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原本想用雲南省——就像往常一樣,以一個省的全稱來作為我遊記的標題,正式,平庸,像是某份年終總結報告。而這次我又為何將「雲滇」這個簡稱赤裸裸擺在讀者面前?是為了顯示出我良好的識字水平?顯然不是。那是為了提升文章格調?也不盡然。那難道是為了吸引讀者,引發讀者深度思考,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在遊雲南之前,我對雲南的印象可以整理出以下關鍵詞:蠱毒蠱蟲,雲南白藥,西南聯大,大理麗江古城,童話鎮香格裡拉,西雙版納,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蒼山洱海,大象孔雀,木府風雲,傣族……
且聽我慢慢道來。
2020.12.25(五)聖誕節🎄🎅☃
8:40 AM
又被我爸忽悠了╮( ̄⊿ ̄)╭。桃仙機場的人根本不少,辦託運和安檢就花費了多半的時間。機場有點熱,我還得一手託著脫下來的羽絨服,時不時向隊伍前面探頭張望——雖然並沒有什麼用,張望也不能提高隊伍的行進速度。前面有個大爺要遲到了,安檢的小姐姐卻好像比大爺還著急,一把薅住他的袖子把他揪到了前排,一邊向前面排隊的人從眾喊著人「讓一讓來讓一讓」…… 不過還好,對我來說,時間讓人緊張,可時間本身並不緊張。
從並不擁擠的擺渡車裡出來,零下二十度的飛機的嗡鳴聲轟然入耳。那聲音就像某個燒烤店開業慶典時充氣氣球打氣的聲音,孔武有力,源源不絕。
有條件的時候享受條件,沒條件的時候適應條件。深航機餐在雞肉鴨肉雙拼飯裡加了老乾媽,裡面的胡蘿蔔條圓蔥木耳玉米粒捏著鼻子都吃掉。
經停運城機場,總覺得身後有人踹我凳子,自我平靜了一會兒,可被踹的感覺變本加厲。終於我拉下臉,不帶一點笑意地猛地轉身,想看看是哪個找打的小崽子,才發現原來是按摩椅上的按摩儀不知怎麼就突然動起來了。。。那一整面半球形狀的按摩儀像被大海捲起的波瀾起伏的大石頭一樣,就在我後背上移動起來,還時不時突然幌我一下,得得得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把正在補遊記的我噠噠得一愣一愣的。
運城機場不大,這一層也是直來直去,從這邊能看到那邊。左右看看,座位倒不錯,都是按摩椅……
再飛就是一次次沉入夢鄉又一次次從燥熱的空氣中醒來。睡覺的時候真的不能戴口罩,其憋悶程度堪比在沒雪的玉龍雪山上缺氧,我睜開眼睛的一剎那好像被捏住了鼻子,忽忽悠悠ớ ₃ờ沒有意識。
去酒店的路有些顛簸,我把手機貼在窗戶上,一幀一幀按著快門。
窗外真的可以稱為晴好,最震撼的莫過於剛剛下飛機的長廊,擦的透亮的玻璃擋不住紫外線的炫耀——這裡擁有夏天的瀋陽才能擁有的太陽☀。
機場靠著連綿不絕的山脈,空氣純淨,自從告別了家裡的貓就沒再打過噴嚏。空氣沒有想像中的溼潤,接機師傅的方言只聽懂了一句「好滴好滴」。
☃ 由機場到酒店這條路是真的荒涼₍⁽⁰³⁰⁾₎不過讓我見識了南方的紅壤。
4:20 PM
在著名的豔遇之都沒遇上豔遇,是我2020最大的遺憾。都說麗江是豔遇之都,我從街頭走到街尾,從石橋走到小溪,從木府走到安隱民宿,都沒看見一個能夠被稱為有「豔遇臉」的人。下午五點半,太陽從西邊投射了一些陽光印在我的左半邊臉上。我站在不規則圓的石頭路上,看著眼前遠處的木質的閣樓,閣樓翹起的簷角上掛著的叮鈴鈴響起的風鈴,清脆的聲音傳到好遠,虔誠的坐在陽光下的木凳上的當地納西族老人,老人家裡養的嗷嗷叫的喜歡向經過的大狗挑釁的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狗……我看著眼前的一幀幀,嘆了口氣。
雖然商業化已經很濃了,可擋不住建築的古香古色。純木質的兩層小樓恰好卡在了我的審美上,小院裡一大盆一大盆的多肉和各種認識不認識的盛開的花∠※,木藤椅在暖洋洋裡搖啊搖,遠處還有一顆高到二樓的芭蕉樹,湊成了一片推開兩開扇的窗眼前的綠色。
走了一段路,街兩邊大多是納西族服飾,銀首飾,手鼓,草藥和茶餅,還有鮮花餅店。鮮花餅店裡賣果酒,像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水果店賣的石榴汁一樣,用塑料小瓶裝起來,標籤上寫,8°。
麗江的太陽下山晚,白天升起也晚。這是因為緯度低,經度偏西。十二月,麗江的溫度只有下午四點到五點這段時間是萌生了燥熱的——這是因為緯度較低,但海拔高。其餘時間裹著羽絨服才是常態,尤其是太陽落山的時候,那半個小時之內空氣驟然變涼,整個人哆哆嗦嗦往那僅有的一點餘暉那兒跑——真·向日葵🌻。
導遊阿明說,麗江原住民為納西族。在納西族原始的井幹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特點,如今麗江古城的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在布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沒想到在這座商業化如此濃重卻又不失古香古色的古城裡是有學校的。標誌性的校服讓人一打眼就知道,在十二月傍晚五點的麗江古城,學校終於放學了。
這裡的人們喜歡養狗,大大小小,拴在門口。狗和人一起望著天,一起看著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的異鄉客。狗看著人吆喝,舉起花酒一飲而盡,看著一個個舉起相機📷的倒影。夕陽西下,凹凸起伏的石磚路,褶皺裡藏著百年前的曾經。
這裡的納西族老人仍習慣性得穿著納西的民族服飾,青黑面料,莊重素雅。以「披星戴月」為典範,以「羊皮披肩」為風格。
手鼓,菩提珠,慄子與繡花鞋
時光裡,花滿牆。
5:30 PM 木府
最早聽說木府,是八年前窩在沙發上和姥爺一起看劇《木府風雲》。2012年還在流行的40集連載狗血愛情故事的劇情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孫楠唱的主題曲《淨土》有如一首魔性的BGM縈繞在我腦海中怎麼揮都揮之不去。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演女主的演員叫秋瓷炫,是個韓國歐尼……
