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去年人大附中首次在點招中錄取了40名四年級的孩子,今年甚一度有謠傳,四年級要擴招2個班(佔五年級80名額),但上周在「四年級早培班」的一次家長會上,LLL明確通知:
1、本年度早培招生計劃取消四年級早培班
2、去年部分四年級早培生經過協商進入本屆五年級早培班學習
(不佔五年級早培的招生名額)
這看似是一個「壞消息」,但我認為不論對四年級或五年級孩子,還是今後進入rdf初中的長期學習來說,這都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一個生源更靠譜,競爭更公平,更關注孩子長期成長的rdf早培班正在成長。
rdf點招四年級的孩子,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自有早培起,每屆招生中都會夾雜零星的四年級學生,但招滿40個孩子形成一個「小四班」,去年是首次,也算是「實驗項目中的實驗項目」了。
去年設置這個小四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往屆四年級牛孩奠定rdf教學信心
往屆零星點招的四年級孩子都是真的非常優秀,很少出現不適應早培的情況,這給rdf點招小四奠定了心理基礎
整體學生素質的提高
大環境下,關注課外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多,越來越早,孩子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進一步發展能力化而非技能化的教學方式
這個在後面「早培怎麼教學」的部分進行說明
設立初衷是好的,但通過一年的嘗試,現實和設想的有些不同,而這次rdf也主動作出調整,不僅給了去年小四提供了退路,也是明確自己今後教學的方向,而取消小四的原因也確實令人尊重:一切為孩子的長期發展做切實考慮,而不是出於「爭生源」的革命鬥爭。
設想與現實的區別中,學生的實際能力偏差是影響最大的,換句話說,上屆小四的學生中有很多不適應早培的學習。
從去年小四的點招標準來看,就是數學大於一切,綜合成績僅作參考,而從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來看,四年級杯賽成績優秀,並不能代表孩子就是好。實際上,大部分孩子並沒有經歷真正的學習考驗。
四年級選拔標準注重數學,學習能力閾值評判不準
四年級的數學杯賽成績好,除了說這個孩子確實能力強之外,還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一門心思只學數學,佔了學得多、學的廣的便宜;比如有些能力很強的孩子還沒走入奧數的大門,使得競爭壓力小;比如四年級知識難度不大,邏輯鏈短,無法考察孩子的數學嚴謹性和學習習慣等等……這些都使選拔過程更偏向「成績」選拔,而這本身有悖於rdf的教學理念。
四年級數學知識較片面,數學能力衡量不準
考驗孩子數學能力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四年級沒學到的。代數部分的分數和比例計算、複雜應用題,組合部分的計數進階、論證構造內容,幾何部分的五大模型、勾股定理,數論部分的因倍、進位、同餘等等,都是非常考驗孩子的數學能力!沒有經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和磨練,怎麼可以說孩子擁有理科特長呢?這些知識更貼近今後學習的邏輯,也確實可以提升孩子的綜合理科能力,絕非像四年級的一些知識,會做幾道技巧性的花式「標數法」那麼簡單。
既然知識儲備不足,那是不是早學、提前學就能夠適應早培呢?
大錯特錯!
經常有家長問我:你看xxx跳了級學習,就被老大點招了。關於這個現象,我認為事情不能光看結果,因為早學和被點這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一種連帶關係。
提前學看起來很有用,原因是有些孩子他們本身能力強,本年級的內容無法滿足他的學習能力和欲望,而跳級之後,他們可以很好的適應高年級學習。
我一直以來對於跳級的孩子也都是一個標準:
你如果覺得自己在高年級學習中還能保持領先,那就跳級學,不然就好好的把現在的知識學好,培養能力才是重點。
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知識儲備的鴻溝下,如果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夠優秀,那麼學好跳級知識的唯一途徑就是「多刷題、多上課」,多聽幾遍,題目背也背會了。然而,「初次學習」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知識學習的過程變成「熟能生巧」而不是「觸類旁通」,那就真是毀了孩子的學習意識。
這是很多孩子學習的現實寫照,我寫這篇分析的最大原因也是讓大家了解這點,四年級的孩子們,不要不停追求眼前所謂的目標,不要把學習數學變成學習數學題。四年級,你佔什麼坑班?攢什麼小班?學什麼初中?刷什麼題庫?
