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註定是一場最不平凡的高考。鼠年伊始,新冠疫情開始肆虐。全國所有考生被迫在家複習。各地2020年高考將推遲一個月舉行,史無前例。高校招生工作也相應會有調整,為家長和考生第一時間能精準聚焦2020年全國高校招生政策信息,即日起《2020新浪全國高校招生諮詢會》欄目正式上線,本期邀請的是長沙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田向陽。
長沙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田向陽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一、,快問快答
主持人:首先讓我們進入快問快答環節
1.學校分類都有哪些?
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2.學校排名?情況如何?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126位
3.優勢學科都有哪些?
我校學科專業具有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特色。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我校14個學科上榜,上榜學科數全國115位。交通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排名全國高校前20%以內,機械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哲學、應用經濟學、數學、外國語言文學、設計學等學科排名前50%。
4.2020年有哪些新增專業?
新增人工智慧專業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5.有多少條途徑上長沙理工?
我校招生類型有普通本科批次、國家專項、地方專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高水平運動隊、藝術類等多種類型。
6.選擇長沙理工最重要的理由是什麼?
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綜合實力雄厚、成才途徑多元、校園環境優美。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因為喜歡。
二、學校基本情況。
主持人:首先,請田處長簡單介紹一下長沙理工大學的歷史和發展情況都有哪些?
田向陽:長沙理工大學具有63年的辦學歷史,是由長沙交通學院、長沙電力學院、湖南省水利水電學校、湖南輕工業專科學校四個行業高校於2003年合併組建,具有鮮明的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特色。經過短短十幾年,長沙理工大學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2012年首批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交通運輸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這些對於老牌的985、211、雙一流高校來說確實不算牛,但是對於一所只有64年辦學歷史,合併組建僅僅三年時間,就進入全國一本招生;組建十六年,進入湖南省屬高校前三,充分說明學校的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發展的勢頭強勁。行業的背景、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長沙理工大學全國各省市錄取分數和位次,與同類院校相比排在前列,甚至超過一些雙一流高校。這反映出社會各界和廣大考生、家長對長沙理工大學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的肯定和青睞。
三、院系設置和優勢專業
主持人:我們知道,長沙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上很有特色,您能給考生和家長詳細介紹一下嗎?
田向陽:學校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 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確立「兩好」(思想品德好、專業知識好)、「兩強」(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基礎寬厚、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視野開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
學校人才培養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培養模式多元化、專業選擇個性化、國際交流常態化
學校實施了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注重學生通識培養。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特色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和「教學改革試點班」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成長成才的通道和多種二次專業選擇的途徑和機會。
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上,學校是「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首批試點學校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單位。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韓國、日本和港澳臺地區的7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近年來先後派出1000餘名優秀學生赴國外高校學習。
我認為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必須要體現出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第二個是畢業生的社會評價。
近五年長沙理工大學的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400餘項,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1400餘項,學生在全國各大類學科競賽中獲得佳績,我這裡簡單介紹幾組數據:
連續6年獲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6年競賽總成績居全國高校第一;2019年CCF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與程序設計競賽(CCSP)獲6金2銀5銅,團體總分位居全國第三;第十一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理論設計與操作」團體賽排名全國第二;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獲1金2銅;2015—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2金5銀10銅,湖南省屬高校第一。
2015-2019年,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長沙理工大學排名位列全國高校第52位。
學校是全國公路交通類專業就業工作協作組成員、全國電力人才網絡聯盟校園招聘基地。「南路橋,北財會」是全國交通行業對學校畢業生的充分肯定。財經類專業畢業生遍布全國交通、電力行業,有行業內財經人才的「黃埔軍校」之美譽。
據第三方機構《2018屆秋季校園宣講會高校排行榜》顯示,我校作為唯一省屬本科院校位列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中國民企500強企業宣講高校排名第5位,成為最受500強企業青睞的高校之一。這也充分說明了社會和企業對長沙理工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可。
四、選擇長沙理工大學的理由
主持人:同學們對大學生活都有很多期待,長沙理工大學的生活是怎樣的?
