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以前總有人說,孩子具備成人沒有的「特異功能」,能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還能感知禍福。當然啦,現在大部分人都不信這種說法,世事總有巧合。
前兩天在寶媽群裡聽說了件「詭異」的事,當時大家討論都挺激烈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她小區一個全職媽媽,每天傍晚都帶寶寶去公園遛彎,這位寶媽也經常帶娃去,聊得還不錯。
那天人挺多,大家見寶寶可愛,都想著法逗,寶寶興致也高,配合著大家哈哈大笑。
這時遠處一位老太太也走過來,想湊個熱鬧,沒想到孩子剛看到她,臉色就變了,愣了一會兒後就開始哇哇大哭。
孩子好好的怎麼就哭了呢?大家邊逗邊哄,孩子媽也直說別介意。
只有老太太突然臉色凝重,深深嘆了口氣說:「孩子見我這種反應,可能是我時日不多了」。
當時聽老太這話,這位寶媽以為是隨口一說,她也不信這一套,就沒有在意。誰知還不到一周就聽到消息,說老太太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大家也都嚇到了,討論說小孩子能看到老人的死亡時間,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這只是巧合,我也傾向於這一種。
表姐小時候只要看到某個大叔就哭,當時有大人說可能是活不久了,現在我都成家了,老人家還是身體健康,可見凡事不可絕對化。
其實這事無關迷信,家長也應該懂得。
一般來說,寶寶看到面相比較兇惡的人會害怕,又或者某個人表情和渾身都散發出一種嚴肅的氣質,也會讓寶寶覺得不好接近。遇到面相親切、溫和的人,孩子通常都微笑以對。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到了成長中的「認生」期,遇到不熟悉的人哭鬧也屬正常。
一般來說,「認生」期發生在8個月左右,持續時間因人而異。
在這階段,孩子會對父母更依賴,只要碰到陌生的面孔就會焦慮不安。如果對方突然表現得親近,孩子會因為害怕、自保心理而大哭。
孩子會出現認生期,與長期和家人生活,接觸的圈子比較小有關。這種安全感已經形成,一旦遇到陌生人,就不知所措。
有些孩子不害怕和陌生人擁抱,其實是因為他還沒有區別家人和陌生人的能力。
可見,「認生期」是孩子認知進步的表現,家長也無需太擔憂。
1、 選擇性接觸陌生人
孩子對陌生人排斥,是因為平時見得太少,適應能力差,因而本能就是疏離。父母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和善的陌生人,習慣成自然。
2、 了解孩子「認生期」的特點
經常聽大人說「我家孩子就是膽小,看到陌生人就哭,這點非常不好」。
其實這是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接納是做改變的第一步,不能因孩子哭鬧就埋怨,坦然接受他們會認生這件事很重要,接下來的事是要做好安撫工作。
3、 給予安全感
通常孩子害怕時,母親的輕言細語或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就能安撫其內心。
父母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溫柔,3歲前的孩子需要的就是無條件的愛,和及時積極的回應,這是形成安全感和依戀的關鍵時期。
4、幫孩子走出第一步
陌生人突然靠近,孩子當然會覺得不舒服。
想消除孩子的這種不適感,父母在陌生人接觸孩子之前,可以提前跟他們打個招呼,比如拿孩子喜歡吃的東西互動,等寶寶不再害怕時再親近會更好一點。
有的孩子更容易和同齡人熟悉,媽媽可以找其他寶媽一起玩,接觸更多的小夥伴,寶寶更能敞開心扉,接納別人。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