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教育,從幼兒園開始,父母就開始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培養,因此,無論是在教學設施還是教學質量方面,父母們都會給孩子精心挑選最好的。而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們的需求,也推出了多元化教育,不再僅僅局限於教孩子唱歌跳舞,同時也開設了專門的課程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現在的幼兒園課堂上,總會出現各種手工作業,就是老師布置給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的作業,這讓許多家長無所適從,甚至常常覺得幼兒園老師在沒事找事。不過,現在家長工作一天回到家,還要為孩子的作業發愁,尤其是那些很繁瑣的手工作業,的確會讓家長們反感。
今年上幼兒園的玲玲,每天幾乎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手工作業,讓父母們頭疼不已。也只有奶奶會陪她完成。有一天,玲玲放學回家後告訴奶奶,學校要舉行六一活動,老師讓用家中的裝飾品來點綴班級,讓教室更有節日的氣氛,簡單點說就是讓她回家挑選最漂亮的花朵打造一個「夢幻教室」。
學校第一次舉行這樣的活動,奶奶也很重視,就和孫女在自家的陽臺上選了很多漂亮的花,但是玲玲都沒有看中。當玲玲走進母親的房間時,就被一朵紫色的花吸引了,奶奶看到後也沒有阻止,於是玲玲就帶著它參加了班級活動。
當玲玲媽回來後傻眼了,自己房間裡的花沒了,瞬間崩潰,欲哭無淚的說道:「那是價值兩萬塊錢的永生花啊,就這樣沒了?」原來這朵花並不是普通的裝飾花,而是國外進口的永生花,還是大品牌,市場價值兩萬多呢。
1.創造親子時光
現在很多父母白天上班都比較忙,能陪伴孩子的往往只有吃飯的那幾十分鐘,而往往大多數家長就因為這和孩子的關係漸漸的疏遠,親子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幾個小時的親子時光有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各自看電視玩手機。
2.培養孩子發現美的能力
親子作業大多數都是手工作業或者觀察作業,學生經常善於動手和觀察,就會慢慢形成一顆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和養成善於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發現美的能力。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親子作業不像平時的作業那麼枯燥無味,這些作業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知識,時間長了,孩子們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慢慢的會把學習當成一種興趣,而不是任務。
1.積極參與
一些父母對幼兒園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是那麼看重,所以就不會和孩子一塊完成,任由孩子第二天就這樣回學校,但是即使是在幼兒園,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話,當他們回學校時,也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父母正確的方法就是應該積極參與和尊重孩子,同時還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孩子共同完成。
2.多和孩子互動
親子作業的目的就是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父母要讓孩子在一個輕鬆、有趣的氛圍內學習,當孩子的作業做的不好時,父母也不要去責罵、批評,而是要耐心的引導,出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個正確引路的父母。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幼兒園老師故意難為父母,而是父母沒有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也沒有達到讓孩子做手工作業的真正目的,老師讓孩子做手工作業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做的多麼漂亮,而是為了讓家長和孩子從中能夠增進感情,孩子能夠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
最後,各位家長,你們家的孩子有做過這些「奇葩」的手工作業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