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農學院扛起了疫情大考的政治責任,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力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全體北農人直面艱難、迎難而上,團結一心齊抗疫。全體北農人在各自崗位上,為抗擊疫情、守衛校園、推動學校發展貢獻著不凡力量。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一批北農學子主動請纓,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志願工作中。
看一下曾在一線抗「疫」的北農青年怎麼說。
黃景怡:
疫情剛開始爆發的時候,我就主動聯繫了一下社區的服務工作者們,表達了我想當志願者的意向。
楊霖:
今年過年的時候,全國的疫情正處於一種非常嚴峻的形勢。我的母親也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在以前部隊的教導之下,我決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疫」的熱潮之中。
佳蘇爾·阿尼瓦爾:
疫情開始之後,我通過網絡平臺、電視新聞,充分了解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剛好我們社區有個居民群,那上面發布了招募志願者的消息。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決定毅然決然地去報名,一定要好好幹好這份志願者的工作。
焦永洋:
我是從二月初進行志願活動的,一直堅持到五月份防疫站解封。在這個期間,我想的是,我有一個好的開始,就一定要有最好的結束,所以我一直堅守到了最後。
佳蘇爾·阿尼瓦爾:
大大小小差不多做了五百項志願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為所在轄區的幾百戶人家,為他們提供日常所需的用品。買大米、麵粉、油、肉,幫他們買水、買電、買菜、買牛奶,幫忙倒垃圾。為沒有收入來源和低保戶家庭,定時發放各種飲食,以保證他們的日常起居。
黃景怡:
疫情轉為三級的時候,小學開始複課,社區開展了第二課堂的一個公益組織。我是食品專業的,因為當時小學生也有在學習垃圾分類,我就從一個小學生能接受的、歡快的角度,來給他們講解垃圾分類。我的英語也還可以,輔導小學生是沒有問題的,也給他們講講英語啊,給他們擴展一些我比較喜歡的英文電影。
楊霖:
我是負責我們小區來往的車輛、人員的登記、體溫的測量以及防疫物資的發放。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防疫的設施也不是很完善。剛過完年,天氣也比較寒冷,我跟我的母親堅守在崗位上。也沒有帳篷,我們只能是多穿點衣服,守衛著來往的人員。
焦永洋:
疫情非常嚴重的時候,我們早晨五點就已經到崗了,到崗之後進行消殺工作。我們村有四千五百多人,開消毒車去消毒的話,需要一個多小時。有一次,當時是正值下雪,我和我們村的另一位青年志願者不想讓那些比我們年齡大的在那邊堅守,所以我倆幾乎堅守了整整一天。當時在屋內休息喝水的時候,整個羽絨服都已經溼掉了。
黃景怡:
在二、三月份的時候,北京突然降溫,風也很大,我的排班大多都在晚上,夜班,那會兒氣溫會比白天更低。有老奶奶,七、八點拿著熱牛奶,過來給我們送,因為都戴著口罩,奶奶就說:「也知道你們喝不了、用不了,就拿著先捂捂手」。
楊霖:
我記得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有一個小區的居民出現了發熱現象,從症狀來說是近似病例。凌晨的兩、三點鐘吧,我和我母親就立即起床,到這個小區,對該住戶進行核實,並且送診。在這個路上也想,會不會很危險啊?會不會有被傳染的風險啊?但再一想,這個時候我們不上,那誰來上?
佳蘇爾·阿尼瓦爾:
有一戶人家都是兩位年邁的兩位老人,八十多歲的老爺爺身體患有疾病,需要服藥才能止痛。當時我拿上那個藥盒跑了好幾趟藥店,都沒有賣的。我實在沒有辦法,最終就通過社區的醫務人員,到市人民醫院,幫他去拿了這個藥品。我看到他感謝的那種眼神,我就感到特別自豪,正義感特別爆棚的那樣子。
黃景怡:
還有一次是有一個小男孩,看著也就像小學一年級那個樣子。過來拿一個小紙條,小手攥著,特別皺。上面就寫著說,「叔叔、阿姨們加油」。我們當時還吐槽來著,說我們明明是女大學生,還是花季少女,為什麼管我們叫阿姨。吐槽歸吐槽,但小孩這個行為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在那種周圍天氣比較冷,也比較黑的一個狀態下,真的就是有一種一束光突然打進來的那種感覺。
佳蘇爾·阿尼瓦爾:
三月初那會兒,我們那邊就開始解封了。在居民群裡面,所有人都表示了對我們志願者的慰問。看到那些話,心裡特別溫暖,感覺自己付出的都是正確的。
焦永洋:
我深深地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我們中國的抗「疫」一定會取得勝利。
楊霖: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也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覺得當代年輕人應該在祖國需要你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為咱們國家、為人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年輕人一旦把責任擔當起來了,我們的國家也會強大起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通訊員:北京農學院解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