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篇文章,在介紹遊記類作文的寫作方法時,使用了魚骨圖做展示。有的朋友就問魚骨圖和思維導圖到底有什麼區別,在什麼情況下進行選擇使用呢?下面我們來對比分析一下。
首先魚骨圖和思維導圖都是圖形思維。都有中心圖和分支,都是基於兩個出發點——分類和順序。
思維導圖呢,是最容易使用的,它既適合於聚合思維也適合於發散思維,可以說是老少皆宜、通俗易懂,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應用廣泛,上手也快,特別適合學科知識的總結歸類和發散,在閱讀、寫作中也表現突出,因此深受寵愛。學生創作思維導圖通常是用手繪比較方便,而且容易加深記憶,分支可以隨心所欲的遊走和增減,容易畫出個人特色。
但對於系統性的思考單一的採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個時候就需要加入魚骨圖、甘特圖等進行補充。
魚骨圖是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發明的一種基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魚骨圖主體的使用方法和思維導圖有類似之處,也是可以正常添加修改導內容和結構的。主要包括這幾個要點魚頭、大骨、中骨、小骨,先確定魚頭(問題類型),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畫出中骨、小骨,最後填上分支的內容即可。
魚骨圖的主要類型分為三種,分別是結構型骨圖、原因性魚骨圖圖和對策性魚骨圖。結構性魚骨圖重點應用在梳理結構而不是分析原因。
上圖顯示的是陳子昂的生平簡介,沒有原因和結果,類似於流程圖和樹型圖。
而原因型的魚骨圖,它的魚頭在右通常以為什麼來寫。我們以發胖的原因來舉一個例子。
上面的魚骨圖分析主要包括了導致發胖的四個原因,包括運動、生活、醫療和飲食。再以這四個方面為主題列舉下去,將原因一一列出。原因分析出來之後,同樣可以用對策型魚骨圖對以上問題繼續分析,用於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型的骨頭圖魚頭朝左,與原因型繪製的方法一樣,上圖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成為飲食、身體鍛鍊、生活習慣和專業指導四個方面,給出了解決方案。
魚骨圖在解決結構化問題,以及分析解決問題方面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魚骨圖主要用於企業或者解決較為複雜問題時使用。一般的學習、生活類導圖,還是用思維導圖更好。
對於流程性比較強,原因和解決方法比較複雜的問題,可以選擇使用魚骨圖。如果流程性比較強的思維延伸,用魚骨圖也比較好,比如人物生平、菜譜,遊記類作文等
這個是我自己的在實踐中的一點個人看法。總而言之,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你更喜歡使用哪種導圖呢?歡迎大家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