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婚禮扎堆。在熱熱鬧鬧的結婚大潮中,送紅包成了讓許多人頭痛的事情。送多少合適?一面之緣的「朋友」的婚禮,要不要去?物價上漲,紅包要不要「與時俱進」?200元的「最低行情」要不要突破?有人感嘆,婚宴請帖就像「紅色炸彈」,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送多了心疼,送少了沒面子。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本報記者 李銀/文 陳元才/圖
從5角錢到500元
李先生告訴記者,臨近年底,朋友結婚特別多。他大致算了一下,這些紅包加起來都超過他半個月的工資了。和李先生一樣,不僅是婚禮,還有喬遷禮、滿月禮、升職禮等,基本上每家每戶每月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幾件需要出錢的事兒。
李先生是1980年結婚的,他向記者回憶起了當年結婚時的情形。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收入水平並不高,當時每個月工資也就20多元,送禮金的時候都是幾個人湊錢來買一個暖瓶,或買一個洗臉盆什麼的,有的出5角錢,最多的也就是出1元錢。他結婚的時候,單位的全體同事「拼禮」共同送了一件床單,每人平均花費5角。對照現在參加朋友的婚禮,自己要出200元至500元,30年間份子錢漲了近1000倍。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3年內,婚宴價格大約上漲了50%。幾年前,一桌婚宴只要五六百元,這一兩年來,海口高星級酒店幾乎找不到1000元以下一桌的婚宴酒席。一婚慶界人士分析說,婚宴價格上漲還體現在菸酒、鮮花、糖果上,以及與之相關的司儀、婚車等費用。
市民坦言「傷不起」
按常理,物價節節攀升,「份子錢」當然也得跟著「鼓起來」才合適,但「並沒有跟著一起漲的工資」,讓不少赴宴的市民坦言「傷不起」。
剛到某廣告公司上班4個月的羅珊珊是位85後,10月份以來,她接連收到同事、同學以及朋友的4個結婚請柬,這還不算11月份電話通知要結婚的朋友。「從10月份以來,我每參加一場婚禮,就像趕場一樣,連飯都來不及吃。」羅珊珊無奈道,「有幾對結婚的雙方還都是同學,所以紅包是雙份的。」
羅珊珊現在的月收入為2000元,除去房租以及日常衣食行等開銷,往往到月底就捉襟見肘了。而從10月份以來,為了給朋友包紅包,她現在已是外債一身。
李梅在金龍路一私企任會計工作。由於剛來海口不久,沒有什麼朋友,只和本單位的同事熟悉,但是最近收到不少結婚請帖。「我們單位年輕人多,一結婚都是一個時候,誰讓年底結婚是個好時間呢?」她犯愁了,「我和他們只是一面之緣,算不上熟悉,可是對方還是送來了請帖。不去吧,都在一個單位,抬頭不見低頭見,對以後的工作不利。去吧,覺得挺虧的。」
調查中,大多數市民抱怨,一收到婚宴請帖就害怕,就要琢磨到底包多少錢算合適?送多了,自己承受不起;送少了,又怕新人不高興;另外,有些新人只是見過一兩次面的,不去不合適,去又覺得無趣。
婚宴紅包多少錢合適
婚宴紅包,包多少錢算合適?這是令人糾結的問題。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普遍的水準是:普通的同事200元起價;關係稍好一些的400元至500元;閨中密友、發小則有可能上千元;如果是親戚,一般都要給幾千元。
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市民,80%的人認為,紅包「厚度」要依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和新人的感情程度來定,「有能力就多給幾張,自己沒啥錢,和對方也不算很熟,給個200元就好了」。10%的人表示在收到同事請柬時會視而不見,他們認為沒必要為了面子付出那麼多錢。10%的人選擇300元至500元甚至更多,他們表示人情交往不能用錢來衡量,不會選擇最低標準,能多則多,不能讓人感覺小氣。
市民陳女士表示,一般同事朋友間請喝喜酒,沒有什麼人情紅包的說法,封紅包去喝喜酒只是表示祝賀。而親戚的紅包就不一樣,是人情紅包,人家以前給你多少,你就得還多少回去。
「大家共同湊個吉利的數字,平攤下來錢比200元多,又都能承受。」家住文明東路的秦曉麗說,她和朋友嘗試過多次,「此招效果不錯,雙方都滿意」。
「紅色炸彈」逼出「拆彈專家」
最近,一種時尚的「拆彈紅條」在年輕人當中悄然流行。這種紅包裡面除了一張賀卡,未裝分文禮金。賀卡十分精美,大紅顏色,上面寫著「百年好合、永結同心」字樣,通常還印著這樣一句話:「恭祝××新人新婚大吉,百年好合,早生貴子。本人××獻上最誠摯的祝福,來日可憑本條參加本人婚宴。」
記者在淘寶網上的婚慶用品專賣店裡發現,不少商家都出售這種1元錢一張「拆彈紅條」。記者在一家名叫「溫馨小屋」的網店看到,店家出售的這種「拆彈紅條」一個月共售出45張。店家還貼出了「產品說明」:適用人群為月光族和夾生朋友(雙方皆是第一次宴請,如一方之前有包過紅包,則紅條無效);使用方法為持「拆彈紅條」一張,即可赴宴,代替禮金。下回對方可憑藉此「拆彈紅條」還禮,互不相欠。
錢不能成為感情的量化標準
「寧可憋屈自己,也要面子,多包點,這種做法,真沒必要。」海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唐教授說,婚宴紅包多少錢為宜,應依自己的經濟實力來考量。
「打個比方,你月薪有2000元,再好的『死黨』結婚,你總不能一下子包1000元吧?」唐教授認為,送紅包者死要面子活受罪,新人收到這類紅包後,怕是心裡也不是滋味。
眼下,紅包行情看漲,這對中低收入的市民來說,確實「傷不起」。就此,唐教授說,婚宴送紅包數額很講究,通常情況下,紅包數額都很喜歡含2、6、8等吉祥數字。
唐教授建議,如果覺得200元紅包有些少,那麼可以嘗試以吉祥數字來包紅包,如260元、280元等。送紅包的人顯得有新意,而收紅包的人則收得舒心,這樣一來,既吉利又不失體面。
對於只有一面之緣的新人怎麼包紅包,唐教授稱,不少新人在邀請赴宴對象時沒有充分考慮清楚,打個比方,僅僅是一面之緣的「朋友」,或是許久未曾聯繫的「朋友」,一結婚就發送「紅色炸彈」,有些連請帖都沒親自送上門,就用手機或QQ發個信息邀請赴宴,也難怪人家心裡不是滋味。
唐教授表示,從最開始的幾十元、幾百元,到現在成千上萬元,份子錢已經變味了。很多人把份子錢的多少當成了量化關係遠近的標準。他認為,份子錢代表了對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錢永遠不能代替感情,誰的錢給得多,就代表誰更親近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不能讓錢成為感情的量化標準。
■手記
別讓婚禮成為「甜蜜」的負擔
對於新人來說,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鋪張浪費的理由。道理很簡單,儀式也好,慶典也罷,說到底只是一個程序化的東西,它可繁可簡,可重可輕,對其理解取決於對這一形式如何認識,同時還需顧及自身的經濟條件、家庭狀況等。
真正維繫愛情的不是一時的排場風光,而是兩人的相知相愛。如若一味為了面子工程,打腫臉充胖子,追風高消費,讓自己或父母承擔巨額消費之「苦」,那將得不償失。對自己也好,對別人也好,婚姻雖然甜蜜,但不應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