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中國經濟巨輪的舵手與航向
新班底與新任務
面臨挑戰
在「兩個百年」的視野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徵程上,未來十年,恰是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最寶貴、最關鍵的十年。方此之時,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直被視為關鍵因素的「政府主導」,顯得尤為重要。人們寄希望於新一屆政府能夠披荊斬棘,帶領人民再續輝煌。那麼,新一屆政府將會如何攻堅克難?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目標?會把中國引向何方?
總理主張
3月17日上午,李克強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偌大個中國要解決的事很多,如果說主要問題的話,我想:第一,還是持續發展經濟。可以料想,未來中國經濟環境依然是嚴峻複雜,我們要居安思危,也要處變不驚。」
3月29日,李克強在上海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強調,我們一方面要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搞好宏觀調控,統籌考慮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另一方面,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用勇氣和智慧推動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人們觀察一屆政府,往往不僅注視新到任的首腦,而且還關注他的班底。因此,新科總理李克強和他的班子履職以來的所作所為令人矚目。
任重道遠的大總管
一般來說,我們日常提及的「中央」,一個是黨中央;另一個是中央政府,也就是國務院。國務院的地位很特殊,憲法賦予了它「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國務院的權力有多大?憲法規定了18條職權,最要緊的就是兩條:統一領導各中央部委的工作,統一領導地方各級政府的工作。為了避免遺漏,憲法還規定,國務院負責領導不屬於各部委的「全國性行政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某一方面暫沒劃歸由哪個部委管理,那就歸國務院管理。李克強便是這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大總管。
李克強接手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管家」。這個國家的GDP達到了51.9萬億元。不過,政府工作報告告訴他,他將面對諸多方面的難題,比如,城鄉發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這些問題,很多是長期積累的「頑疾」。但是在他任內,民眾希望看到改變。他也需要用事實證明,他能夠擔得起這份希望。
處於急速轉型期的中國已經走到一個緊要的歷史關口:只有走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之路,才能實現包容性增長。而接下來的十年,對中國成功轉身、佔得國際先機,至為關鍵。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任總理,李克強自始至終有一種清醒的歷史自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