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唐鳳)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出版的增刊「2013 年度亞太地區《自然》雜誌論文發表指數(NPI)」顯示:2013年,亞太地區研究人員在《自然》品牌18 大主要研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為1371,佔總量的31%,比2012年增加了3%。增刊編輯指出,「該地區將繼續成為質量研究產出增長的引擎」。
中國在亞太地區科學界的主導影響力正在逐步上升。增刊編輯預測,中國「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逐步成為亞太地區NPI 的首要貢獻者」。2013 年,中國科學院首次將日本東京大學擠下 NPI 學術機構排名榜首。中國科學家也一路高歌猛進,他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遠多於日本或亞太地區任何其他國家/地區的同行。在化學領域,中國同樣是區域領導者。
「儘管中國增勢迅猛,但按照作者單位數量對論文發表數字進行修正後,日本仍是此區域執牛耳者。」該增刊編輯說,「然而,中國正在縮小差距,依目前速度發展,有可能在2014 年超過日本。」
2011年,日本經歷東北大地震和海嘯,但在18億美元的科學刺激計劃的幫助下,該國在物理學、生命科學及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仍然領跑亞太地區NPI。
澳大利亞以其強大的氣候變化和免疫學研究力量,牢固佔領著亞太地區第三的席位,而且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昆士蘭大學在世界排名榜上不斷攀升。韓國名列第四位,與2012年相比,2013年NPI產出量略微增長。而該國政府和私人企業宣布的高水平科學和技術投資將加速其科研產出。
「2013 年度亞太地區《自然》雜誌論文發表指數」主要測量各個國家地區和各大科研機構這一年來,在《自然》品牌 18 大主要研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以期管窺亞太地區 2013 年研究現狀全貌。
《中國科學報》 (2014-03-31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