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沿海,東臨揭陽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連惠州市,與惠東縣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縣相連;南瀕南海。總面積4865.05平方公裡 。下轄城區、海豐縣、陸河縣,代管陸豐市,2018年常住人口299.36萬人。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80.30億元 。深汕高速、廈深鐵路、廣州至汕尾高速鐵路貫通全境。
汕尾是一片紅色故土、革命老區。是全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全市4個縣(市、區)均為一類革命老區縣。汕尾是閩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交匯地,有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等3大稀有劇種,擁有9項國家級、2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汕尾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沿海,水上陸地交通都很便利,南下北上極為方便。除此之外資源豐富,尤其是海洋資源,汕尾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這裡還留有很多歷史遺蹟,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被稱為是東方的夏威夷。今天小編主要來帶大家介紹下汕尾市八大名人,希望能對要了解汕尾市的朋友有所幫助。
01陳炯明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競存,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粵系軍事將領,中華民國時期軍政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大一統」的政治綱領不合,被國共討伐後避居香港,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並首任該黨總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於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02楊其珊
楊其珊(1871—1933),楊其珊,廣東省陸豐縣新田(今陸河縣新田鎮)人,移居海豐公平大湖村務農。少年跟堂叔父楊育月往福建少林寺學武術兼學醫,成年以後開武館和行醫為業。後入贅小溪峒(現稱埔仔峒)黃土嶺村。1922年協助彭湃開展農民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參與領導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曾任海豐總農會副會長,廣東省農會執行委員、財政部長,海豐縣蘇維埃政府委員,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等職;1933年9月在陸豐碣石溪被叛徒殺害。
03彭湃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漢育, 廣東省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今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海城鎮),曾用過王子安、孟安等化名。 出身於一個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在廣東海陸豐地區(今汕尾市)領導武裝起義後,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民主革命時期,彭湃開展農民運動,撰寫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 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04鍾敬文
鍾敬文(1903年3月20日一2002年1月10日),原名鍾譚宗。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公平魚街,漢族。 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創作工作,貢獻卓著。是中國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大師、現代散文作家。曾就讀於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人民的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綜合症,醫治無效,鍾敬文於2002年1月10日零時1分在北京友誼醫院不幸逝世,享年100歲。鍾敬文先生是我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民俗學家、教育家、詩人、散文家,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等職。
05張威
張威(1902-1928),陸豐東海鎮舊墟人。他家庭貧寒,胸懷大志。烈士一貫刻苦耐勞,堅韌沉毅,不為窮困所動搖,堅決反抗反動統治。1916年烈士畢業於陸豐縣第二高等小學,後來在陸安師範念書,畢業後回陸豐組織讀書社,出版《陸豐青年》,對於宣傳社會主義和培養革命青年起了相當大的作用。1919年「五四」運動,張威領頭組織陸豐第一高等小學同學從汕頭、廣州回籍的同學一道參加反帝愛國宣傳活動。面對賣國賦,面對不平等條約,他憤慨地說:「我們是東方醒獅,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張威以彭湃為楷模,對彭湃的文章如獲至寶,愛不釋手,並主動參閱彭湃組織的「社會主義研究社」。1922年7月,張威根據彭湃的指導思想,與鄭重、黃振新、陳自強等先進青年發起成立「陸豐青年協進社」,團結進步青年,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傳播新文化。
06彭士祿
彭士祿(1925.11.18-),漢族,中國共產黨英烈彭湃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人,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1956年,彭士祿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後又在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進修。1958年回中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曾先後被任命為中國造船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中國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中國核工業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中國秦山二期核電站聯營公司首任董事長。彭士祿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07徐克
徐克(Hark Tsui),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汕尾海豐。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製、演員。 1978年,拍攝了個人首部電視劇《金刀情俠》。1979年,執導了電影處女作《蝶變》。1981年,憑藉黑色喜劇片《鬼馬智多星》獲得了第1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83年,執導了奇幻武俠電影《新蜀山劍俠》。1987年,主演了劇情片《最後勝利》,憑藉該片獲得了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
08林如光
林如光,廣東汕尾市陸豐人,他一手創辦的嘉豐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玻璃器皿製造廠商之一,被譽為東南亞「玻璃大王」。13歲時,林如光的父親就去世了,留下的唯一財產是一張打漁的漁網。林如光毅然賣掉漁網,白手起家,勤奮創業,他一手創辦的印尼嘉豐最後發展成享譽東南亞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印尼嘉豐集團是一間跨國公司,旗下擁有生產企業30多間、員工3萬多人,主要產品為玻璃器皿,其它產品包括瓷器、琉璃瓦、建築用玻璃磚、不鏽鋼餐具、搪瓷製品等。早在上世紀80年代,林如光就開始回國投資興業。如今,林如光在大陸共創辦了20多家企業。在廣東主要有增城琉璃瓦生產基地、潮陽、佛山和三水的陶瓷公司、廣州南沙的嘉鼎浩公司(嘉豐集團中國總代理)。
補充說明!汕尾市行政區劃基本情況:
汕尾市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海豐、陸豐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管轄。1952年3月,改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1月,隸屬惠陽專區;1959年3月22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6次會議通過,撤銷惠陽專區,海豐、陸豐劃歸汕頭專區;1983年12月22日,國務院以(83)國函字269號文批准,撤銷汕頭地區,海豐、陸豐劃歸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關於廣東省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設立陸河縣,以陸豐縣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護、南萬、東坑8個鄉鎮及吉康林場的行政區域為陸河縣行政區域;設立汕尾市(地級)和汕尾市城區,以海豐縣的汕尾、紅草、馬宮、東湧、田墘、捷勝、遮浪7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汕尾市城區行政區域。汕尾市政府駐汕尾市城區(原汕尾鎮),轄市城區和海豐、陸豐、陸河三縣。1992年11月,劃出市城區田墘、遮浪2鎮設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1995年4月,撤銷廣東省陸豐華僑農場,設汕尾華僑管理區。199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2011年2月,劃出海豐縣的鵝埠、小漠、鮜門、赤石四鎮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為省政府派出機構,委託深圳、汕尾兩共同管理。2017年9月後,深汕特別合作區由深圳市主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