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年第一個風口:直播答題火了起來
集體撒幣的背後是流量之爭,超旺人氣又讓廣告主搶著買單
新年伊始,伴隨著王思聰「我撒幣,我樂意」的宣傳,《衝頂大會》、映客的《芝士超人》、花椒、西瓜視頻《百萬英雄》……各類直播答題APP一夜之間火爆大江南北。低門檻、高獎金,良好的互動性及靈活的模式,讓曾經的電視版有獎問答迅速引爆了社交網絡。好友攢局答題賺錢成了聚會的新時尚。在瘋狂撒幣之後,答題直播背後的金主業現身了,在花椒跟美團合作,映客的芝士超人拿到趣店的億元廣告後,其餘的答題直播APP也都接到了廣告商的合作意向。動輒百萬的巨額獎金,吸引了大量吃瓜群眾參與,直播再靠精準營銷吸引廣告,靠衍生品和流量來變現,這條產業鏈似乎成為了今年颳起的第一輪強颱風。不過,在度過了燒錢吸引觀眾的階段後,是繼續目前火熱形成大藍海,還是過把癮就死,這仍是一個疑問。
一到飯點,辦公室就成了答題室
有人3部手機9張復活卡「贏」了3元錢
答題也成了辦公室「團建」。昨天中午12點,白領小唐就開始召喚同事一起加入「答題大軍」了。12點30分,芝士超人當天的「答題」正式開始。「就跟當年考試前一樣緊張。」小唐和同事們圍成一圈,捧著手機不敢出聲。為了保證網絡順暢,她還特意關閉了不怎麼穩定的Wi-Fi,用自己的4G流量。
「一共80幾萬人在答題,我答到第六道題就被淘汰了,當時還剩下17萬人。」小唐說,這場答題獎池是20萬,前幾道題目還算簡單,不過涵蓋的範圍很廣,有娛樂的、健康類的、歷史的、美食的、金融的等。答題中還用上了「復活卡」,邀請朋友註冊,就能獲得一張復活卡。最終這場有4萬多人答對了12道題,平分了20萬獎金,平均每人獲得了4元多錢。
與小唐不一樣,杭州白領小易從去年12月底就開始「答題」了,最高的一天賺了700元,目前已經薅了1700多元的「羊毛」了。「剛開始是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閒著沒事就一起幫著答題,一下子就迷上了。」小易已經下載過KK、YY、花椒、映客、西瓜視頻、衝頂大會等各種答題APP。
「有的平臺很過分,答到第11題了,突然斷線了。有的答題開始前,突然湧進幾百萬人,才幾十萬獎金,怎麼可能分得過來。」小易說,她遇到最崩潰的一次是,使用了3部手機,用了9張復活卡,最後終於有一個帳戶答對了12道題,結果分到手只有3元錢!「100萬獎金,居然有30多萬人中獎,3元還不夠我的流量費呢。」小易說。
仿佛一夜之間,直播答題就火了,從朋友圈刷屏到伺服器宕機,可謂火得一塌糊塗。網上也出現了大量的「答題天團」,甚至連答題小程序都開發出來了。
20分鐘燒掉400萬,撒幣撒出新風口
一場數億規模的「補貼大戰」烽火再起
「我撒幣、我樂意」——1月3日,王思聰在他30歲生日的當晚9點拿10萬元給《衝頂大會》作為獎金,吸引28萬人在線參與。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花椒的「百萬作戰」1月6日同時投放了百萬級別單場獎金,其他各平臺也不甘落後,又相繼推出200萬元、300萬元甚至400萬元單場獎金。從開始的單場3萬元、5萬元獎金,到現在單場百萬元,各大平臺爭相砸錢入場。
「我們公司集中骨幹技術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在去年12月29日晚上8點推出KK『誰是百萬富翁』,算是國內前三個推出的直播平臺。」KK直播副總經理都漢鈞告訴錢報記者,他們去年注意到美國的HQ Trivia的答題分錢模式,決定在國內推出一個類似產品,沒想到國內會有這麼多平臺扎堆進入。
答題分錢模式最開始是來源於海外產品HQ Trivia(2017年iPhone最火爆的遊戲),只要註冊就可以直接回答每一個問題,獲勝者就可得到現金作為獎勵,獎金會通過Paypal打入獲勝者的帳戶。
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這個月,衝頂大會、花椒、西瓜視頻、芝士超人等平臺獎金金額設置都已超過千萬元。
從流量效果來看,1月3日至7日,這些直播APP的新增用戶出現陡增態勢。
愛答題的白領是廣告主的最愛
直播答題快速迎來首波變現
其實,這兩天網友們算了算,就算都答對,人均也就拿到十幾元的獎勵,金錢的誘惑力算不上大。那麼,這些答題APP憑什麼吸引玩家?芝士超人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娛樂形式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在全球範圍內受到追捧,此次將答題遊戲搬到手機上,用戶只需一部手機即可參與,參與門檻低,再加之題目內容有趣、形式新穎、獎金額度高,自然具備躥紅的基因。
「現在APP推廣的獲客成本都超過30元,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甚至高達百元,這波答題撒幣,獲客成本才幾元,從推廣來看,是成功的。」一位網際網路從業者表示,儘管王思聰撒幣10萬,但《衝頂大會》有28萬人參與,相當於獲客成本只有3毛錢多一點,遠低於當下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的獲客成本。
撒幣招來用戶,這是知識答題直播APP的第一步,變現賺錢才是最終出路。而9日,答題直播行業迎來了首個商業化合作,花椒拉到了第一位贊助商美團,之後京東、華為、趣店等金主一個個亮相。
「KK答題直播每天1萬,周末2萬的答題獎金,帶來了高峰50萬人同時在線,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合作夥伴在談,包括金融、汽車、快消、教育、娛樂、電商等領域的客戶,都很有興趣。」KK直播副總經理都漢鈞對錢報記者表示,參與答題的很多都是有知識的白領階層,這也是很多廣告主的有效客戶。
「直播答題將來的變現渠道有很多,冠名或者商業植入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廣告和平臺流量變現肯定有新玩法。」長城證券投顧林毅表示,直播答題只是直播平臺加速洗牌的戰役,吸引大量流量的頭部直播平臺,肯定會走向合二為一的老路。
經過2017年的洗牌,直播行業的死亡名單越來越長。今年的直播答題,依靠「撒幣」成了直播平臺的流量救星。僅靠獎金吸引用戶很難走得長遠。更直白地說,錢在哪,用戶就在哪。即錢在,人在,錢沒,人走。一旦燒錢停止,新的用戶不再來,老的用戶轉身離去,這個風口還能持續多長時間,也是一大疑問。(記者 張雲山 朱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