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大】關注
創新:高校的靈魂
嘉賓:
王子鎬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
高金吉
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大機電工程學院博導
段雪
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大理學院博導
王勇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08級碩士研究生
萬軍
信息學院自控0504班
王子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科技進步的應有之意,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由之路。
大學要不斷瞄準國際知識和技術前沿,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進行學科交叉融合、技術的集成創新,為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職能打造高水平的學科平臺;大學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內容、培養機制,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大批適應國家和經濟社會不同需求的創新人才和智力支持;大學要科學定位,堅持特色發展,面向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在貢獻中求支持,在開放中謀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強特色,發展特色,以特色發展保證大學的質量和水平;大學要不斷改革創新校內管理制度,優化資源配置,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高金吉:高等工程教育要改革,要創新,創新是大學的魂。
創新之根在實踐,工程科學研究要重視工程實踐大實驗室。科研工作要從只重視文章和鑑定成果的狀態下解脫出來,要重視「他引」,更要重視「他用」,要到經濟建設主戰場去定位。創新要多學科交叉和團隊協作。那些在專業知識之外,能掌握並廣泛了解不同學科領域的人是明天的成功者。拆除那些隔離傳統大學院系之間的圍牆是至關重要的。創新要培養有終生學習能力的人才。知識新陳代謝越來越快,學校教育的根本是教人如何學習,培養有終生學習能力的人,去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和需求。
務實,求真,協力,創新。北化大要力爭成為對中國最有用的大學之一。
段雪:創新並不只是一個華麗的辭藻,其具有豐富的內涵。對於行業高校的科研工作而言,我認為創新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創新的動力、如何實現創新、踐行創新及其效果。
我們學校帶有鮮明的行業特色,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無論是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還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調整結構、拉動內需、促進增長和保證就業的特殊時期,實現科技創新始終是學校強有力的措施。
將實際問題轉換為科研工作的目標,進一步從中提煉和凝練科學問題,並且充分考慮本學科領域的學術前沿,這種理論與實際的密切結合,是實現創新的有力保障。當然,科研工作者要有學術高度和「十年磨一劍」的韌性及耐力,「咬定青山不放鬆」。
創新是否有價值,對於帶有行業特色的高校而言,一定要在工程和工業實際中踐行創新,一方面檢驗經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所得規律和結論是否正確;另一方面,面向實際需求的創新一定要有效果,產生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應強調「以成敗論英雄」。
王勇:學校將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我們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
課堂上,老師啟發我們的創新思維,讓理論課堂變得並不乏味,反而能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很多學校裡資歷深厚的老教授,給學生的創新思維空間頗大,同學們都很有激情。實驗室裡,導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既寬鬆又嚴謹的科研環境,更是鼓勵自己的學生敢於嘗試,善於發現,勇於創新。
課外生活中,學校定期舉辦「博士生論壇」、「科技文化節」,為學生科研創新提供了交流平臺,而「學術之星」的評選則形成了學生創新的激勵機制,「學術之星」在研究生群體中很受追捧。另外,一年一度的「寰球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也備受同學們關注。這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發起的活動,旨在鼓勵廣大研究生進行技術創新和開發創新性創業思維。同學們通常組隊完成項目,「寰球杯」中的優秀作品被推薦參加北京市和全國的「挑戰杯」,歷年都取得不錯的成績。總之,在北京化工大學,創新無處不在。