木府(Mu Fu Mansion)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 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
納西族人原來沒有漢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朱將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橫,欽賜其漢姓「木」,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製得以改成漢姓名字。
納西人說起「木老爺」來,就相當於漢人提到自己的老祖宗。木老爺,從前就是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簡單一點說,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留於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築,建築之宏偉、宮殿之輝煌、雕刻之精緻、構件之玲瓏、繪畫之璀璨,真可謂美輪美奐,無與倫比。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佔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儘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華與恢宏,並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官邸。
據《麗江府志》記載,從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嚴謹,僅中軸線就有369米長,中軸線上分別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大殿,兩側房屋羅列,樓臺亭閣,數不勝數;花園迴廊,風格別致。其總體建築風格為「仿紫禁城而建」。
穿堂而過,納西族的小姐在講解。
有攝影師挎著兩個長焦單反在拍照,於是我跟在她的身後,做一個「盜角度」的尾隨者😂……不得不承認,除了鏡頭像素的差距之外,構圖才是拉大差距的最大問題。
上為龍,下為虎。木府室內如此修建意味著木家雖是雲南的地頭虎,卻會被真龍看守掌控。
白沙壁畫。幾百年來,麗江經歷了二十多代土司與流官們的統治。土司與流官中,有開明者,也有昏庸者;有興盛者,也有衰敗者;有信佛者,也有信道者,還有信喇嘛教者。隨著統治者的喜好,麗江的各種宗教常有此起彼伏的交替發展過程,加上麗江的廟宇常有時起時衰,這就直接影響了壁畫的興衰。
歷史上白沙村是木氏土司家族的發祥地,也是納西族進入麗江壩子最早的定居點。明初納西族人土司才把統治府由白沙村遷移到大研鎮的木府。
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溥歷時期300多年的時間裡陸續繪製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製工作。因此,壁畫是多種教派融合的產物。
認為照的最好的幾張
出了木府,金色的「忠義」二字筆直地落在花青色牌樓上。月上中天,天仍然是亮的。天雨流芳,「去讀書吧」。
關將軍橫刀立馬於此。
古城區到處是東巴文的痕跡:從牆上的塗鴉到梁柱上的對聯,漢文下總是有對應的東巴字符。對✓,字符。之所以稱其為「字符」,是因為納西話叫「司究魯究」,意為「木跡石跡」,見木畫木,見石畫石。
店裡小哥介紹了好久,一片一片明信片被他翻開,點指著幅畫滔滔不絕:
東巴文是一種居於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所使用的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態十分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但亦能完整紀錄典藏。東巴文源於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的《東巴經》。由於這種文字由東巴(智者)所掌握,故稱東巴文。
小店裡有東巴文的翻譯書和明信片,用的是傳說中的東巴紙——東巴紙的創製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唐代南詔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造紙,被稱為人類造紙「活化石」。用東巴紙寫就的書籍,千年不腐,字跡如新。因為作為原料的蕘花樹皮本身是有毒性的,因此抗蟲抗蛀,「紙壽前年」。
容與說,
遠處是未滅的路燈,在玻璃門上反射出影子。
一個曾經極其牴觸黑暗的人此時就深陷於一片黑暗之中,看對面小閣樓裡晃動的人影和暗了一大片的遠方。
夜晚是思想的泛濫地。
我任由一切無需擁有姓名的東西往腦子裡冒。
情緒在遊走。
藍色的夜在麗江墜落。
曾有人問我有沒有什麼想去的地方。我說廈門,去鼓浪嶼,或者甘肅,去敦煌莫高窟。我說我很嚮往那些地方,可我沒有說出口的,還有麗江。
「那為什麼不去呢?」無數個理由從我腦海裡走過,最終發現自己沒有一個有邏輯的理由。
我曾經一直熱衷於把所有想法虛幻地走馬觀花演示一遍,然後在現實裡把它擱置,讓它永遠停留於嚮往。
為什麼不去呢?或許是嚮往還不夠深,或許是自己怯懦之下對纏身俗事的無聲妥協。
但現在我來了。
對面的燈又暗下去一盞。門窗把我和晴雲彎月隔離在外。我向著路燈照進窗內映射的影子走去,輕輕推開窗,衝破了哪一點亮光。
室內溫暖如常。