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指數網站公布了2020年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數據統計周期為2019年自然年的全年。自然指數作為國際範圍內評價科研機構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排名依據是82種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由於評估數據只包含化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和地球與環境科學等4類學科,因此各位同學也可以將這份榜單理解為各大高校「自然科學」類學科的指數排名。那麼,各大高校在自然科學類學科的實力都如何呢?請看下面的榜單:
以上是2020年排名前50位的高校榜單,上圖中同時還有和2019年的自然指數排名數據進的對比結果。從最新的排名結果來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暴漲了8位,一舉超越北京大學衝到了內地高校的首位,世界排名更是排在了世界第4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京大學等高校名次變化不大,目前世界前十機構中有4所大學是中國高校。國內前十高校中,中山大學位次提升最明顯。其世界排名進步了20位,內地排名也進入了前十。除了中山大學之外,吉林大學、天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排名進步也比較大,南方科技大學的世界排名更是一下提升了48位。
前50名高校中,僅有3所大學相比去年排名下降,它們分別是蘭州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兩校2019年排名是在一起的,今年兩校分開後排名都有所下降。蘭州大學近幾年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自然學科科研實力退步較大。與蘭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晉雙一流B類高校——鄭州大學的排名在穩步提升,今年的世界排名更是進步了102位。另外,華中師範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排名進步十分明顯。非重點高校中,南京工業大學、深圳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也全部進入了國內高校前50。
以上為排名51至100位的高校榜單,這份排名可能和大多數同學以前看到的綜合實力排名不太一樣。因為其中的很多高校都不是重點大學,尤其是師範類、醫科類高校數量很多。這也和自然指數的評估規則有關係,畢竟師範類高校中很多學生畢業要求都是要發論文的。如果將師範類、醫學類行業高校去掉,才更能體現高校的自然科學類學科真實實力。從國內高校的整體排名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都是有進步的,其中還有不少大學進步名次非常大。另外,僅有陸軍軍醫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出現了排名下降的情況。一些普通高校更是一鳴驚人,廣東工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兩校的世界排名都提升了200位以上。
在最前面小編也講清楚了:自然指數排名只是對國內高校自然科學類學科實力的一個評估,並不能代表高校的總綜合實力和水平。而且,這個評估的標準還是發表相關論文的數量及影響力數據。至於這個指標設計的是否合理,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對於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同學來說,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實力評估榜單。同時,今年教育部又在大學招生中開展「強基計劃」,對於這些自然科學類基礎學科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國內高校對於這類基礎學科的發展未來會更加重視,也必然會有一大批高質量的生源進入到這些學科的研究中。未來一段時間,基礎學科的發展將會進入一個快車道,這也意味著國內多數高校的自然指數排名也將繼續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