萬軍: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持續更好、更快發展的前提條件。
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應該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勇當國家創新的先驅。所以我覺得我們大學生首先要培養創新的思想,敢於挑戰,勤於思考,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知識,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實踐,在探索中不斷進取;另外我們大學生還要培養創新意志,開拓伴隨著困難,探索意味著艱辛,在創新求知的道路上大學生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的考驗。許多同學因為半途而廢而失敗,唯有堅持到最後的同學才能取得成功;信念是成功的前提,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肩負起國家發展的重任,將創新作為己任,利用學校為我們提供的良好環境,努力為國家的發展,學校的建設貢獻出化大學子的一份力量。
【化大】精神
宏德博學化育天工
天佑
古往今來,以何為榮?功侔造化,石破天驚。物盡其用,窮自然之妙道;人盡其才,樹人本之令名。莽莽大千世界,爭奇鬥豔;巍巍化工大學,冠名北京。追科學之前沿,五十載校運昌盛;建一流之名校,新世紀成就恢宏。
若思化工傳統,當拜老君立則。萬物萌生,本源太極。無中生有,生生不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術。格物窮理,探索宇宙精華;外爐內丹,練就人生道德。
若觀化大新貌,當拜改革收穫。三大校區,三星閃爍。東校區,三環線上,交通便利;西校區,紫竹院西,環境優雅;北校區,昌平區內,風姿綽約。嘆當年,文革停課,門可羅雀;看如今,快馬加鞭,龍騰虎躍。盛名之下,有意返璞歸真;同儕之間,不愛矜奇炫博。
至於集古今之智慧,大才大用;探中外之文明,先知先覺。文法有當代名師,化工唱國家主角。桃李滿門,育學術之精英;弦歌盈耳,習孔孟之禮樂。體大禹之名言,寸陰是爭;作家國之棟梁,一心向學。
喜看今日之化大,學科整齊,師資先達;管理周全,注重當下。化大精神,樸實無華;化大成就,令人驚訝。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艱苦奮鬥傳統,代代傳承;求實創新精神,拳拳憑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靈丹一粒,與之俱化。
且夫夏雨冬雪,春蘭秋菊。樓前屋後,蒔花種竹。校園建設,花團錦簇。校訓尊嚴,校風清穆。教學課堂,活潑嚴肅;實驗樓中,緊張忙碌;運動場上,你爭我逐;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辦公室內,左右和睦。一日三省,吾身全育。
然而新型化大,捷報頻傳。先進之設備,價值連城;材料之標本,品類超全。主管領導得力,師生奮勇爭先。感受和諧之氛圍,回眸一笑;瞻仰主席之巨像,揮手依然。圖書則汗牛充棟,儀器可測地窺天。
幸哉!躬逢盛世,沐浴東風。化工大學,如日在中。相今宜鑑古,中西貴交融。順應自然,探索世界奧妙;改造自然,鑿開宇宙鴻蒙。科學發展,大路開通。橫刀立馬,何人稱雄?看我化大,巧奪天工。
【化大】寄語
●張常群(全國教學名師)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年輕的朋友們,把握住你們的每一天,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你們的勤奮一定能使平常的機遇變成良機。
●楊萬泰(「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人貴高志,學貴有恆。希望同學們勇於挑戰,自強不息,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社會責任感的當代大學生。
●陳建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天道酬勤」。在科學的道路裡希望同學們勤奮、踏實、進取、敬業。
●張立群(「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常言道: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希望同學們從小事做起,勤於思考,刻苦鑽研,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化大】漫畫
耿立媛繪
劉敬敬繪
耿立媛繪
劉敬敬繪
化大戀歌
祁晉豫
四年,一晃就過去了。我與化大似乎談了一場戀愛。
從前,一個不諳世事的丫頭片子與她在紅色的校園裡相遇,那份對她的好奇並沒有因為昌平的偏僻而有所減少;然後,我融入了她、了解了她,我們彼此為之努力著、付出著、收穫著;現在,自信樂觀感恩的我離開了她,可對她四年的情意卻註定這一生我都無法忘記。