田向陽:我前面一句話介紹了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綜合實力雄厚、成才途徑多元、校園環境優美的大學。
具體來說,學校地處湘江之濱、麓山對望。幸福長沙,山水洲城。長沙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2次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稱號,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學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湖光山色、綠樹成蔭,四季風景獨具魅力。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環境優美。
學校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很好的生活設施和後勤保障,美麗的校園、網紅食堂、公寓式的宿舍空調熱水到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圖書館,學校一直在努力改善和提升辦學條件,目的就是希望讓學生能安心讀書,開心生活。
除了這些硬體條件外,我覺得考生和家長選擇長沙理工大學的最應該看重的是:長沙理工大學不僅有一大批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長江學者、傑青、優青等傑出人才組成的教學科研團隊,深耕教學一線,潛心教書育人以外,更有一大批德藝雙馨、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
我簡單舉幾個例子,比如:數統學院譚豔祥老師,建了170多個QQ群,實時在線解答學生問題,把高冷的高數課變成了有趣的魔力課堂,上課視頻播放量超過1.3億。網友們紛紛點讚留言評論他是比「客服」還敬業的班主任。
又如「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進行時」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周騫老師。患鼻咽癌6年,堅持帶病工作。彌留之際,躺在病床上的周老師還在牽掛學生的論文未看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把崇高的師德踐行到了生命的盡頭,年僅50歲。學生們說「他就像親人一樣關心照顧我們」、「能有您這樣的老師真好,能成為您的學生是我的榮幸」。
還有央視報導的長沙理工大學78歲的「最強推銷員」陳均傑老師 。退休17年來,跑了100多座城市、1000多家單位、3000多場招聘會,義務幫助100多名困難學生順利就業,為5000多名學子推薦聯絡工作單位。「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學生保駕護航一輩子。」這是長理老師對學生和家長的承諾。
可以說無數長理老師在不同的崗位踐行著教書育人的天職,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燃燒自己,照亮學生。所以完全可以說「學生考進長沙理工開心,家長把小孩送到長沙理工放心」。
五、2020年招生政策解讀及變化
主持人:什麼樣的學生適合長沙理工大學?高招是一種雙向選擇,考生選擇心儀的學校,大學也希望培養符合本校定位的學生。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小環節,來了解一下長沙理工大學最想招收的學生。我們列出了一些標籤,它們分別是,勤奮、創新、堅強、潛心研究、專注力強、默默奉獻、好奇心強、領導力強、內向、善於溝通。是常見大學生的10個特質,供老師參考。可以給大家結合這些因素分享一下!
田處長:其實對於長沙理工大學來說,沒有想不想招的學生。「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只要是願意來長沙理工大學求學深造,我們都非常歡迎。但是我們對學生的培養有目標、有要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棄惡揚善,在於(懂得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追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上大學,不應該是只為了拿一個文憑、找個工作,我們更希望培養的學生成為「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具有家國情懷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和行業精英。既能夠「修身、齊家」,更能夠「治國、平天下」。我認為這也是教育的本質。
主持人:2020年,長沙理工大學在招生方面有什麼新的變化和舉措?亮點是什麼?
田向陽:一是招生類型增加:今年新增了西藏內高班和基層水利特崗定向培養計劃兩個招生類型。二是招生專業增加:新增了人工智慧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2個本科專業招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工程三個專業按計算機大類招生。建築類專業除了原有的建築學、城鄉規劃兩個專業,今年增加風景園林專業。而且是文理兼招。三是藝術類政策重大變化:取消了校考,專業採用各省專業統考成績,按照專業成績*70%+文化成績*30%計算綜合成績投檔錄取。四是新高考改革錄取試點:為了應對明年湖南新高考改革,學校在去年四個省市試點的基礎上,在部分省市,實行遵循考生志願,不調劑錄取,最大可能滿足考生的志願。這充分體現了學校的人文關懷。
主持人:在「3+3」新高考模式下,高校招生錄取會受到哪些影響?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應該如何參考往年數據?
田向陽:這個問題很大啊,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我認為「」3+3「」新高考模式下,對高校的影響體現在兩個層面上:一個宏觀層面上,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的影響,高校如何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的優化、升級和改造。比如我們現在的「新工科、新理科、新文科」建設。第二個是操作層面上,如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拔人才的問題,或者說是對高校的招生錄取的影響。這就涉及專業選考科目的設置、招生專業或專業組的設置、招生政策和錄取規則的制定等。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展開了。對於考生志願填報時如何參考往年數據,我建議考生和家長一是要對心儀的專業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因為同一專業名稱,不同高校在專業特色、培養目標、就業方向等等都會有一定的差異,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二是不僅要參考高校的提檔線,更要參考近幾年相關專業的錄取線,如專業錄取最低分、平均分和位次,結合招生計劃、錄取規則的變化來綜合分析,合理填報。
主持人:以往,很多高校會安排老師開展招生演講和諮詢活動,還有一些重要的報名、測試時間節點。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在宏觀方面會受到什麼影響?對此,學校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田向陽:今年受疫情的影響,以往高校招生宣傳深入中學宣講、諮詢活動主要轉到線上,通過網絡等形式開展。線下的宣傳活動一些高校也有安排。我們學校今年主要通過網絡直播形式,為全國的考生和家長開展了網絡直播月活動,從7月10號開始,一直延續到30 號,我校分專業、分學院已經開展了近30場直播,7月26號晚上,我校在幾個大媒體平臺面向全國開展招生宣傳和志願填報指導的直播活動,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長沙理工大學官網、長沙理工陽光招生公眾號公布的我校各地諮詢群進行諮詢。
主持人:現階段,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精準把握招考政策?
