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3、2、1,點火!」在長徵五號遙三任務中,隨著01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根手指穩穩地按下一個紅色的點火按鈕,隨之傳來巨大的轟鳴聲,「胖五」火箭噴出長長烈焰,騰空而起,直上雲霄。這根手指屬於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師於鵬,他就是為「胖五」點火的「金手指」。
崗位上的於鵬
主動追夢
——人生「兩個岔路口」都選對了方向
人生就是這麼奇妙,同樣的場景,十年前的於鵬從網上看到了,對那個「按紅色按鈕」的人,說不盡的豔羨。沒想到十年後的今天,自己也成了那根神秘手指背後的人。「感謝自己,在人生『兩個岔路口』,都選對了方向!」於鵬說。
於鵬人生的第一個三岔路口出現在2008年,他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面臨分配。學習成績優異的他本來可以留在上海或者江蘇工作,但出於對於航天發射的嚮往,就主動打聽關於我國幾個航天發射場的情況,聽說我國將在海南文昌建設新型航天發射場,發射新一代運載火箭,且新發射場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建。於是,於鵬果斷放棄了分配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該中心控制系統一名操作手。
「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擇,雖然父母起初有些反對,但在我的堅持下,最終還是支持了我!」於鵬說。
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後,於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前輩們打聽那個「按紅色按鈕」的是什麼崗位,他第一次知道了「金手指」「發控臺」。在經歷了多崗位歷練後,領導告訴於鵬,加緊準備,再經過幾次任務的鍛鍊後,就可以擔任發控臺負責人了。他離成為夢想中的「金手指」只有一步之遙。
這個時候,恰好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選派大量骨幹去下廠所學習。於鵬聽說後,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如果繼續留在西昌,那很快就能實現自己的「金手指」夢了,可去研究所學習的機會也很難得,不但能學到最前沿的火箭技術,還能去最先進的發射場工作。
於鵬找到當時的領導談心,領導告訴他:遵從你的內心就好!可自己的內心是什麼呢?於鵬思索了很久,還是決定去下廠所學習。「這是我人生第二個岔路口,選擇很艱難,但是很榮幸,我當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於鵬不無感慨地說。
奮力逐夢
——享受探索和奮鬥的過程
於鵬演示按點火按鈕
於鵬在北京某研究所學了整整兩年。兩年中,他僅僅回過大連老家1次。「因為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從兩型火箭的技術方案到火箭測試原理,從基本理論到測試操作,總感覺有學不完的知識。」駐廠學習完後,於鵬直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擔任控制系統前端負責,真正開啟了他在我國最先進航天發射場的逐夢進程。
2015年,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面進行長徵七號和長徵五號兩型火箭合練。在長徵五號火箭合練任務中,第二次總檢查數據判讀時,作為前端負責的於鵬發現火箭二級發動機電磁閥在起飛492秒時,異常掉電3秒鐘,之後又恢復正常。
對於高風險的航天事業來說,哪怕是1秒的異常都不能有。於鵬立刻向上級報告了問題,在分析討論會上,關於發生問題的原因,各方觀點不一。「會不會和火箭一二級分離時連接器的分離順序有關?」於鵬大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得到認可後,於鵬帶領一名崗位人員最終準確定位故障,問題得以解決。
當合練任務進行到加注前,一根母線絕緣阻值下降,不滿足指標,這可能導致發動機工作異常,要想發現問題就只能逐一排查。
發射窗口在即,時任前端負責的於鵬帶領著箭上操作手連夜進行故障排查。他們逐個將數十個連接器斷開,逐個對火工品進行測試、排查。經過一整夜的測試,終於找到了故障點。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了出現問題的原因,是電纜中的屏蔽銅網受潮,導致了絕緣阻值下降。
「從前一天晚上8點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中途沒有合過眼。」於鵬告訴筆者,當終於發現了問題後,雖然身體很睏倦,但是頭腦卻興奮異常,將排查情況向上級匯報後,又立刻進行故障處理、狀態確認等相關工作。
「我覺得去探索研究的過程,是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也使我快樂。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於鵬說。
敢於圓夢
——宣布任務「圓滿成功」那一刻百感交集
於鵬正在檢查設備狀態
豐富的崗位鍛鍊和知識積累,讓於鵬對實現大火箭「金手指」的夢想更加有信心了,他主動申請擔任長徵五號遙三任務的發控臺負責人,也就是「金手指」,上級經過充分考慮後同意了他的申請。
「金手指」所負責的發控臺崗位,是火箭控制系統的核心中樞,有一百多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代表一個控制指令,四個顯示器上共有兩百多個參數,每個參數代表了前端不同設備的狀態。於鵬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這個 「大腦」,搞清楚上面的每一個按鈕代表什麼,每一個參數代表什麼,每一個參數的不同值又代表什麼。
於鵬找來了發控臺的圖紙,從研究原理、背記按鈕開始。「有時候,他拿著技術圖紙在控制大廳一待就是一天,連吃飯都需要我們叫他。」於鵬同事說。發控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按鈕都搞明白了,顯示屏上的兩百多個參數可沒那麼容易了。
於鵬深知,要徹底搞明白這些參數,就要從熟悉火箭以及所有前端設備的每一個狀態,從熟悉火箭測試發射的每一個流程開始。「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相比遙二火箭,大概有近百項的技術狀態變化,相應的很多設備也都發生了技術狀態變化,都需要一項一項去學習。」於鵬去天津火箭總裝廠房跟蹤學習,認真記錄下每一個火箭的狀態變化,回來後對相應的操作規程進行修改、完善,他還將所學到的知識做成了很多教案,加深領悟,同時也給新同志講解授課。
於鵬正在操作設備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今年的10月份,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終於來到文昌航天發射場,準備了很多年的於鵬也終於要圓夢了。帶著無比的期待,他跟女友商量後,推遲了原本定在2019年底的婚期,全身心投入任務中。
於鵬每天都要像放電影一樣把發控臺上所有的按鈕和參數在腦子裡過一遍,還要把厚厚一本應急預案反覆記憶。直到火箭成功起飛,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他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並第一時間給遠在山東的母親和上海的女友打去了電話。「一直都讓自己的精力保持高度集中,就怕漏了什麼參數,按錯了什麼按鈕。甚至在穩穩按下點火按鈕那一刻,心都是緊緊揪著的。直到火箭精確入軌後,心中的大石頭才算落地。」
如今,於鵬又投入到了緊張的任務準備中。他說,他要在中國航天由大向強的偉大新徵程中,做一個堅定的逐夢者!
來源|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魏後福、倪健康、唐 陽
編輯|何書雨、裴津媛
郵箱|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