在我的記憶中,化大帶給我的都是樸實、認真、積極等等一系列讓人覺得踏實的形容詞,在那種淳樸環境中的耳濡目染,我磨平了幼稚的稜角,學會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明白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那種自信,收穫起彌足珍貴的友誼,體會到那種默默付出的坦然與寧靜。
坐在自習室中,看著熟悉的黃色桌子、藍色椅子,不禁想到我曾經天天必會報到的階教,還有我那舒服的十樓自習室。迷戀又向心頭襲來。我迷戀北化,迷戀那種質樸與純真,迷戀那種低調與自信,迷戀那種努力與謙虛,……這一切的迷戀都讓我與化大密不可分,緊緊相連。
四年,在人生旅途中佔據著不小的篇幅。477、641、227,曾經的三個宿舍;地下室、行政樓404,曾經全心全意為追逐夢想而奮鬥的辦公室;階教與主樓1006,圖書館四樓與主樓410,曾經埋頭苦學的地方。四年的生活就這麼簡單地縮影於紙上,可那裡融入的人與情又豈是我能概括的?想寫的太多,在腦海中重現的一點一滴都是那麼晶瑩透亮,那麼彌足珍貴。
那次知識競賽記憶猶新,因為差一點點運氣我們沒有拿第一名,輸得很不甘心輸得很鬱悶;那次服裝設計大賽是我們班最輝煌最出彩最興奮的一次表演,遺憾的是沒有留下DV記錄那些驚豔,只有幾張零散的照片讓我們炫耀;那次在641的聚餐,姐妹們重新認識了彼此,坦誠而釋然;那次大耗子VS藍皮貓籃球對抗賽,盡顯友誼的純真;那本我做執行主編的《北區?望》一直珍藏於床前,帶我回味著簡單的愉快;那個我放棄暑假在其中待了一個月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老師們的精益求精深深觸動我的心弦;還有那個不能不提的北京奧運會志願者身份,是化大給了我唯一的機會……
現在的我和她只有半個小時的路程,雖然我在新的環境中有了新的開始,可是北化與我的種種,都深深地烙印於心:我依然想念那裡簡單真實的同學,是你們與我一起書寫精彩的四年;想念真心實意教導我們的學科老師還有可愛的團委老師,是你們的無私奉獻讓我一步步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接受挑戰;想念那熟悉的一草一木,是你們讓我享受著化大的舒適與平和。
與北大、清華、哈佛、耶魯相比,化大缺乏耀眼的光環,但化大有著自己的驕傲,出身化大的我們往往有更多的現實、質樸與勤奮。我們沒有傲人的背景,但我們有化大賦予的勇往直前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一心一意的執著,樂觀自信的心態。
離別的日子幾近一年,重逢的約定不知何時實現,只願那一天早點到來,我們可以再次攜手走在圖書館前愜意的林蔭道上,走進依然如舊的自習室,在「母校之光」前合個影,坐在食堂一樓享受美味的早餐,暢談我們的化大無悔……
大學生(油畫)呼喜江繪
矗立在教學主樓前的毛主席像,「母校之光」雕塑下讀書的身影,紫藤長廊裡疾走匆匆的人們……五十年的風雨歷程,五十年的耕耘培育,憑著這種樸素的情懷與嚴謹的態度,一代又一代化大人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屬於自己的時代之歌。
【化大】 地標①教學主樓
六層的小樓飾以普通的乳白色,水泥地板也沒有特色可言。可是,正是在這裡,我們得以與老師交流,得以看到智慧擊撞的火花。伴著化大一起成長的教學主樓,承載著數代化大學子擁抱未來的夢想與希冀。曾經有多少尖端科技,都是在這裡的一間普通教室開始了奮鬥的足跡。這小小的主樓,留有我們苦學的汗水,給予我們創新的靈感,讓我們深味人生的磨礪與成功的喜悅。或許,每一個人都會在主樓尋找夢開始的地方,而且他們知道一定會有夢圓的那一天。儘管她仍會以她的素麵相對,可她的涵養與魅力已經讓人銘記心間。(魏長林)
【化大】地標② 母校之光
「母校之光」是一座既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雕塑。說她普通,是因為她與其他任何一座雕塑在質地用料上沒有什麼不同;說她不普通,是因為她是校友捐獻給母校禮物,承載著每一個化大人對母校的深厚感情。深紅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兩隻手向上託起三條環繞上升的生物鏈:那是學子們不斷探索和進取的精神。「母校之光」,有春的溫暖,夏的燦爛,秋的成熟,卻沒有冬的嚴寒;「母校之光」,閃爍著充滿母性的智慧之光,引領著一批又一批的學子邁向金色的殿堂。心存鴻鵠之志的學子從這裡放飛,遠航的將士在這裡起錨!(魏長林)
【化大】地標③ 校園金秋
當你漫步在這條金色大道時,就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飄零的落葉如一隻只輕盈的精靈追逐著秋風:或掠過你的發梢,或親吻你的臉頰,或棲息在你的肩上,或躲藏在你的包裡,或滑過你的指尖……它們以淘氣頑皮詮釋著北國秋天的另一方氣象。腳下的沙沙聲如優美的旋律伴隨著你,即使一個人也絲毫不會感覺秋的寂寥和冷清。在這條短暫而漫長的美麗神話之旅中,你可以盡情地呼吸秋的成熟氣息,欣賞秋的颯爽英姿,觸摸秋的蒼勁有力,體味秋的爛漫多情。拍一張照片,剪輯一段短片,記錄這份美麗的瞬間,讓短暫成為永恆。(鮑海燕)
【化大】地標④ 紫藤長廊
初夏時節,是紫藤長廊最美的時候。坐在長廊的石凳上,看著長廊頂上開滿了紫藤花,一簇簇地垂下來,像一串串飽滿的葡萄掛滿了枝頭。淡紫色的花瓣散發出一股淡淡的幽香,讓人心曠神怡。金黃的陽光透過綠葉之間的小縫隙點點滴滴地灑下來,溫暖著每一顆年輕的心。清晨的長廊是熱鬧的,看英語的,念散文的,背政治的,每張臉上的表情都如此認真,有著對未來蓬勃向上的激情。當月兒悄然升上樹梢,長廊便成為談天說地最好不過的場所,情人間甜蜜的私語,朋友間低低的傾訴,都能與世上最動聽的旋律媲美。(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