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體溫計,你首先想到的或許是這樣一支玻璃小棍,一端是銀色的玻璃球,一端是有著刻度的玻璃管,它是一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但這很可能將成為回憶了。
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有人認為水銀溫度計測溫準確,也有人覺得安全性不強——
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曉靜透露,儘管水銀體溫計是四種體溫計中公認的最準確的體溫計,且國內醫院也主要都在使用水銀體溫計,但實際上,水銀體溫計正在逐步被淘汰。
因為水銀體溫計如果用於測量口腔溫度,通常的動作是先甩一甩,甩到35℃以下,如果甩的過程中不小心磕碰,或者使用時候咬碎,釋放出的汞元素可能會傷害到人體或環境。
水銀溫度計中,用來衡量體溫的核心物質是水銀,也就是「汞」。汞是一種具有流動性的重金屬,對消化、神經等系統有毒性。
除對人體有危害之外,汞及其化合物的產生、使用和排放會造成環境汙染,嚴重時引起人類和哺乳類動物神經、免疫、生殖系統的機能紊亂,尤其對胎兒和孕婦有較大影響。
2013年,中國每年大約生產1.2億支含汞體溫計,每年因水銀體溫計破損而當做廢物處理的水銀就有10噸以上,因此禁止水銀溫度計、血壓計非常有必要。中國也承諾,自2026年1月1日起,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
來自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官方網站的《水銀體溫計打破處理指南》的幾點有效建議——
絕不使用吸塵器清理水銀;
絕不使用掃把清理水銀;
絕不將水銀倒入下水道;
絕不穿著可能被水銀汙染的鞋子走來走去;
絕不允許孩子參與清理。
第一步:防控隔離。禁止人、寵物進出,打開門窗並保證其他房間不被汙染。
第二步:整裝出發。戴上乳膠或橡膠手套將玻璃碎片收起,以手電筒照明,仔細收集滾落在地上的汞珠,用硬紙板或刮擦刀聚之,用眼藥水滴管將水銀收集至密閉小瓶子。
第三步:清理死角。對於散落的小顆粒可以採用刮鬍膏、膠布等進行收集。肉眼看不到的水銀,可用硫磺粉讓其固定,避免蒸發。
第四步:收集起來的汞放入密閉小瓶,加水防止蒸發,並按照有害垃圾處理。
人的體溫經常波動,還會受到時間、運動的影響。一般來說,人體在凌晨和早晨的體溫略低,下午略高,這樣的溫度差異,與人體基礎代謝有關。而對於提示有發熱跡象的人來說,建議多次測量,如的確溫度偏高,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因為有發熱臨床症狀的疾病有許多種,需要查找發熱病因。
耳部紅外線溫度計:耳溫槍一般不建議小嬰兒使用,建議耳溫測量用於 6 個月以上的兒童,因為新生兒和小嬰兒耳道比較窄,體溫計不能完全進到耳朵裡,測量結果不準。
紅外線顳動脈體溫計:測溫前將體溫計調至體溫模式,大部分額溫計都需要對著鼻梁上方(差不多額頭中央)的位置測量,不同產品可能略有不同,使用時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