田向陽:考生和家長了解招考政策、高校錄取規則等信息,一定要通過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官方發布的途徑,通過網絡,可以到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各省市教育考試院招生考試信息平臺以及學校的官網,也可以通過學校官方公眾號、官微、官方諮詢電話等途徑了解。還可以通過各省考試院或教育主管部門出版的志願填報指導和計劃專刊了解相關政策和信息。這裡我要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一定要到正規途徑了解信息,避免因為信息和數據的誤差影響到自己的錄取。同時,千萬要注意一些打著高校招辦名義的個人或機構的虛假宣傳、收取報名費等,以免受騙上當。
六、長沙理工大學的出路與前景
主持人:經過長沙理工大學的培養,學生畢業後的去向都有哪些呢?就業、深造的比例和具體情況如何?
田向陽:學校非常重視大學生就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居湖南省高校前列,今年由於疫情,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很大影響,但是我們學校2020屆畢業生目前的就業率基本和往年同期持平,籤約率超過80%。這一方面是學校對就業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學校連續多年保持高就業率的主要還是學校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質量決定的。我們學校依託交通、電力、水利等基礎產業,不斷拓展新型產業,每年來校招聘的企業達到4000家以上,畢業生人數和崗位供需比達到1:10,學校始終保持有一個龐大穩定的就業市場。所以對於交通、電力、水利、土木、能源動力、機械等專業,7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了行業就業。比如中國交建、中國建築、中國鐵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電建、國家電投、各大電力集團、地方能源集團等。同時這樣一些特大型央企和國企對專業的需求面是很廣的,那像計算機、電子信息、會計、金融、化學、甚至包括一些文科類專業如新聞、外語、法律等,除了入職傳統的教育、網際網路、銀行金融等行業和考研、考公務員等就業途徑以外,我們的學生有更多機會進入交通、電力等行業企業從事計算機、投融資、新聞宣傳、海外事業、法律、行政管理等相關崗位,這就具有了更大的行業就業優勢,這些非行業特色專業的畢業生依託行業企業就基本消化了。所以對於社會上有一種「讀文科專業不要選理工類高校」的說法,我個人並不贊同。在2019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我校哲學、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外國語言文學、設計學等學科上榜。而且如果從就業來看,行業特色高校的文科專業反而還有更多的依託行業就業的機會和優勢。建議考生和家長不要被社會上很多所謂的「讀文科專業不要選理工類高校」、「女生不要選的十大專業」、「男生不要選的十大專業」等說法所誤導,要根據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方面綜合考慮,客觀、理性的分析和選擇。
對學生學科背景我是這樣理解的,對於本科生來說,更多是落在專業上。一是對本專業和學科學習研究的深度,二是對相關專業和學科學習研究的廣度。對本學科學習研究的深度,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培養方案和發展計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具體的方向深入的學習研究。對相關專業的廣度上,就是如何拓展自己的知識體系。現在的高校都十分注重學生通識能力的培養。同學們在學好本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多參加老師的項目和課題,參加科技活動和競賽,提升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利用好學校提供的良好學習條件,比如圖書館、各種講座、第二課堂實踐、選修課、第二專業等機會,多學習、多交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新技能,把學習與思考相結合,求知和實踐相結合,「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些都是提升自己學科背景的途徑和方式。
主持人:長沙理工大學的交流項目和發展機會都有哪些?如何申請呢?
田向陽:長沙理工大學是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首批試點學校,也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單位。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7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近年來先後派出1000餘名優秀學生赴國外高校學習。學生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我們學校還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在國內學習一定時間,可以申請到外方合作辦學高校繼續學習,取得相應的文憑。具體可以在我校招生簡章上詳細了解相關介紹。因為時間關係,我這裡就不多講了。
最後,有意報考長沙理工大學的同學們,請關注長沙理工大學招生信息的官方通道,獲得最權威、最準確、最快捷的第一手信息。
主持人:再次感謝田處長,也要感謝和我們共度這一小時時光的小夥伴們,期待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