有點激動,但看著現在很多四年級的孩子就因為聽到了「小四班擴招」的謠傳就開始停課刷題,真心為他們心傷。不是不能刷題,做題也是學習的一個部分,但如果把刷題當學習,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呢?或者說學習方法太低級了?
多少前輩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使勉強上位,早培班的教學方式確實不適合這類純粹靠刷題來學習的孩子。
就像人大附的辦學理念「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樣,作為實驗項目的早培班,成立的初衷就是想讓更有能力的孩子脫離高考的枷鎖,給孩子打開更多的大門。
「不局限於課本而高於課本,不針對於高考而高於高考」
早培強調自學,鼓勵自主探索,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點播和開拓視野,而這種方式確實讓「依賴技巧性」學習的孩子摸不到頭腦。
所謂能力培養,強調自學,舉個例子就能明白:早培班每周8節語文課,4節課去圖書館閱讀,4節課寫作文,很少講「知識性」的內容,而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的學習習慣和探索精神並未養成,還處於我媽讓我學什麼我就學什麼的階段,自己對知識沒有探索欲望,那這種軟性的作業和課程,他學到的確實寥寥無幾,只能繼續在課外攢班學習,學校沒學好,課外學一堆亂七八糟的,每天如臨大敵,人心惶惶,學習效率低下,人大附必然不想培養這樣的孩子。
發展才是硬道理
正確的學習方式能讓孩子在長期競爭中始終處於優勢
家長應該平心靜氣,杜絕浮躁和刷題式的學習,必然在初中的學習中必然落得下乘
上好學校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好未來,但通過毀未來的學習方式去把小升初目標化,未免得不償失,本末倒置
不是,符合當初「零星點招」標準的孩子,還是可以在今年被點招,所謂零星點招的標準就是:孩子從成績、能力和性格上,各方面在五年級的早陪中也可做到領先,老師不用在今後的學習中因為年齡問題而特殊照顧的同學。尤其是今年,四年級的標準應該不僅是數學大於一切,而是至少要數學好。
2上屆小四學員進入本屆早培學習,會佔這次的招生名額嗎?不會
3lx剛點了40個四年級油菜,傳說暑假還要再點40,rdf是不是因為不想跟lx爭生源才放棄了小四班?不是,按照剛才的分析,點40個四年級風險過大,rdf也是通過自己的行動驗證了這一點,所以這40人本身就沒什麼可爭的,rdf不招小四是出於教學考慮。
準備迎春杯
5rdf還考科學,我現在要讓孩子去學初中物化生嗎?科學探索者有點看不下去啊!rdf考察科學的初衷在於考察孩子全方位的理科素質,希望孩子能在小學階段接觸科學,而非提前學初中的知識,所以現在準備科學的話,看十萬個為什麼就成了,推薦《dk百科百問百答》。
最後插播一條《人大附實戰班演練班》內部通知
摩比學堂的《人大附實戰演練班》已經進行到第三周,這次的政策變化來的很突然,但實戰班中已經報了很多四年級的孩子。不論從摩比學堂的教學理念出發,還是以我個人的觀點,我們認為,《實戰班》不適合大部分的四年級孩子學習。
高強度的短期備考不利於孩子的長期成長,四年級的孩子更應該把時間用在積累知識、提高能力和培養習慣上。我一直強調,四年級的孩子就不該「備考」rdf,能力到了,是你的就是你的,靠短期備考「上位」,焉知非福。我們應該放平心態,專注於孩子的成長,提高了能力,明年小升初一定有你的一份!
消息已經得到幾天,但遲遲沒有通知的原因只有一個:
學堂雖小,但也是上市公司的一個部門。
這幾天我是在為四年級的孩子從財務流程上爭取短期班退費的權利:現已批准
您現在只要到摩比中坤館(大鐘寺中坤廣場C座2層)前臺說明:我是四年級實戰班學生,申請退費,即可辦理業務。
請四年級的家長好好斟酌,找準目標,眼光放長!
掃描下圖二維碼,加入摩比學堂新五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