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太原工業學院官網發布一則公告引發輿論關注。公告內容通報稱,學校兩名學生因冒名代替參加體質健康達標測試,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
上述事件的處理結果,引發網友熱議。12月14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對此作出回應。他指出,要解決體育考試替考問題,要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出發,探討如何讓學生喜歡運動,而非帶有強制性地讓學生去運動。
▲圖據太原工業學院官網
12月9日,太原工業學院教務處發布公告稱,兩名學生因冒名代替參加體質健康達標測試,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通報顯示,在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王某豪由楊某茂冒名代替參加測試,違反考試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按作弊處理。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並非是該校第一次對體考違規行為進行處罰。今年9月29日,該校網站也發布了《關於對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違規學生處理的通告》:9月26、27日進行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6名學生因參與替考,違反考試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按作弊處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
「關於替考的問題,反映出學校日常體育鍛鍊、體育活動非常匱乏,所以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去參與到運動中去。」王登峰在會上回應時舉例表示,比如一名男生要跑1500米,如果他從來沒跑過,要讓他去跑就很難為他。
王登峰解釋,雖然體考的目標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但從實現方式來講,學校採用的測試方式不受歡迎。同時,為了應付體質健康監測,包括體育中考,很多學校體育課,成了體質健康監測測什麼,學校體育課上就練這些項目。而這在王登峰看來,不利於鼓勵學生對體育項目愛好的培養。
「應該通過體育課和體育活動,讓學生做到享受樂趣。而這個享受樂趣,本身就是一定要教會學生運動的技能。」王登峰指出,如果體育課只是為了帶有強制性地讓學生去運動,那麼體育樂趣也就無從談起。
王登峰指出,要解決體育替考問題,要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出發,探討如何讓學生喜歡運動。應該將枯燥的體育鍛鍊、體育測試變成一個能讓大家享受到樂趣、能夠有競爭,同時也能達到激勵學生參與競賽的活動的形式,或成為班級、個人評優、評獎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類似這樣的方式,或許能更好推動學校體育的開展,也不會再出現替考或者畏難的情緒。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楊雨奇 北京報導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