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同漢來說,2020年的春節,註定有些不平凡。為了讓同事安心回家過年,作為科室負責人的他自願放棄休假,選擇留守科室。
大年初二,已連續兩天在發熱門診值班的他,收到了醫院召集醫務人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消息。於是他第一時間報名,主動請戰。
王同漢
王同漢從事臨床醫學工作27年,其中有14年重症工作經驗。他被任命為省第二中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這是醫院對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抗疫任務,把隊伍齊齊整整帶出去、平平安安帶回來」。近日,王同漢獲第四屆「廣東好醫生」提名獎。
無懼危險,查房選擇「寧停三分」
到達馳援醫院當天,王同漢和隊友就協助當地醫院改造隔離病房,提出搶救危重病人的合理方案。同時,帶著大家把由病房改成的辦公室、值班室重新歸置,改善工作生活區環境。
進入隔離區查房後,王同漢發現很多患者都有焦慮、恐懼,甚至絕望情緒,治療期間吃不下、睡不著。於是在他每次查房時,特意在病床前多停留幾分鐘,聽患者傾訴,為患者開導、宣教、加油鼓勁。這種「寧停三分」式的查房方式,有助於患者重拾信心、配合治療並最終戰勝病魔。
有一次夜班,一位80歲的患者突然缺氧加重,在高流量吸氧的情況下仍然呼吸困難,面色發紫。王同漢判斷,這種情況下只能給病人上呼吸機才能救急,挽救患者生命。
上呼吸機看似簡單,但呼吸機的氣流較大,在實際操作中會增加醫務人員受感染的風險。他顧不了那麼多,熟練地打開呼吸機,調節好參數,給患者戴上呼吸面罩,同時交代患者怎樣呼吸。
一開始患者點頭示意表示配合,但沒過兩分鐘患者還是感覺不適應,開始雙手亂抓,想取下面罩。王同漢冒著被抓破防護服或手套而被病毒感染的風險,緊緊握住患者的手,一邊安慰鼓勵,一邊繼續教患者呼吸動作要領。慢慢地患者呼吸逐漸平順,缺氧也得到改善,面色隨之變得紅潤起來。
此時,王同漢還是不放心,繼續在病床前守候將近一個小時,確定患者病情穩定後才離開。
王同漢與科室人員
還有一次查房,有個患者因為上著呼吸機,戴著面罩,溝通起來有點困難。王同漢耐心地詢問,患者用手指了指腹部,他以為患者肚子不舒服,但通過仔細觸診檢查發現沒有壓痛。王同漢繼續查找原因,發現患者墊的尿不溼已經溼了一小塊。
該患者是有導尿管的,一般不會漏尿,只有導尿管的型號不匹配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王同漢馬上通知護士更換了導尿管,患者感激地豎起了大拇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會努力做好。「醫生本來就是幫助病人的,不光是幫他們治病,碰到能幫的地方都可以幫一把。」王同漢說。
並肩戰鬥,他是貼心負責的好大哥
作為隊長,王同漢始終牽掛著隊友的健康。在進隔離區前,他要求隊員們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嚴格按操作步驟來做,絕不能有半點馬虎,並組織考核,做到人人過關;每天早、晚,全體隊員都要逐一在微信群裡報到,無論大小問題或者有什麼心事,都要第一時間報告,這一直是隊員的「鐵律」。
生活上,他又是隊友心中的暖心大哥,每天關心隊友的工作、思想和身體狀況。雖然在隊裡年齡最大,但為了讓隊友多點休息,他堅持參加一線值班。
在支援武漢期間,有個隊員的奶奶去世,王同漢知道這樣的悲痛有多大,於是第一時間去慰問、開導,並向組織匯報,帶去組織的關懷。
在武漢的近兩個月時間,王同漢經常在群裡講講笑話,或者在有限的休息時間裡帶著大家做做適當的運動,放鬆緊張心情,又鍛鍊身體。「這樣有助於我們隊員身心健康,才能經受住繁重的抗疫任務的考驗。」他說。
經過不懈努力,抗疫行動迎來了曙光。省第二中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抗疫的兩個月期間都健康無恙,在結束了所有支援工作後,大家一起平安回家!
【記者】關喜如意 朱曉楓
編者按
12月15日,第四屆尋找「廣東好醫生」活動舉辦了頒獎儀式。該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健康委、省文明辦、省中醫藥局、南方日報社等單位聯合開展。經過組織審核、活動組委會評選,最終確定「廣東好醫生」和「廣東好醫生」提名獎人選各20名。在獲獎者中,既有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奮戰一線的醫生,也有用愛心和細心守護生命的護士;既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疾病智慧防控的疾控專家,也有堅持健康幫扶的基層「健康守門人」;既有用好中醫藥優勢治療患者的中醫師,也有馳援海外彰顯中國大愛的援外醫生。
從即日起,南方+客戶端將連續推出獲獎者的報導,敬請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