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堂哥第一次帶我進入遊戲廳時是九十年代初期,那時我剛剛八歲。而我今生看到的第一款街機遊戲就是《街頭霸王2》。
說實話,當時看到可以通過機器控制的動畫人物,感覺非常神奇。之間穿白色道服的人雙手一合,隨著一聲「阿磨根」就會扔出來一個「餅」,對手要是被打中就會受傷。當時《街頭霸王2》帶給我的視覺衝擊力絕對是前所未有的,那種震撼的感覺讓我今生難忘。遺憾的是第一次去遊戲廳並沒有待多長時間,不過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迷上了街機遊戲。
來到學校之後,我擺出遊戲人物姿勢對著同學們使用「阿磨根」,當時身邊的同學沒有一個知道我在幹什麼,只覺得我可能是在使用電視中的什麼高深武功。這時突然出現一個同學,擺出相同的姿勢,然後口中念念有詞:「阿萊斯古、阿萊斯古」。我稍微有點懵嗶了,僅僅去過一次遊戲廳的我,根本不知道他叫的是什麼。不過氣勢絕對不能輸,於是兩個小屁孩就這麼一直在原地「對波」,玩得還很過癮。也是在後來再去遊戲廳之後才知道,原來同學叫的是蓋爾(古烈)的波。
那時候學校中知道《街頭霸王2》的人並不多,但是經常看我們擺這些動作也比較好奇。後期漸漸知道遊戲的人就多了,於是在學校中經常都可以看到一群孩子就在那裡「阿磨根」、「耗油跟」。而只要接觸過《街頭霸王2》的人,在同學之間就顯得很高大上。至少別人對波的時候,你可以玩得很合群了!
隨著進入遊戲廳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對遊戲人物也漸漸熟悉了。不過那時候的信息不發達,我們無法了解他們的官方名字,因此基本上都是使用綽號來稱呼:白瘋、紅瘋、蘇聯大肥、印度佬、妹妹、相肥、特種兵、獅子、拳王、忍者、泰格、警察。
後來在網上才知道,原來每個地區都擁有不同的稱呼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那個地區使用的綽號,只要玩家聽一次就能準確的說出人物。可想而知當年的《街頭霸王2》是多麼的深入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