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訊,最近,幾位樂高積木玩家用66萬塊積木,還原了圓明園的三大主要景觀。他們希望用積木的表現形式,來還原中國古代建築的「魂」。
昨天記者來到這支創作團隊所在的工作室,桌面上4.47平方米的大沙盤著實令人震撼,觀水法、大水法、遠瀛觀渾然一體,以大致一比五十的積木拼接方式,完美呈現在眼前。除了整體氣勢恢宏外,記者注意到,諸多細節也充滿了奇思妙想。樂高積木的零件算起來也有上萬種,還原房屋、綠植能用的零件很多,但還原中國古建特有的細節時,往往還要下一番苦功。
「這大銅香爐的耳朵,其實是只倒立的小貓,遠瀛觀上的圓形窗戶,是用車輪來代替的。」經製作者介紹,記者也發現,為了很好還原古建上的花紋層次感,牆面上的浮雕是用積木中的冰淇淋、馬桶蓋、牛角等造型件拼接而成,噴泉造型則用的是積木中的透明件搭建出的弧形。
模型製作團隊目前主創人員共三人。團隊負責人王笑天介紹說,之所以今年大家有了用積木還原圓明園的想法,最初是因為他們看到有國外設計師利用積木製作中國古代建築,但都是基礎件用得多,造型件用得少,這就意味著作品會出現細節不夠的問題,從而導致歷史、文化信息的表達不足。所以他們希望可以自己動手,同樣以積木的形式,對中國的古建築進行高度還原,給這些建築「注如靈魂」。
「現在做三個景觀,拼了半年時間,已經用了66萬塊積木。」王笑天說,在中國古代建築的選擇上,他們選擇圓明園,是希望讓各年齡段的人都能了解到中國已經消失的文化,大水法又是圓明園中最標誌性的景觀,所以最初的製作也是從這裡開始的。「我們要使用積木完全還原圓明園內的400多處景觀,屆時整個沙盤的佔地面積可能達到3000平米,現在完成的只是冰山一角。」
為了能求證更多細節,團隊光是查閱資料、各地採風就用了4個月的時間。在拼接零件過程當中,因為沒有積木圖紙可以參照,整個建築不光是要搭出外形,承重、整體比例都要隨時調整。其中最難的就是要用橫平豎直的積木零件去表現景觀內的弧線。「每一塊積木看起來是直的,其實存在非常微小的誤差,我們反覆實驗,利用這個誤差,把幾個積木首尾銜接,誤差積少成多,就有了弧形。」王笑天說,真正的困難可能還在後面。為了能讓作品容納更多的歷史文化信息,他們需要考證更多資料,比如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圓明園的景觀變化,從而能做出更多替換件,好讓這個作品能展示圓明園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
看了這組積木搭建的圓明園,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會員委員劉陽告訴記者,積木景觀的細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他也將這組照片在微博上轉發。「我平時發圓明園的消息呼應者不多,這組照片的轉發卻瞬間破千,很多大V都在幫著轉。」
這種現象也引發了劉陽的思考,劉陽說,在平時對圓明園歷史文化進行推廣時,往往遇到年輕人或者兒童時,傳統的書本教育方式會有瓶頸,積木圓明園的出現,讓他看到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積木可能不太能吸引年歲大的人,但對於年輕人、兒童來說,卻是個非常好的補白,讓他們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式,來了解這些古建築和背後的文化。」
劉陽聯繫到了王笑天的團隊,為他們無償提供了搭建積木景觀所需的資料、歷史文獻、背景故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那張高清銅板圖。王笑天說,有了專家提供的諸多資料,整他們的設計速度增加了很多,在未來的三個星期到一個月時間裡,他們會把海晏堂的積木圖紙設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