典雅的理念,如燕思巢公司的「思巢軒」養生會館,內部裝修精緻,山石、字畫遍布其中,格調古典雅致,用公司負責人的話講,這種會館的經營模式,主要是為高端人士提供一種具備良好文化底蘊和高端氛圍的商務洽談、交流場所。
「連鎖專賣和養生會所的發展模式,不僅僅使消費者了解燕窩的文化內涵、燉製方法,還能在提供服務的同時帶動銷售。」廈門燕安居連鎖經營有限公司招商負責人張家哲說。
除此之外,燕窩行業也在把握市場脈搏,創新工藝,擴大消費者群體。有些燕窩專賣店將烹煮廚房引入前臺,現場交消費者燉燕窩;燕窩加工工藝改善後,燉燕窩的時間只要10-20分鐘;針對孕婦、兒童、老人、亞健康群體開發不同的產品,目前,除燕窩禮品外還有燕窩罐頭,燕窩食品、燕窩護膚品,燕窩面膜等。
謹慎加盟
據了解,投資燕窩專賣店的成本在30萬以上,店面面積要求至少50平方米以上;投資養生會所的成本在200萬以上,店面面積要求至少200平方米。企業給加盟商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協助加盟商選址,提供裝修的效果圖和施工圖,對加盟店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培訓,實施區域市場保護,不定期促銷支持,合理配貨等。
同時燕窩加盟企業也要求加盟商具備一定的資質。「加盟商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選擇加盟方式和發展規模,我們需要有良好投資心態,不急功近利,有培育市場觀念,熟悉高端人群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全身心投入加盟事業,具備良好社會關係,有良好的市場信用度的加盟商。」廈門市雙丹馬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燕之屋連鎖機構總部招商部區域經理陳立志說。
業內人士提醒:目前,燕窩行業市場尚未完全成熟,連鎖加盟不僅帶來豐厚利潤,也具有很高的風險。所以,廣大的投資者在選擇燕窩連鎖加盟品牌時一定要根據投資人本身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
張家哲說,國內大部分燕窩是通過走私等不合法渠道進入市場,其中也不乏一些假的燕窩品牌,所以,在加盟前投資者應該實地調查,諮詢專業人士,確保與合法、正規、誠信的企業合作。
而且,目前市場上很多品牌燕窩的價格虛高,完全脫離了產品的價值性,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隨著燕窩市場的逐步成熟,競爭程度也將趨於激烈,暴利將不可能持續出現,而初期的高定價與後期的被迫價格調整,必將使原有的客戶產生信任危機。
投資人鄧贊贊女士說:「我比較看重燕窩企業的自身的實力和是否能提供較強的後續支持。一個成功的企業應該具備良好的產品的質量和口碑和較高的品牌的知名度,和這樣的企業合作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消費者的認同,產生利潤。同時是否具有良好的採購能力、良好的物流配送能力和長期培訓體系也是我考察合作企業的重點。」 (記者 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